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 1694篇诗词

秋夜与诸衲坐月

管弦邀月醉,醉后月还山。何似千峰顶,年年共月閒。

微云元不碍,澄江影自澜。光摇万木动,静极鸟声寒。

目前多所陈,意短境乃悭。人爱秋月佳,智者独不言。

物理非有无,事会成寂喧。夜落群动息,心閒林壑宽。

因月得其真,无月亦恒然。万古犹若斯,人间徒厌忻。

空明山岳峙,敛目归虚玄。亦岂在象外,吾徒当冥观。

四豪

难知休讶一枝高,出手何辞待雪劳。花落更应期子熟,莫教人羡武陵桃。

容瞻公见访

忽传谷口贵公来,入座乡书次第开。同籍故人从帝阙,及门官舫过湘台。

山深江阔何年极,雁去云飞此日催。更嘱陶潜须纵酒,荒芜松菊易成哀。

挽歌

重泉不可到,到者几人来。昔年高会处,歌钟依旧催。

骅骝黄金勒,葡萄白玉杯。昔人今尚在,千秋铜雀台。

台上昔人行,井干生青苔。拂苔行今人,意气扬烟尘。

容仪光凝停,引手弹鸣琴。游龙从风翔,轻云落素阴。

今日美少年,他年蝼蚁心。秦王与汉武,高陵何乔林。

题本师空和尚真

明镜当台兮,曜神光乎夜堂。西飙栗冽兮,蘸秋水之杲阳。

望俨慈氏兮,近之而不可狎。荡荡乎博峤之遗风兮,当其机而知石头路滑。

悲晚近之羊质兮,尚虎皮之灿灿。侈炎日之峻步兮,宁深云之泛泛。

念石住之微言兮,余小子犹虔虔坐以待旦。

山家二首 其一

曲水寻源山径赊,路逢绝处有桑麻。野人住在最高顶,树里孤烟便是家。

题王予安画卷

七十年来老道翁,此心如欲寄山中。流泉镇日能消热,眼底潺潺未易同。

延平舟中三首 其三

白蘋红蓼夹江流,鸟语泉声日未休。收拾不来春梦断,碧潭空界夜光浮。

答张文学二首 其二

何劳车马到深山,久绝虚名落世间。文章岂贵洛阳纸,道德空传函谷关。

入手明珠争照耀,插天岱岳绝跻攀。从来国士酬知己,不信林泉尽日閒。

将还庐山留别社中诸子二首 其二

垂老生涯在石门,万峰积雪暗寒原。今心未易酬先德,古貌终难媚后昆。

海客已随春雁去,溪声应共陇花繁。流光冉冉干戈里,影息深云起自存。

生日酬王廉宪仲锡吴观察采臣

草白花黄霜已深,调孤弦缓负知音。全生岂尽庖丁技,三乐终非荣叟心。

遂枉文章归白社,尚纡瓢笠寄东林。难忘高谊惟今日,指顾湖山起越吟。

六十一诗十四首 其十三

手扶人背上丹梯,只是临高眼莫低。老去尚能誇足力,兴来差不厌人携。

猿贪果熟连枝坠,鸟识僧归隔树啼。暗数登山今四度,明年还拟搆岩栖。

春日寄雷峰社中

庾关残腊惜归时,门掩春风日渐迟。衰鬓自怜山兴洽,閒情惟有水边知。

浅深绿树藏茅屋,开落红花荫竹篱。不分雨过云又起,望中难见向南枝。

六十一诗十四首 其八

渐老渐知吾道稳,更无馀梦到羲皇。伊耆龙马昔全盛,阪涿熊罴今淼茫。

江雨未收山日出,夜钟才憩晓鸡忙。韶光冉冉同流水,谁信松门活计长。

再送姜山行乞江南

骊歌唱罢不胜悲,春水梨花二月时。细雨闭门寒坐怯,暖风吹袖独行迟。

长干日落逢归客,湓浦烟销见废祠。极目川原千里外,关心唯有老人知。

页次:(112/113)
<< < 111 112 1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