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1222篇诗词

次韵龚德颜柳帖

颜柳以字名,画画法可究。后世何寂寥,此辈了无有。

皆云学未至,妙不应心手。那知斯人徒,德高名往就。

字工德不修,名与身俱朽。吾子佳少年,俊气驹方骤。

新诗作行草,开轴龙蛇走。坐客口为愕,我亦知肯首。

积墨如陂池,积笔高陇阜。学之不至颜,要亦终至柳。

此诗闻东坡,请君书座右。

题使台后圃八首 其八 蒙斋

妙物杂而著,深藏一默中。诚为反身乐,蒙亦圣人功。

客至风生麈,吟馀月挂空。庄周称社栎,神拙意无穷。

隐山照上人求诗

落发道林寺,随师家隐山。万缘都放舍,一衲遂安閒。

璧月照宵定,金风掩昼关。平生无愧业,尘世许谁攀。

履道见和复答之十首 其八

静闻斗牛奔,闲数群蚁过。秋风拂庭槐,枕书欲酣卧。

南丰曾垂绶天性好学余至临川欲见以还匡山作此寄之

我生少小秀不丛,题诗落笔先飞鸿。一从废弃脱毛发,乃与石田樗木同。

平生百虑湛古井,无复掀涌波春风。尚馀觑书旧垢习,终日伏桉如哑聋。

默观前古忠义辈,光明硕大皆人雄。闻之恨未目亲历,周行四海如萍蓬。

猛闻君侯富道义,浩然养就如婴童。笔端五色藻造化,经纶事业罗心胸。

扬清激浊出天性,英声不减狄梁公。一节直走汝水上,回首弊帚香炉峰。

徘徊一月不及见,痴坐掩扃知命穷。霜清昨夜兴飘忽,匡山落我清梦中。

吾身去住本无系,便欲登舟而向东。再惟君侯未我识,恨遗他日山水重。

作诗愿见亦不恶,谷风从虎云从龙。

白日有閒吏青原无惰民为韵奉寄李成德十首 其四

客来清对榻,客去闭深关。聊为文字饮,酬唱相往还。

朝来公事少,白日吏长閒。

灯花偶书

岑寂一闲僧,春宵清兴增。竹窗催梦雨,兰室对祥灯。

世事知虚幻,人情剪爱憎。短长都分定,不恨百无能。

楞伽端介然见访余以病未及谢先此寄之

楞伽剧谈喜高笑,一钵安巢在云杪。我游庐山二十年,闻名常多识面少。

道林过我古南台,路逢泥软手提□。台舆瓦合今果尔,更呼邻僧相与来。

宗公以兰见遗风叶萧散兰芽并茁一干双花斗开宗以为瑞乞诗记其事

深林忽见兰芽茁,不谓无人亦自贤。数叶横风作纤瘦,双花含雪吐明鲜。

照人秀色虽堪画,入骨真香不可传。今日东君应择婿,谁家兄弟斗清妍。

送瑫上人奔母丧

黄梅为法去,睦州缘母归。两事世难兼,二老其敢违。

君看去留意,日月争光辉。子方童牙中,已喜家翠微。

既长游四方,万里孤云飞。方将追新丰,冰雪横锋机。

讣音辄僵卧,声吞泪沾衣。平生哺乌情,栖风无定枝。

大江浪如山,飞棹不可追。要当济安流,龙神严真威。

一杯春露香,仰荐天地慈。更期办白业,慰此罔极悲。

访鉴师不遇书其壁

独自来游微雨后,道人乞食及清晨。应门童子能迎客,满地榆钱欲买春。

花醉发狂风日酽,柳眠唤起语音真。政当借榻酬无事,熟鼾从教聒四邻。

送觉先归大梁二首 其二

闲人忙事莫参差,各梦同床暗发嗟。相值一欢难把玩,摩头输子看京华。

和杜抚勾古意六首 其二

岁月走舟壑,不能老乔松。何如取尘劫,安置弹指中。

我老世不要,闭关师道踪。自欣方得计,人笑伎之穷。

别龙安

朅来幕阜峰前寺,弥勒同龛两见秋。今日他山生远念,何年此地复重游。

主人有道忘欣厌,闲客无求任去留。索纸题诗聊赠别,更哦江海一沙鸥。

次韵游高台

苍杉三十里,不复逢川原。忽然在林杪,万峰延目观。

长崖有积雪,松声杂风泉。是时春正深,风威犹折绵。

君堇金闺彦,而有清净缘。和云扫车辙,引手酌灵源。

山空破岑寂,笑语答云烟。鲁僧作鹰顾,惊此佳少年。

何以比人品,白鸥春水前。既非山泽儒,亦非地行仙。

谐峰□□□,千叶开青莲。景净若有得,兹游良偶然。

部曲亦欣□,諠哗下层颠。归来念清境,依约闻啼猿。

页次:(36/82)
<< < 35 36 3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