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论
中国传统学术,经历清后期的低迷徘徊之后,从清末民初起,涌现出了一批大师级的学者。他们以渊深的国学根底,融通中西,不仅擘划了学术研究的新领域,更开创了一种圆融通博且富于个性特征的治学门径与学术风范,而后者也正是当今学术界,经历了十几年的曲折后出现的“世纪回眸”热潮所尤为心仪的核心问题。 本书辑取《章太炎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和《刘师培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两部垂范后世的经典之作,加上导读为鞭辟入里的精赅之论,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全书集大家之言,是这一领域的主要参考书。
目录
章太炎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清儒(一)[1] 清儒(二)[1] 说林(上)[1] 说林(下)[1] 悲先戴[1] 清代学术之系统[1] 与吴检斋论清代学术书[1] 菿汉昌言·连语(节选)[1] 汉学论(上)[1] 汉学论(下)[1] 今古文辨义[1] 学隐(一)[1] 学隐(二)[1] 菿汉微言(节选)[1] 论修《清代朴学家列传》与人问答书[1] 颜学[1] 正颜[1] 释戴[1] 与李源澄论戴东原书[1] 与刘师培书[1] 高先生传[1] 俞先生传[1] 孙诒让传[1] 瑞安孙先生伤辞[1] 孙仲容先生年谱序[1] 孙太仆年谱序[1] 清故龙安府学教授廖君墓志铭[1] 驳皮锡瑞三书[1] 菿汉微言(节选三则)[1] 与邓实书[1] 致国粹学报社书[1] 自述学术次第[1] 救学弊论[1]
刘师培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近儒学术统系论[1] 清儒得失论[1] 近代汉学变迁论[1] 论近世文学之变迁[1] 汉宋学术异同论[1] 南北学派不同论·南北考证学不同论[1] 近儒之《易》学[1] 近儒之《书》学[1] 近儒之《诗》学[1] 近儒之《春秋》学[1] 近儒之《礼》学[1] 近儒之《论语》学 近儒之《孝经》学 六儒颂序[1] 近儒学案序[1] 习斋学案序[1] 幽蓟颜门学案序[1] 并青雍豫颜门学案序[1] 东原学案序[1] 王艮传[1] 刘永澄传[1] 孙兰传[1] 徐石麒传[1] 蔡廷治传[1] 颜、李二先生传[1] 朱泽沄传[1] 汪绂传[1] 全祖望传[1] 戴震传[1] 崔述传[1] 田宝臣传[1] 戴望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