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1222篇诗词

绣释迦像并十八罗汉赞 第九戍博迦尊者

此琉璃瓶,中迸五色。是功德聚,善慈根力。僧俗俨然,殊迹同道。

即事之理,一体三宝。

任价玉馆东园十题 如春轩

槛前摇绿玉,杯面吹红鳞。主人饱谈笑,和风熏坐宾。

但觉天宇迥,尘滓欲清辰。虽非曲水会,自是斜川人。

寓钟山

生涯如倦鸟,栖息此山中。睡足谁呼觉,烟消篆已空。

翻经欺眼力,斜日借窗红。卧听铜瓶泣,青松万壑风。

焦山赠僧二首 其一

白下门连寺,清游入梦中。骨惊谁齧指,世事谩书空。

梵行芙蕖净,天寒昼火红。晓窗应破梦,卧听鸟呼风。

渡海

万里来偿债,三年堕瘴乡。逃禅解羊负,破律醉槟榔。

瘦尽声音在,病残须鬓荒。馀生实天幸,今日上归艎。

甲辰十一月十二日往湘阴马上和季长见寄小春二首 其二

风埃九十里,雾雨湿驼裘。雁过回诗眼,江寒聚晚愁。

魂清方怯雪,句冷更含秋。残岸连孤屿,依稀似橘洲。

云庵生辰

探手取空劫,爪分破一尘。洞然无空缺,独立不鲜陈。

试问声前见,何如顶后亲。死生浪遮掩,漏泄是今辰。

升上人过石门

门巷榆钱叠紫苔,十年心事首重回。暑风院落书签响,烟雨江村画牒开。

瓦枕藤床初破睡,蔗浆冰椀欲生埃。风檐独立看遗照,忽有溪僧犯犬来。

夏日偶书二首 其二

偏地知谁柳际门,消闲自扫竹西轩。井花晓汲闻馀滴,篆烧风摧觅旧痕。

梦境消磨惊岁月,道乡彷佛见藩垣。宝书半摺山房寂,卧听娇莺说怨恩。

童子名道员年五岁馀不茹荤随母往来禅林旦夕稍长即与落发觅诗作此授之

气与秋容一倍清,出尘风骨自天成。逢僧论性人皆说,指佛高谈母亦惊。

已觉君家钟善庆,从来我法付豪英。他年勘遍诸方老,古寺编蒲更道情。

访友人二首 其一

海棠雨过尚娇春,袖手来寻林下人。未话柳条堪结纽,且欣梅子可尝新。

孤踪衮衮风中絮,万事纷纷梦里尘。他日别山重会面,定知谈笑绝鲜陈。

与客啜茶戏成

道人要我煮温山,似识相如病里颜。金鼎浪翻螃蟹眼,玉瓯绞刷鹧鸪斑。

津津白乳冲眉上,拂拂清风产腋间。唤起晴窗春书梦,绝怜佳味少人攀。

送隆上人

人生聚散等儿戏,梦境纷然此一时。老去渐知为客味,秋来长作送人诗。

感君义色分心曲,慰我年华两鬓丝。想见故乡霜菊后,屋头千树橘累垂。

次韵黄次山见寄

君诗清绝似沅湘,写妙宣心气味长。地僻且为三径乐,才高真是万夫望。

随流我自分泾渭,赏骏谁能略牝黄。自古丰城匿神物,斗牛应觉动光芒。

和杜抚勾古意六首 其五

秋晚凋红翠,幽怀到眉峰。玉纤弄彩笔,落纸翩惊鸿。

道山归计好,高情付疏慵。何独谢夫人,特有林下风。

页次:(45/82)
<< < 44 45 4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