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1222篇诗词
次韵彭子长刘园见花
我昔海山度寒食,虽有花看非故园。今年寒食花又见,已在故园疑梦魂。
虚弦丧气念前痛,瘴面敢辞增唾痕。此生流落坐旷达,晚悔坦率加辛勤。
觉城老子天乞我,人品秀拔高摩云。定应分身在绛阙,想见佩珰裙褶纁。
君看翰墨吐秀句,绿杨春重含朝暾。袖中功名未暇探,且复行乐追幽欣。
陋邦忽见洛阳面,为谁扶头清露翻。残春风日太醇酽,发妆初罢争迎门。
丰肌忍调獭髓医,笑涡尚初红朝温。谪仙点笔风雨疾,少陵眼寒烟雾昏。
公独寓之一戏耳,宁用解语方佐尊。夜深秉烛花不睡,饮到落月窥金盆。
情钟耳热意一折,赋诗绕纸风雷奔。诗成我读辄起舞,自忘首秃衣绁袢。
泠然驭风欲仙去,引手便觉天可扪。归来僵卧数屋角,万象困顿天不言。
和堪维那移居
世路惊风波,山林知岁寒。君看争夺中,忽觉深渺漫。
归来湘西寺,兀坐依蒲团。摩挲折脚铛,规以稳处安。
湘山亦多态,扶杖时游观。偶逢林下人,班草一笑欢。
霜风水痕落,岁月难遮拦。但觉颔髭白,不复知岁残。
堪公故园旧,义胆见急难。相逢开肺怀,倾倒无馀殚。
所居隔聚落,日喜成媻媻。作诗誇我贤,宁知如玉冠。
遂分湘山翠,茅檐相对看。往事都莫理,有求真祸端。
饭罢口挂壁,□□发长叹。暮寒因有雪,炉暖且檀栾。
次韵思禹思晦见寄二首 其二
多生垢习消磨尽,一念定光空五蕴。尚能弄笔戏题诗,如钟殷床有馀韵。
南台烟霭隔重滩,城廓遥应认刹竿。湘西六月失三伏,一枕窗风午簟寒。
年来懒复嫌山浅,更欲移庵藏僻远。又思喧寂不相妨,卧念当年三语阮。
镜里朱颜岂长对,岁月去人宁少待。是身已作梦幻观,肯复经营此身外。
议郎材志堪逆鳞,笑谈解生寒谷春。会看为天作喉舌,愿听高风淮海滨。
要知未必与世合,载之诣世世不答。譬如瓶中有渑淄,虽与世混终不杂。
枣柏大士画像赞
须眉如画颀而美,风神如秋气奇伟。平生归宿东北方,长劳动中寂而止。
翛然跣足散衣行,智智用中不乖体。帝王家生得自在,寿量不书绝终始。
虎受使令心境空,女为伴助憎爱弃。冠巾传心即俗真,方隅示法即事理。
只将枣柏荐斋钵,我来阎浮非著味。自然光明生齿牙,我谈辞章皆实义。
佛子授汝以显诀,一言便足超十地。随顺无明起诸有,若不随顺有离异。
圣贤酪生凡乳中,只由观照戒定慧。是谓大士同体悲,令我顿入一切智。
作大佛事遍尘刹,华藏界中容顿辔。以空为坐礼十身,以愿为舌说千偈。
如以花说无边春,如以滴说大海味。稽首世间妙莲华,愿常清净出泥滓。
次韵寄吴家兄弟
朱门连属南昌郡,东湖褒贤拔高峻。西山卷帘入栏楯,富贵遮人不容进。
我初见之不敢瞬,吴家诸郎特风韵。戏语嘲之终不愠,笔锋落处风雷趁。
冰华百番一挥尽,红妆聚看眼波俊。一堂喧阗客欢甚,大厦吞风檐月近。
君看渥洼本龙孕,俗马那能著神骏。
季长见和甚工复韵答之
翰墨场中见奇杰,行书半杂欧与薛。此诗押韵如射雕,应弦而落人惊绝。
词惟达意非有作,公虽不怪傍人愕。嗟余平生事苦吟,吟笔今真为公阁。
涣然成文自湍走,如水与风初邂后。颀然绿发映华裾,人间此客何从有。
我诵此生真一寄,禅林枝稳容栖止。敢将丑恶酬绝倡,狗尾续貂堪笑耳。
坡谷渊源有风格,光芒万丈馀五色。吾闻龙蛇所由生,必也深山并大泽。
次韵元不伐知县见寄
我读元侯诗,崄若过惊浪。忽于旋涡中,溅雪涌千嶂。
又如曹征西,唾手缚袁尚。又如花间春,熟视迷背向。
何从得此客,要是万夫望。少年翰墨场,开口取卿相。
低摧牛刀中,轩特见雅量。君看风月湖,自是无尽藏。
应手物华妙,纤秾见情状。平生冥搜眼,已照鲍谢上。
自当走奇勋,岂止称师匠。嗟余衰退者,那敢论辈行。
正如羊叔子,坚卧答陆抗。诗成急雨来,扫尽层云障。
重惭无杰句,酬君语豪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