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1222篇诗词

次韵方夏日五首时渠在禹溪余乃居福严 其四

水阁风微快葛衣,沙村返照淡馀晖。数声楚些无情思,不似吴中缓缓归。

旃檀四十二臂观音赞

汝意有言,枯杌作鬼。我心不生,髑髅则水。乃知妄觉,一法成二。

湛然圆明,百千一耳。稽首大士,应物而形。随其小大,如谷答声。

千臂执持,千眼观照。以无心故,受用俱妙。臂如青春,藏于化身。

随其枝叶,疏密精神。唯此瑞相,四十二臂。不越径寸,庄严毕备。

清凉宝月,或慈或威。如欲举足,花轮乘之。碧螺之间,有佛俨容。

如蟭螟虫,巢蚊睫中。隐于石间,显出蚌蛤。以无碍慈,不择清浊。

我观震旦,种性猛利。由闻思入,甘露灭地。愿加被我,障尽心开。

如观世音,无碍辩才。我说此偈,万象合掌。何以无碍,敲空作响。

李成德画理发搔背刺喷䎳耳为四畅图乞诗作此四首 其四

耳痒欲拈去,猛省须用䎳。注目深探之,疏快满须发。

赠许秀才

虬髭铁面鹤精神,水鉴心胸不受尘。吹耳松风靠藜杖,敞衣山月岸纶巾。

虎头猿臂成何事,道骨方瞳亦可人。他日西湖如过我,饮君一味武林春。

莹中南归至衡阳作六首寄之 其一

回雁峰前醉眼醒,卧看波影蘸空青。起来一笛春风晚,万里无云月满汀。

次韵超然

翠寒空觉此生浮,岁月催人鬓易秋。忽忆倚天庐岳去,更寻清境武林游。

情亲愧与高人别,兴发徒烦夜月留。他日西湖远相忆,为君一笑散沙鸥。

次韵通明叟晚春二十七首 其十三

山桃喷火柳垂丝,野店溪桥处处宜。我作春游亦清散,榆钱聊挂瘦藤枝。

又次韵五首 其一

拟心成剩法,况复更随言。试凭堂中几,闲看窈窕门。

十二月二十六日永明禅师生辰三首 其三

昨日云门曲调分,今朝法眼已生孙。渠将大地藏针孔,汝等诸人甚处蹲。

块石浮空将压汝,一毛在火不曾焚。孤猿叫月千岩晓,知道当时以眼闻。

读古德传八首 其五

瘦行清坐老垂垂,栗色伽梨取次披。岩壑形骸虽可画,烟霞痼疾不须医。

意行入古寺见邓生之富以谷量牛马寺旧藉余赋诗

清明雨过快晴天,古寺寻春亦偶然。浓笑春风穷似我,也将柳絮当榆钱。

雨中闻端叔敦素饮作此寄之

但见杯中春泼面,不知门外雨翻盆。人间万事一虻蚊,正恐卷毡为鳖饮。

何妨跨项作猿蹲,此生随处有乾坤。短李貌和髯似棘,王郎耳热气如霓。

不知今日是何时,醉乡城郭无关钥。世路风波太崄巇,且看相枕烂如泥。

嵩禅师赞

欧阳之学,师宗于世。其徒喧阗,攻我以喙。童首儒林,气索力屈。

公于是时,粹然一出。天纵之辩,武库纵横。璜玑捍我,如护目睛。

义如串肉,理如析薪。一时名誉,耸动缙绅。世尊举身,毛孔俱笑。

如公语言,笔下皆妙。六物不坏,未易致诘。岂其践履,明验之力。

宗教之衰,河坏山摧。冠巾缁衲,其寒如灰。拂拭尘翳,见冰雪容。

拜起而喟,涕落无从。

又次韵答之十首 其一

金篦抉膜去重重,露出当时晦昧空。拨转上头关棙子,莫教更堕有无中。

登洪崖桥与通端三首 其一

行尽几重添秀,雷奔响落晴空。散坐煮茶为别,云间一径微通。

页次:(29/82)
<< < 28 29 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