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1222篇诗词

早登澄迈西四十里宿临皋亭补东坡遗

天下至穷处,风烟触地愁。村嚣闻捉拗,岸汁忽西流。

鸟道通儋耳,鲸波隔万州。趁鸡行落月,悽断在蛮讴。

题使台后圃八首 其七 清音楼

雾暗轩窗失,风高帘幕低。夜晴湘笛起,楼迥岭猿啼。

凭槛人如玉,搜诗气吐霓。还惊一声雁,翻影月平西。

次韵济之和刘元老偶成之句

世乱惊流落,名高子可依。元龙谢襁负,叔冶冒重闱。

黄屋方回望,青山敢问归。三桥伏道几,应叹眼中稀。

邹必东竹枕

黑甜谁欲当閒味,此枕令人稳称心。风骨子猷居处竹,典刑元亮醉时琴。

宜笼雾鬓清圆语,听学朱弦发越音。不用制囊裁古锦,春寒长搭闹花衾。

访友人二首 其二

日暮荒城倚瘦藤,江南春思倍添增。那知淮水黄尘路,忽见庐山绿发僧。

乞食久辞烟际寺,连床今对夜深灯。明年我亦寻君去,同陟天池最上层。

雪夜读涪翁所作爱之因怀其人和韵奉寄超然

溪雨初收岸草微,柳丝堪入绿罗机。望中情远恨烟树,何处暖多嫌衲衣。

却信真人还有梦,岂关禅子未忘机。春风痛与传消息,教忆旧山新翠归。

次韵二僧题永安壁上

二休书壁诗争妙,促席吟时愧不同。豪句大鲸秋驾浪,俊才细马晓追风。

支筇放荡千峰里,万事收藏一笑中。约我清溪老莲社,茅茨相映小桥东。

赠李秀才

门掩青山相并居,爱君家法不萧疏。锦囊举子能佳句,瑞鸟隐公多谏书。

学士八塼声价在,谪仙千首笑谈馀。清朝第一他年事,且看归来著翠裾。

余昔居百丈元夕有诗后十年是夕过京师期子因不至

北游烂熳看并川,重到皇州及上元。灯火风光记前事,管弦音节试新翻。

期人不至情如海,穿市归来月满轩。忽忆寒岩曾独宿,雪窗残夜一声猿。

偈二首 其一

难藏为香衅,易满坐褊小。开口所有竭,馋奴法当笑。

赠珠侍者二首 其一

我是布毛侍者,解藏陷虎锋机。勘破诸方归去,一藤深锁烟霏。

石头志庵主赞

自住石头,老无气力。一回上山,一回气急。禅流相见问宗风,一日两度钵盂湿。

赠别若虚

残暑霁严威,新凉酿归思。梦惊闻松声,两鬓到万事。

中情怯离别,此别仍对子。追惟初识面,宁复讣有此。

明朝舟洞庭,惊浪银山起。醉眼失湘楚,妙语淩淮泗。

我如浮水叶,遇坎当自止。行将看荆山,归老鹿门寺。

今不欠无言,但是欠一死。淮山有奇逸,要是天下士。

若问寂音老,烦君一举似。

岭外大雪故人多在南中元日作三偈奉寄莹中 其二

昨夜一岁除,今朝一岁长。如人暗书空,点画自想像。

春风依旧寒,底处有来往。居士亦赤穷,眉毛在眼上。

赠巽中

道人少小来庐山,水光山色供盘餐。坐令山水秀杰气,缭绕胸中成块抟。

我初未识已嗟骇,誇声万口锋刃攒。故人坐上适相值,妙语生我世间欢。

新诗脱口划如霓,奋毫狂赴龙蛇钻。翩翩奕奕出意外,剽然茅屋翻狂澜。

切疑汤休蹲舌底,又疑醉素戏笔端。作诗问君觅奇字,留待老年偎日看。

页次:(57/82)
<< < 56 57 5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