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1222篇诗词

留题觉轩

自笑忍饥空画饼,谁期击竹丧全身。休誇魏药能起死,须信金尘解翳人。

次韵通明叟晚春二十七首 其十四

困人天气渴思浆,喜有人家密竹藏。稚子不知僧不饮,压糟醇酽劝人尝。

送圆监寺持钵之邵阳

丛林职似惊群雁,供给情如反哺乌。梅蕊犯寒持钵去,山茶出屋得归无。

出山寄诠上人

孤筇冒雨出山去,应与道人增笑声。永愧萧萧碧岩下,衲衣清散自经行。

莹中南归至衡阳作六首寄之 其四

争道头陀再应缘,那知南亩不陈鲜。君看提起超情句,马得幡竿尾指天。

又次韵答之十首 其六

此法从来妙莫穷,何须痴坐学观空。劈开结角罗纹处,摄入圆伊三点中。

再和答师复五首 其二

牛渚笑中曾捉月,道山归去亦乘鸾。人间尚有馀缘在,又把尘编倒摺看。

再和答师复五首 其一

爱君道骨有仙风,人品浑如月在空。清论不穷霏锯屑,故应云梦吐胸中。

饯枯木成老赴南华之命

正中妙叶如何会,罗仙隐身露衣带。芙蓉克家桐城孙,海上閒名闻至尊。

曹溪宝林甲天下,楼观翔空盘万瓦。梦中先已逢祖师,异世曾同香火社。

人言骨清辟瘴雾,隘词一律撩人怒。大阳直裰果有灵,所至自有天龙护。

寄语山头锡杖泉,久枯遽涌宁非天。老师不作奇特想,已脱圣凡情量缠。

济上人求偈二首 其二

李珣骨已成丘垄,仲逊身犹占水云。扶策南来山满眼,实头乡话与谁论。

次韵云居诠上人有感

招谤坐多谈,近稍遵寡语。仰嗟浊恶世,友道终愧古。

君独淡无营,诵经如谷布。见人作白眼,此意吾亦与。

十年云水间,所至每同处。旧游虽陈迹,历历尚可数。

更期秋风高,结伴湘山去。我生无寸长,百事仍莽卤。

不知独何修,得与君辈伍。无乃造物者,不杀念痴鲁。

云居无所为,粥饭听钟鼓。不材获饱暖,此德荷佛祖。

诗成自誇笑,闻者亦惊顾。已决寡语堤,事过乃知误。

毕卓卧瓮边,谢琨挑邻女。见之独傲然,真情人不怒。

君能识此意,吾语亦可恕。

送稀上人还石门

海昏石门在深谷,排闼千峰如触鹿。崛然独秀一峰高,自与千山作眉目。

曾学关西一味禅,众中杂遝多豪贤。如今此老成新塔,但有楼阁如当年。

道人今作石门客,须眉尚带芳鲜色。冷斋说我旧游处,梦魂夜渡脩江碧。

朝来秋声发舟树,羡君先我山中去。故人问我归何时,试令哦我送行诗。

同庆长游草堂

万株苍烟间,杳然出微径。相逢知有得,一笑洗孤愤。

萧萧半窗雨,终日满风听。绿云到巉绝,小立锐清兴。

约公我辈人,发此一区胜。春工自无私,风力亦强敏。

柳垂拂掠黄,溪作揩磨净。篱间殿寒梅,吴姬发微哂。

已忻鸟声乐,更爱游丝迥。余郎妙天下,气与山岳峻。

春光缠肺肠,霁月磨风韵。诗如画好马,落笔得神骏。

日斜兴未阑,山穷春不尽。更为明日游,踏遍钟山顶。

旋汲一人泉,峰头煮春茗。

次韵题德冈铺

旧闻清宪使临邛,今日公能继此风。舍者从教坐争席,玩龟不废抚焦桐。

东流阻风

秋叶丛边风索索,迎宾亭下水瀰瀰。蓼花深处老渔父,更把床头羌笛吹。

页次:(78/82)
<< < 77 78 7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