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1222篇诗词

和曾逢原待制观雪

魂清寒妥贴,寺近汨罗江。夜迥疑生月,梦惊闻打窗。

地垆无宿火,经阁有残缸。起望兜绵界,谁推堕陋邦。

与韩子苍六首 其六

百年应尽便应尽,坐脱立亡誇小儿。酪出乳中无别法,死时何苦欲先知。

太原还见明于洪水上蓝问明别后尝寓则曰十年客云居感叹其高遁作此

清软吴音笑展眉,芳鲜犹在雪霜姿。十年不下欧峰顶,一旦肯来漳水湄。

湘巘春深重记处,风瓯雨歇对闻时。红尘未可因藏迹,要卜云泉结后期。

莹中南归至衡阳作六首寄之 其五

礼拜起来无伎俩,拈花笑里有精神。何如眼倦抛书睡,一枕雷霆撼四邻。

七月四日昼梦云庵和尚教诲久之而觉作此示超然

夏窗午睡谁呼觉,院静惟闻绕砌泉。梦里绪言犹可记,壁间遗像尚依然。

衬珠定使拳披见,坐榻当令膝处穿。塔在层峰衰眼力,何时同汝扫颓塼。

题曾逢原醉经堂

酌古有深意,开编中圣人。百家笑糟粕,六艺饮全醇。

兀若坠车适,盎如浮盏春。淳于吞一石,同味不同尘。

饶德操营中客世与渊才友善有诗送之予偶读想见其为人时闻已薙发出家矣因次其韵

吾闻彼上人,不惰不精进。观其吐词气,人品极爽俊。

迩来效丹霞,裂冠铲须鬓。高才固难容,世议久迫窘。

想于龙象群,眉宇发奇韵。渊才干国器,美若兵厨酝。

平生至孝节,初不愧虞舜。相逢大梁城,连榻尽底蕴。

如开衡岳云,仰此摩天峻。此诗为渠作,崖略见笔阵。

把玩立东风,料峭应花信。明窗小字临,握管腕不运。

爱君透真境,迈往无顾徇。脱身索寞滨,洗我岑寂愤。

掉头一长哦,语卒意未尽。

李端叔自金陵如姑溪寄之五首 其四

月下一声风笛,尊前万顷云涛。玉堂他年图画,卧看今日渔舠。

四偈 无求行

形恃美好,今已毁坏。置之世路,自觉塞碍。始缘饥寒,致万憎爱。

欲坏身衰,入此三昧。

次韵空印游山九首 其五

凝伫残阳眼力微,孤云偶伴野僧归。形容万古沩山色,正赖晴岚与夕晖。

四月二十五日智俱侍者生日戏作此授之

与佛同生月,犹迟十八朝。参禅唯自肯,求法转相辽。

谷响千斤重,虚空五采描。布毛吹起处,豁尔万缘消。

宋迪作八境绝妙人谓之无声句演上人戏余曰道人能作有声画乎因为之各赋一首 平沙落雁

湖容秋色磨青铜,夕阳沙白光濛濛。翩翻欲下更呕轧,十十五五依芦丛。

西兴未归愁欲老,日暮无云天似扫。一声风笛忽惊飞,羲之书空作行草。

曹教授夫人挽词

礼敬良天性,求贤比孟光。搢绅闻懿淑,闾里发慈祥。

馔按今谁举,山衣尚箧藏。荣名增史牒,有子类鸾皇。

送僧归筠

西津渡口唐朝寺,到眼潇湘餍饫看。谁遣松声环坐榻,更令岳色堕栏干。

君如鸟倦今知返,我与鸥盟久已寒。想见若耶溪上路,正尝卢橘带甘酸。

送人

相送复相别,不异云间月。无心去复来,有魄圆还缺。

此别兴何如,西风秋月初。暮鸿千里至,能寄八行书。

页次:(35/82)
<< < 34 35 3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