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朗史讲演录
由历史学者万绳楠整理陈寅恪20世纪40年代在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的授课笔记而成,全书二十一篇,以政治沿革、社会结构、民族融合及文化互动为脉络,重点剖析士族阶层兴衰、胡汉文化交融与制度变迁。内容涵盖曹魏与司马氏政权更迭的阶级本质(儒家豪族与非儒寒族之争)、清谈的政治属性、北魏汉化政策的矛盾等议题,注重通过诗词、制度文本等史料揭示社会演变的深层逻辑,延续“以诗证史”“文史互证”研究方法。书中提出的关陇集团学说、民族融合双线论等观点,为理解中古史提供了独特视角。
目录
序 第一篇 魏晋统治者的社会阶级(附论吴、蜀) 第二篇 罢州郡武备与封建制度 第三篇 清谈误国(附“格义”) 第四篇 西晋末年的天师道活动 第五篇 徙戎问题 第六篇 五胡种族问题 第七篇 胡族的汉化及胡汉分治 第八篇 晋代人口的流动及其影响(附坞) 第九篇 东晋与江南士族之结合 第十篇 孙恩、卢循之乱 第十一篇 楚子集团与江左政权的转移 第十二篇 梁陈时期士族的没落与南方蛮族的兴起 第十三篇 南朝官制的变迁与社会阶级转变的关系 第十四篇 南北对立形势分析 第十五篇 北魏前期的汉化 (崔浩问题) 第十六篇 北魏后期的汉化 (孝文帝的汉化政策) 第十七篇 六镇问题(附魏齐之兵) 第十八篇 北齐的鲜卑化及西胡化 第十九篇 宇文氏之府兵及关陇集团(附乡兵) 第二十篇 南北社会的差异与学术的沟通 第二十一篇 佛教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