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1222篇诗词

回光轩

暮色眩红碧,登临聊倚栏。日终犹返照,坐稳可深观。

梦幻诸缘寂,圆明一颗寒。洞然无向背,莫作转头看。

清明前一日闻杜宇示清道芬

篱外花如海,閒轩小寝惊。最先闻杜宇,更觉近清明。

云怒必为雨,风和拗得晴。阿芬甘劣我,笑里恰诗成。

题使台后圃八首 其六 独秀堂

天质自奇峻,千寻紫翠重。谩烦君独秀,不愿掩群峰。

与客共秋晚,搜诗到暮钟。夕阴寒欲滴,倚槛见纤秾。

龙山亦名隐山余宣和五年十一月中浣日过焉有浙道人鸿公乞偈为作

迷路不知远,但知寒日斜。过溪逢菜叶,西崦有人家。

斫额惊来客,拄锄方种畬。鸿禅效古者,当效此生涯。

黄檗佛智

道誉闻寰宇,光华照锦江。祗园居第一,佛智果无双。

凤阙帝恩厚,柏庭禅将降。僧中真领袖,传法瑞尧邦。

秋晚同超然山行

诸方游遍浑如梦,古寺归来独掩扃。无复诗篇云锦段,但馀心境木蛇形。

高秋霜叶鱼腮赤,落日远山螺髻青。步尽松阴忽回首,绿萝疏处见溪亭。

和清上人

驹儿堕地已汗血,毛骨萧森落眼中。今见马群方弄影,会看雷电疾追风。

媒龙何止十倍价,凡马终当一洗空。我是道林能赏骏,识君语妙到无同。

贤上人觅偈

懒修枯骨观,爱学文字禅。江山助佳兴,时有题叶篇。

相逢未暇语,辄复一粲然。岂须究所学,觅偈亦自贤。

登洪崖桥与通端三首 其二

鸡声乱人语秀,山色涴我衣裳。洗尽人间热恼,还君坐上清凉。

归九峰道中

四五叠峰深处,归去开荒南亩。是非不得扶犁,春晓一蓑烟雨。

戊戌岁元日梦云庵携登塔问答甚多觉而忘之作此

政和八年四十八,一念了知一切法。颠倒妄想垢消灭,平等性智光通达。

常令现前绝功勋,不欲染污差毫发。云庵梦中提诲我,不然何以同登塔。

永明禅师生辰

西湖水生洲渚失,南屏雪尽峰峦集。新春归来谁使令,残腊遁逃追不及。

死生难分后先际,古今不与丝毫隔。平生说法如雨云,说得分明惟此日。

次韵云居寺

行尽崇冈与峻岭,今朝又入缘云径。世尘已觉蜕埃轻,道心遂作燖鸡净。

小轩容膝俯千里,磨钱作镜江山映。平生林壑竟成癖,南来独觉兹游胜。

宣和七年重阳前四日余自长沙还鹿门过荆渚谒天宁璋禅师留二宿作此

孤城渺湖天,长堤篆湖水。柳衙行未穷,已过沙头市。

连樯来万艘,荻丛出千雉。节物近重阳,风日正清美。

忽惊楼阁开,宝坊堕平地。璋公十年旧,出迎一笑喜。

□夜及相山,岁月入叹喟。兹行归鹿门,已作终焉计。

不辞信宿留,爱子多故意。说禅有家法,翻手了千偈。

铁脊敌魔外,宗风永零替。我留固随缘,思归亦偶尔。

为君赋新诗,万象困朝戏。去留未用较,吾生真一寄。

余还自海外至崇仁见思禹以四诗先焉既别又有太原之行已而幸归石门复次前韵寄之以致山中之信云 其一

北去忧如会渑口,危甚相如跪瓦缶。南归喜胜脱鸿门,那恤范增撞玉斗。

筠溪野寺邻新丰,亦与丛林鱼鼓同。悬知他日君念我,定作少陵寻赞公。

页次:(48/82)
<< < 47 48 4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