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1222篇诗词

赠别通慧选侄禅师

选本住山人,精进激惰懒。规模如乃翁,铁喙石肝胆。

岂特七闽英,盖亦丛林拣。子少长庚晓,我老碧云晚。

相亲出数面,别袂聊一挽。是非一言足,勃窣百事办。

分携青蘋湾,相对秋满眼。

将登南岳绝顶而志上人以小团斗夸见遗作诗谢之

壑源独步宝带夸,官焙无双小月团。未作浓甘生齿颊,先飞微白上眉端。

汤声蜂稚秋窗晚,乳面鹅儿春瓮寒。饮罢为君登绝顶,俯临落日看跳丸。

次韵郤子中学句游岳山携怪石归

衡岳乘春著意游,诗词不独锦囊收。又携峰顶云房石,归致闲斋夏簟秋。

尘下笑谈且同梦,胸中泾渭自分流。忽惊几案寒层出,卧看令人忆故丘。

白日有閒吏青原无惰民为韵奉寄李成德十首 其九

深原晓犁耕,隔溪夜舂簸。竹间伊余行,童稚供日课。

入境观化风,亲视民勤惰。

偶书寂音堂壁三首 其一

巾瓶挂壁亦翛然,无所营为地自偏。句法不能医老病,梦游时解到林泉。

扶持瘦玉筇随步,堆叠荒云衲半肩。小住閒庭数归鸟,从教人作画图传。

次韵周倅大雪见寄二首 其二

白昼通红火,萧萧惊打窗。折绵寒未透,兀梦睡先降。

那敢犯诗垒,自然摧慢幢。重看寄来句,呵手剔残缸。

次韵谅上人南轩避暑

人间酷暑推不去,爱此南轩一榻空。眼倦抛书成午睡,梦悠谁复羡王公。

岂知尘土随肥马,但觉熏风掠坏桐。起步西园閒倚杖,石榴花出数枝红。

大风夕怀道夫敦素

病觉春寒花信重,起来散策夕阳中。方收一霎挂龙雨,忽作千林攧鹞风。

淮水粘天雪翻浪,吴山吐月镜缘空。二豪诗眼应惊叹,觅句遥知与我同。

食菜羹示何道士

穷冬海道绝,瘴雨晴墟里。何以知岁丰,未卯炊烟起。

先生清梦回,科髻方隐几。獠奴拾堕薪,发爨羹藷米。

饱霜阔叶菘,近水繁花荠。都卢深注汤,米烂菜自美。

椎门醉道士,一笑欲染指。诫勿加酸咸,云恐坏至味。

分尝果超绝,玉糁那可比。鲜肥增恶欲,腥膻耗道气。

毕生啜此羹,自可老儋耳。录以寄徐闻,阿同应笑喜。

四偈 其一

妒忌之火,焚烧善根。增恶果报,坏好名闻。以著我故,见慢增胜。

瞋所盖缠,心不清净。大则坏国,小则杀身。从古至今,数如沙尘。

既会爱憎,当衣慈忍。如是进者,名真随顺。

大风雪中迪吉老寻余钟山二首 其二

万事信缘安乐法,一身随分实头禅。不知影草声前句,何似和衣粥后眠。

宋迪作八境绝妙人谓之无声句演上人戏余曰道人能作有声画乎因为之各赋一首 远浦归帆

东风忽作羊角转,坐看波面纤罗卷。日脚明边白岛横,江势吞空客帆远。

倚栏心绪风丝乱,苍茫初见疑凫雁。渐觉危樯隐映来,此时增损凭诗眼。

湘上閒居

夜清暑雨过,四壁草虫鸣。一枕幽人梦,半窗閒月明。

摧颓宏法志,老大住山情。忽忆陈尊宿,编蒲度此生。

抵琼夜为飓风吹去所居屋

贪看长鲸吸舟楫,忽惊娇蜃吐楼台。朦胧醉忆王城别,汗漫游从海国来。

夜半飓风携屋去,朝来瘴雾放天回。会须横笛骑云背,笑响从教落九垓。

荷塘暑雨过凉甚宜之见访作此

居近池塘春意在,路穿空翠夕阳多。隔林放鹿哀怨语,掠水幽禽扑摝过。

得雨村嚣觉风味,分秧天气爱清和。莫辞坐稳相寻数,酣战难回指日戈。

页次:(24/82)
<< < 23 24 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