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籍
  2. 金陵春梦之八:大江东去
金陵春梦之八:大江东去

长篇历史小说。唐人著。五十年代初开始在香港《新晚报》连载,修改后由香港致城出版社分卷出版。上海文化出版社1956年陆续翻印发行。这是一部以蒋介石一生为题材的长篇多卷现代历史小说,共二百多万字,分为八集:《郑三发子》、《十年内战》、《八年抗战》、《血肉长城》、《和谈前后》、《台湾风云》、《三大战役》、《大江东去》。作品从蒋介石出生、发迹写起,一直到南京政府垮台,逃退台湾。作者说,它既不是小说,也不是历史;只是把蒋介石其人其事,象说书那样加以描绘而已。内容凭据史实和传闻,采用传统的章回小说形式,许多人物形象鲜明逼真,对蒋介石的刻画更是力透纸背,文笔通俗生动。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作者续写了《草山残梦》,共八卷,三百余万字,描写蒋介石到台湾后直至老死的全过程。第八集《大江东去》‌以蒋介石退守台湾后的晚年岁月为终章,反思其政治生涯的成败得失,勾连近代中国沧桑巨变。借“大江东去”意象,隐喻旧时代的终结与历史不可逆转的进程。

目录

第一回 ”蹂躏战术“ 疯狂蹂躏垂死挣扎 ”兵团战术“ 黄维兵团全军覆没 第二回 两面夹攻 陈辞修出长台省 四面楚歌 蒋介石穷于应付 第三回 逼下台 司徒旁敲侧击 争上台 李白卖力表演 第四回 负隅顽抗 邱清泉团团乱转 走投无路 杜聿明身陷重围 第五回 隔江烽火逼京都 防务空虚 秦淮河畔是非多 特务横行 第六回 组新阁 孙哲生画个四不象 弹老调 蒋介石唱了三部曲 第七回 检讨过去 司徒切齿掷钢笔 瞻望未来 李白咬牙顶石臼 第八回 战犯求和 蒋介石抛出元旦文告 针锋相对 毛泽东发表严正声明 第九回 迫蒋下野 白崇禧献策 穷途末路 杜聿明被俘 第十回 信口雌黄 胡适之颠倒黑白 困守孤城 傅作义举棋不定 第十一回 柳暗花明 北平城和平解放 山穷水尽 蒋介石黯然下野 第十二回 文告文告 拍台拍凳大吵 幕后幕后 牵来牵去发愁 第十三回 赋心不死 美国佬垂青知识分子 惨淡经营 代总统张罗和谈对策 第十四回 一国三公 李宗仁一筹莫展 一石三鸟 白崇禧神机妙算 第十五回 ”敲和平门“ 颜惠庆直飞北平 ”念战争经“ 张荫梧案发被捕 第十六回 步步为营 李宗仁进逼 处处挨打 孙哲生下台 第十七回 什锦拼盘 何应钦组阁 花样翻新 陈辞修”主台“ 第十八回 谈大局 陈公洽老泪纵横 接命令 汤恩伯心胆俱裂 第十九回 听消息 蒋介石手忙脚乱 放烟幕 宋子文直飞溪口 第二十回 促进和谈 张治中再飞溪口 坚持“戮乱” 蒋介石秘密布置 第廿一回 步”文胆“后尘 戴季陶自杀 防元老生变 蒋介石设谋 第廿二回 海阔天空 邓兆祥慷慨起义 日暮途穷 桂永清怆然雪涕 第廿三回 桂永清勉强接见众记者 蒋介石下令炸沉重庆号 第廿四回 划江而治 李宗仁巧打算盘 戳乱镇压 蒋介石心狠手黑 第廿五回 蒋介石布置江防决战 傅作义发表通电文告 第廿六回 和谈当成缓兵计 但愿成功 死马权作活马医 上帝保佑 第廿七回 南京广州 各唱各的调 汉口溪口 各吹各的号 第廿八回 南京之昼 紧张忙乱沉闷 溪口之夜 寒冷阴暗忧愁 第廿九回 波澜壮阔 雄师百万过大江 气氛黯淡 总裁含泪别溪口 第三十回 西子湖畔 蒋介石前后布阵 石头城里 李宗仁左右为难 第卅一回 六朝豪华春去也 不堪回首 别时容易见时难 梦里团圆 第卅二回 败退上海 何应钦怨气冲天 再度挣扎 汤恩伯纸上谈兵 第卅三回 桂林城头云雾浓 李宗仁犹豫 金陵王气黯然收 蒋介石昏厥 第卅四回 末日将临 蒋介石登复兴岛 鸡飞狗走 上海滩怨声载道 第卅五回 众叛亲离 蒋王朝气数已尽 过河拆桥 老“闻人”油已挤干 第卅六回 灭威风 紫石英逃之夭夭 长志气 太原城红旗飘飘 第卅七回 劝驾促驾 李宗仁飞穗“主政” 进路退路 蒋介石幕后指挥 第卅八回 浩浩荡荡 几十艘舰艇起义 慌慌张张 数万名守军缴枪 第卅九回 波涛拍岸 武汉三镇易手 风声呜咽 上海全线崩溃 第四十回 炮声雷鸣 大上海胜利解放 五内如焚 蒋介石澎湖栖身 怀念我们的父亲一一代后记 编后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