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1222篇诗词

宋迪作八境绝妙人谓之无声句演上人戏余曰道人能作有声画乎因为之各赋一首 远浦归帆

东风忽作羊角转,坐看波面纤罗卷。日脚明边白岛横,江势吞空客帆远。

倚栏心绪风丝乱,苍茫初见疑凫雁。渐觉危樯隐映来,此时增损凭诗眼。

京师上元观驾二首 其一

及时膏雨已阑珊,黄道新泥晓未乾。白面郎敲金镫过,红妆人揭绣帘看。

管弦叫月宣和气,灯火烧空夺暮寒。咫尺凤楼开雉扇,玉皇仙仗紫云端。

别天觉左丞

童颊清光已浑圆,共惊玉骨解藏年。庵中篆缕长凝帐,门外云涛欲际天。

道眼从来无异见,微踪何幸预谈禅。新诗满箧江南去,又作丛林盛事传。

余在制勘院昼卧念故山经行处用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为韵寄山中道友八首 其三

数峰横杳霭,空翠疑有无。落日谁同看,啼猿我欲呼。

陈尊宿赞

云门临济,一龙一夔。嗣存参运,皆公使之。丛林米岭,众不满百。

佥一典客,觉有难色。即袖手去,古寺閒房。织屦养母,自含其光。

钦其遗风,秋满须发。唯不少贬,是真宏法。

晚归自西崦复得再和二首 其一

人归西崦步翠麓,月出东峰涌玉盆。诗如琥珀妙藏蚊,摩头长咏笑自语。

划席冥搜卧复蹲,笔端三昧撼乾坤。众人俯看旋磨蚁,忠义平生贯日霓。

也知用舍各由时,显处山川非设险。笑中陷阱却藏巇,此时拟议轹中泥。

灵源清禅师赞五首 其五

披衣肯来,奔百川而地喘。袖手归去,碧一天而电收。

闭门无个事,兀坐青两眸。喝月倒行前日令,呼山入坐上帘钩。

二月大雨江涨晚晴作三首 其三

投老归来楚水滨,水清聊可濯衣尘。拚心乐事都还汝,入手清闲不与人。

尚有笑谈消白昼,更无情绪管青春。暗惊少日王城外,走马争先看宝津。

送向禅者省亲约三月时复来

小雨初晴上元过,湘江水生图画开。江南今日且归去,杜宇啼时还复来。

偶书寂音堂壁三首 其三

霜须瘴面老垂垂,瘦搭诗肩古佛依。灭迹尚嫌身是累,此生永与世相违。

残经倦读闲凭几,幽鸟独闻常掩扉。寝处法华安乐行,荡除五十二年非。

慈觉见访余适渡江归以寄之

黄沙横吹意傥恍,江色摸胡迷背向。刺舟开岸风掠耳,日莫归来说惊浪。

旋添榾柮火蒙密,堵立咨嗟罗少长。椀楪铿然野炊熟,井税未输夜舂响。

少年信脚蹈忧患,几同蜑叟埋烟瘴。归来闲散赎辛勤,老住江村无杂想。

梦回书几有青灯,鸡一再鸣布衾暖。遥想老禅读此诗,应作掀髯笑拊掌。

赠云道

道人有奇骨,野鹤在鸡群。十年江北南,高踪等浮云。

朅来□国生,纷埃涴衣裙。西山绕漳水,玉涧连石门。

中有唐朝寺,禅诵度朝昏。正当袖手去,坐对柏子焚。

君看市朝间,冻蚁环磨轮。何当作高笑,视世一虻蚊。

宋迪作八境绝妙人谓之无声句演上人戏余曰道人能作有声画乎因为之各赋一首 潇湘夜雨

岳麓轩窗方在目,云生忽收图画轴。软风为作白头波,倒帆断岸渔村宿。

灯火荻丛营夜炊,波心应作出鱼儿。绝怜清境平生事,蓬漏孤吟晓不知。

对雪尝水饼

雪粲罗敷喜,报春呈舞腰。旋风寒正密,到地暖还消。

轻薄凌梅蕊,蹁跹搅柳条。幽欣尝水饼,举箸一长谣。

和许乐天

沧溟曾见化微尘,花发桃源几度春。俗眼莫轻狂道士,此身应是谪仙人。

清弹一曲悲风远,绝唱千章白雪新。异日三茅成卜筑,却因瓶锡得为邻。

页次:(26/82)
<< < 25 26 2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