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籍
  2. 李白选集
李白选集

《李白选集》:本书精选李白诗300余首、文10余篇,逐篇注释、评点,并且辑录前人评语,深刻揭示李白的创作经历、思想特点和艺术风貌。选注者充分吸取古往今来的李白研究成果,时有独到的见解。

目录

甲、編年詩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登錦城散花樓[1] 白頭吟[1] 登峨眉山[1] 峨眉山月歌[1] 巴女詞[1] 渡荆門送别[1] 秋下荆門[1] 望廬山瀑布二首[1] 望廬山五老峰[1] 望天門山[1] 金陵城西樓月下吟[1] 長干行[1] 楊叛兒[1] 金陵酒肆留别[1] 夜下征虜亭[1] 别儲邕之剡中[1] 越中覽古[1] 越女詞五首[1] 蘇臺覽古[1] 烏棲曲[1] 静夜思[1] 夜泊牛渚懷古 贈從兄襄陽少府皓[1] 黄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1] 江夏行[1] 安陸白兆山桃花巖寄劉侍御綰[1] 山中答俗人[1] 酬崔五郎中[1] 玉真公主别館苦雨贈衛尉張卿二首[1] (選一) 讀諸葛武侯傳書懷贈長安崔少府叔封昆季[1] 烏夜啼[1] 子夜吴歌[1] 古風[1](其二十四) 蜀道難[1] 送友人入蜀 行路難三首[1]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1] 贈裴十四[1] 登太白峰[1] 登新平樓[1] 贈新平少年[1] 酬坊州王司馬與閻正字對雪見贈[1] 留别王司馬嵩[1] 以詩代書答元丹丘[1] 寄遠十二首(選十)[1] 白馬篇[1] 梁園吟[1] 題元丹丘潁陽山居[1] 并序 古風(其十六) 春夜洛城聞笛[1] 梁甫吟[1] 襄陽歌[1] 大堤曲[1] 江夏别宋之悌[1] 太原早秋[1] 將進酒[1] 贈孟浩然[1] 五月東魯行答汶上翁[1] 嘲魯儒[1] 魯東門泛舟二首[1] 魯東門觀刈蒲[1] 游太山六首[1](選三) 南陵别兒童入京[1] 駕去温泉宫後贈楊山人[1] 陽春歌[1] 宫中行樂詞八首[1](選四) 清平調詞三首[1] 金門答蘇秀才[1] 塞下曲六首[1] 塞上曲[1] 白雲歌送劉十六歸山[1] 灞陵行送别[1] 玉壺吟[1] 翰林讀書言懷呈集賢院内諸學士[1] 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二首[1] 古風(其四十六) 送賀賓客歸越[1] 相逢行[1] 感寓二首[1](選一) 月下獨酌四首[1] 贈參寥子[1] 東武吟[1] 古風(其三十九) 古風(其十一) 古風(其十四) 山人勸酒[1] 單父東樓秋夜送族弟況之秦[1] 鳴皋歌送岑徵君[1] 憶襄陽舊游贈濟陰馬少府巨[1] 金鄉送韋八之西京[1] 上李邕[1] 東海有勇婦[1] 贈從弟冽[1] 尋魯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蒼耳中見范置酒摘蒼耳作[1] 西岳雲臺歌送丹丘子[1] 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1] 秋日魯郡堯祠亭上宴别杜補闕范侍御[1] 沙丘城下寄杜甫[1] 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1] 魯郡堯祠送竇明府薄華還西京[1] 夢游天姥吟留别[1] 經下邳圯橋懷張子房[1] 丁都護歌[1] 對酒憶賀監二首 并序[1] 重憶一首[1] 酬崔侍御[1] 附:贈李十二 崔成甫 古風(其五十一) 登金陵鳳凰臺[1] 叙舊贈江陽宰陸調[1]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遥有此寄[1] 寄東魯二稚子[1] 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1] 古風(其十三) 古風(其三十四) 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1] 贈清漳明府姪聿[1] 北風行[1] 遠别離[1] 書情贈蔡舍人雄[1] 獨坐敬亭山[1] 秋登宣城謝朓北樓[1] 宣州謝朓樓餞别校書叔雲[1] 哭晁卿衡[1] 答杜秀才五松山見贈 五松山,南陵銅坑西五六里[1]。 書懷贈南陵常贊府[1] 清溪行[1] 宿清溪主人[1] 秋浦歌十七首[1] 贈汪倫[1] 北上行[1] 奔亡道中五首[1] 經亂後將避地剡中贈崔宣城[1] 贈溧陽宋少府陟[1] 猛虎行[1] 扶風豪士歌[1] 贈王判官時余歸隱居廬山屏風疊[1] 在水軍宴贈幕府諸侍御[1] 永王東巡歌十一首[1] 上留田[1] 萬憤詞投魏郎中[1] 上崔相百憂章[1] 贈何七判官昌浩[1] 贈張相鎬二首[1] 公無渡河[1] 流夜郎贈辛判官[1] 放後遇恩不霑[1] 南流夜郎寄内[1] 上三峽[1] 自巴東舟行經瞿唐峽登巫山最高峰晚還題壁[1] 早發白帝城[1] 荆門浮舟望蜀江[1] 贈從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1](選一) 江夏贈韋南陵冰[1] 江上吟[1] 自漢陽病酒歸寄王明府[1]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1] 與史郎中欽聽黄鶴樓上吹笛[1]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1] 巴陵贈賈舍人[1] 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游洞庭五首[1]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後三首[1] 荆州賊亂臨洞庭言懷作[1] 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軍 司馬將軍歌 門有車馬客行[1] 贈盧司户[1] 早春寄王漢陽[1] 鸚鵡洲[1] 廬山謡寄盧侍御虚舟[1] 下尋陽城汎彭蠡寄黄判官[1] 豫章行[1] 江西送友人之羅浮[1] 聞李太尉大舉秦兵百萬出征 臨路歌[1]

乙、不編年詩

文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