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522篇诗词 ► 938条名句

与赵陈同过欧阳叔弼新治小斋戏作

江湖渺故国,风雨倾旧庐。

东来三十年,愧此一束书。

尺椽亦何有,而我常客居。

羡君开此室,容膝真有余。

拊床琴动摇,弄笔窗明虚。

后夜龙作雨,天明雪填渠。

(时方祷雨龙祠,作此句时星斗灿然,四更风雨大至,明日乃雪。

)梦回闻剥啄,谁呼赵陈予。

添丁走沽酒,通德起挽蔬。

主孟当啖我,玉鳞金尾鱼。

一醉忘其家,此身自籧篨。

次韵答钱穆父以轼得汝阴用杭越唱酬韵作诗见

大耿疲劳已离群,小冯慈爱且当门。

(轼本以舍弟亲嫌请郡。

)玉堂不著扶犁手,霜鬓偏宜画鹿轓。

豪杰虽无两王继,(子直、深父。

)风流犹有二欧存。

(叔弼、季默。

)清诗已入新歌舞,要使邦人识雅言。

书刘景文所藏王子敬帖绝句

家鸡野鹜同登俎,春蚓秋蛇总入奁。

君家两行十二字,气压邺侯三万签。

轼始于文登海上得白石数升如芡实可作枕闻梅

海隅荒怪有谁珍,零落珊瑚泣季伦。

法供坐令微物重,(轼旧有怪石供。

)色难归致孝心纯。

只疑薏苡来交趾,未信玭珠出泗滨。

愿子聚为江夏枕,不劳麾扇自宁亲。

书刘景文所藏宗少文一笔画

宛转回纹锦,萦盈连理花。

何须郭忠恕,匹素画缫车。

再和二首(来诗言饮酒、画竹石、草书。)

置酒未逢休沐,便同越北燕南。

且复歌呼相和,隔墙知是曹参。

丹青已自前世,竹石时窥一斑。

五字当还靖节,数行谁似高闲。

圆通禅院先君旧游也四月二十四日晚至宿焉明

火岂此祥乎乃作是诗院有蜀僧宣逮事讷长老识先君云石耳峰头路接天,梵音堂下月临泉。

此生初饮庐山水,他日徒参雪窦禅。

袖里宝书犹未出,梦中飞盖已先传。

何人更识嵇中散,野鹤昂藏未是仙。

子由在筠作东轩记或戏之为东轩长老其婿曹焕

趺坐化去子由闻之乃作二绝一以答予一以答慎明年余过圆通始得其诗乃追次慎韵君到高安几日回,一时斗薮旧尘埃。

赠君一笼牢收取,盛取东轩长老来。

(余送曹诗。

)大士何曾有生死,小儒底处觅穷通。

偶留一吷千山上,散作人间万窍风。

(余和慎诗。

今年正月十四日与子由别于陈州五月子由复至

惊尘急雪满貂裘,泪洒东风别宛丘。

又向邯郸枕中见,却来云梦泽南州。

暌离动作三年计,牵挽当为十日留。

早晚青山映黄发,相看万事一时休。

(柳子厚《别刘梦得》诗云:皇恩若许归田去,黄发相看万事休。

〔此注二句诗,上句为柳诗,下句为刘诗,东坡误记,合二为一。

〕)

泛舟城南会者五人分韵赋诗得人皆若炎字四首

城中楼阁似鱼鳞,不见清风起白苹。

试选苕溪最深处,仍呼我辈不羁人。

窥船野鹤何曾下,见烛飞虫空自驯。

绕郭荷花一千顷,谁知六月下塘春。

苦热诚知处处皆,何当危坐学心斋。

海螯要共诗人把,溪月行遭雾雨霾。

乡国飘零断书信,弟兄流落隔江淮。

便应筑室苕溪上,荷叶遮门水浸阶。

紫蟹鲈鱼贱如土,得钱相付何曾数。

碧筒时作象鼻弯,白酒微带荷心苦。

运肘风生看斫脍,随刀雪落惊飞缕。

不将醉语作新诗,饱食应惭腹如鼓。

桥上游人夜未厌,共依水槛立风檐。

楼中煮酒初尝芡,月下新妆半出帘。

南郭清游继颜谢,北窗归卧等羲炎。

人间寒热无穷事,自笑疏顽不受aa20。

仆去杭五年吴中仍岁大饥疫故人往往逝去闻湖

来往三吴一梦间,故人半作冢累然。

独依旧社传真法,要与遗民度厄年。

赵叟近闻还印绶,竺翁先已返林泉。

何时杖策相随去,任性逍遥不学禅。

留题石经院三首

葱蒨门前路,行穿翠密中。

却来堂上看,岩谷意无穷。

夭矫庭中桧,枯枝鹊踏消。

瘦皮缠鹤骨,高顶转龙腰。

窈窕山头井,潜通伏涧清。

欲知深几许,听放辘轳声。

书泗州孙景山西轩

落日明孤塔,青山绕病身。

知君向西望,不愧塔中人。

和孔周翰二绝 再观邸园留题

小园香雾晓蒙笼,醉手狂词未必工。

鲁叟录诗应有取,曲收彤管邶鄘风。

宿余杭法喜寺寺后绿野亭望吴兴诸山怀孙莘老

徙倚秋原上,凄凉晚照中。

水流天不尽,人远思何穷。

问谍知秦过,看山识禹功。

(余杭,始皇所舍舟也。

西北舟杭山,尧时洪水,系舟山上。

)稻凉初吠蛤,柳老半书虫。

荷背风翻白,莲腮雨退红。

追游慰迟暮,觅句效儿童。

北望苕溪转,遥怜震泽通。

烹鱼得尺素,好在紫髯翁。

页次:(224/235)
<< < 223 224 2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