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1222篇诗词

送忠道者乞炭

水行无声知其深,玉瑕不变知其粹。逆顺门高欢喜登,办心成就一切智。

杨岐卧榻有真珠,杜顺法身无纸被。焰上说禅炭里藏,不妨道者闲游戏。

题还轩

老去情枯道自肥,大刀破镜露全机。山边湖水无行路,枝上春禽亦倦飞。

半夜舟移空壑在,故乡家是昔人非。炷香阅遍楞严义,坐看烟消一缕微。

思禹兄生日

文章瑞世本奇豪,风鉴霜天夜月高。且袖玉堂批诰手,戏来山邑试牛刀。

意长千里奔赪尾,恩重三山压巨鳌。满荐寿觞何所祝,祝公亲见折蟠桃。

送贤上人往太平兼简卓首座

我昔游潜山,空翠插晴烟。至今清夜梦,犹能历层颠。

天柱如玉立,贵气朝山川。下有童师庐,杂遝皆奇贤。

卓途龙山子,靖深波间莲。近闻亦分座,道眼照人天。

道人使吴来,衣裓馀芳鲜。愿求奇崄句,庶使大法传。

一拳无背触,何处见灵源。

李德茂家有磈石如匡山双剑峰求诗

胸次能藏大千界,掌中笑看小重山。飞来华岳一峰失,幻出匡庐双剑閒。

偶触篆烟云点缀,戏浇砚滴瀑潺颜。莫将道眼生分别,随意聊安几案间。

次韵天觉进喜雪

万马天街听启关,晓光佳气泼人寰。春生殿阁玲珑外,秀发园林顷刻间。

为瑞欢声浮动植,争妍诗句丽江山。从教飞上朱蓝袂,点缀彤墀玉笋班。

次韵邓公阁睡起

归计宽为约,山行短作程。旅亭惊午梦,布谷正催耕。

翰墨堪华国,云泉负此生。一篇叙闲适,细味有馀情。

三月二十八日枣柏大士生辰六首 其二

二天给侍慈忍象,一虎橐经常寂光。意处世间离生灭,梦中尘劫浪遮藏。

即真不必冠巾毁,绝染何妨枣柏尝。提起超情无比句,夜来山雨落花香。

怀友人

不见邻峰友,还同楚越遥。每劳孤枕梦,时过小溪桥。

凭槛疏帘卷,临风细雨飘。何当奉一笑,令我此情消。

赠诚上人四首 其一

煴火扶持清境,篝灯点破黄昏。冻耳欣闻软语,冷斋忽变春温。

次韵彦由见赠

华亭富文物,最后机与云。妙年翰墨场,唾手立奇勋。

万物鼻一垩,驰扫数挥斤。道人出尘者,一见过所闻。

置之缁衣林,玉石宛自分。能将霅溪昼,解追青龙氲。

超然劲高节,冰雪看此君。故应知见熟,玉骨久受熏。

天眼视浮俗,争奈空煎焚。我寻住山侣,识子吴江濆。

人生各有适,未易分黠嚚。风物亦自私,草木俱忻忻。

何当断岸坞,赓歌苍石垠。我诗无杰句,愧子才逸群。

此篇颇尚有,句意雅而文。把玩值清月,林影白纷纷。

高怀亦自放,岂以我辈云。君看功名事,真如过耳蚊。

行将挂社籍,莲沼开奇芬。劳君读此诗,正如莸与薰。

临平慧禅师赞二首 其一

钉空露痕迹,补云留罅隙。目机铢两中,思虑所不及。

象王卓立回旋,师子翻身跳踯。眼光常盖人天,对面识与不识。

识则火外有热,不识则水中无湿。劈破云门一字关,个中乾燥如琼液。

次韵翁教授见寄

仙郎落笔敏惊鸿,文字追回两汉风。脱腕旧闻供十吏,探怀行看取三公。

投老庵读云庵旧题拜次其韵二首 其二

道乡归路晚,世迹陷泥深。老死先通耗,病衰今见寻。

规模高世意,料理住山心。月在孤峰顶,冻猿时一吟。

句 其三

至今牛斗气,散作延平人。

页次:(33/82)
<< < 32 33 3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