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1222篇诗词

三月二十八日枣柏大士生辰六首 其二

二天给侍慈忍象,一虎橐经常寂光。意处世间离生灭,梦中尘劫浪遮藏。

即真不必冠巾毁,绝染何妨枣柏尝。提起超情无比句,夜来山雨落花香。

寄楷禅师

龙蛇头角混埃尘,临死方知老净因。三度傲辞天子敕,一生甘作净名身。

虎皮羊质成何事,牛马襟裾亦谩陈。须信屈原千载后,空门犹有独醒人。

次韵邓公阁睡起

归计宽为约,山行短作程。旅亭惊午梦,布谷正催耕。

翰墨堪华国,云泉负此生。一篇叙闲适,细味有馀情。

怀友人

不见邻峰友,还同楚越遥。每劳孤枕梦,时过小溪桥。

凭槛疏帘卷,临风细雨飘。何当奉一笑,令我此情消。

赠诚上人四首 其一

煴火扶持清境,篝灯点破黄昏。冻耳欣闻软语,冷斋忽变春温。

投老庵读云庵旧题拜次其韵二首 其二

道乡归路晚,世迹陷泥深。老死先通耗,病衰今见寻。

规模高世意,料理住山心。月在孤峰顶,冻猿时一吟。

句 其三

至今牛斗气,散作延平人。

次韵彦由见赠

华亭富文物,最后机与云。妙年翰墨场,唾手立奇勋。

万物鼻一垩,驰扫数挥斤。道人出尘者,一见过所闻。

置之缁衣林,玉石宛自分。能将霅溪昼,解追青龙氲。

超然劲高节,冰雪看此君。故应知见熟,玉骨久受熏。

天眼视浮俗,争奈空煎焚。我寻住山侣,识子吴江濆。

人生各有适,未易分黠嚚。风物亦自私,草木俱忻忻。

何当断岸坞,赓歌苍石垠。我诗无杰句,愧子才逸群。

此篇颇尚有,句意雅而文。把玩值清月,林影白纷纷。

高怀亦自放,岂以我辈云。君看功名事,真如过耳蚊。

行将挂社籍,莲沼开奇芬。劳君读此诗,正如莸与薰。

次韵翁教授见寄

仙郎落笔敏惊鸿,文字追回两汉风。脱腕旧闻供十吏,探怀行看取三公。

临平慧禅师赞二首 其一

钉空露痕迹,补云留罅隙。目机铢两中,思虑所不及。

象王卓立回旋,师子翻身跳踯。眼光常盖人天,对面识与不识。

识则火外有热,不识则水中无湿。劈破云门一字关,个中乾燥如琼液。

莹中南归至衡阳作六首寄之 其五

礼拜起来无伎俩,拈花笑里有精神。何如眼倦抛书睡,一枕雷霆撼四邻。

与韩子苍六首 其六

百年应尽便应尽,坐脱立亡誇小儿。酪出乳中无别法,死时何苦欲先知。

太原还见明于洪水上蓝问明别后尝寓则曰十年客云居感叹其高遁作此

清软吴音笑展眉,芳鲜犹在雪霜姿。十年不下欧峰顶,一旦肯来漳水湄。

湘巘春深重记处,风瓯雨歇对闻时。红尘未可因藏迹,要卜云泉结后期。

和曾逢原待制观雪

魂清寒妥贴,寺近汨罗江。夜迥疑生月,梦惊闻打窗。

地垆无宿火,经阁有残缸。起望兜绵界,谁推堕陋邦。

七月四日昼梦云庵和尚教诲久之而觉作此示超然

夏窗午睡谁呼觉,院静惟闻绕砌泉。梦里绪言犹可记,壁间遗像尚依然。

衬珠定使拳披见,坐榻当令膝处穿。塔在层峰衰眼力,何时同汝扫颓塼。

页次:(34/82)
<< < 33 34 3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