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1222篇诗词

次韵夏均父寄曾元素三首 其三

孤凤丹山五色雏,人呼身后秘行书。高标秀彻如春晓,更爱含风万顷湖。

和珣上人八首 其三

木头与碌砖,抛出无巧妙。无实法于人,即是我纲要。

又次韵五首 其三

瘦容无住著,举手评来宾。不是无言说,虽穷不讳贫。

又次韵五首 其四

梦里寻音响,教休定不甘。忽知眉盖眼,开著替人惭。

次韵纵目亭

高情与客凭栏处,便觉身藏语笑中。已许此生当乐死,不辞老去坐诗穷。

遥知兵卫戎衣盛,只欠花轮小袖红。绝境天藏今日献,千峰登睫岂人工。

次韵拉空印游芙蓉

翰墨平生气吐霓,诗成先喜示筠溪。山中见客应偏好,笔力知公不肯低。

夜寂据梧饥鼠出,岩空同听怪禽啼。上方闻说非人世,更陟缘云第几梯。

蜀道人明禅过余甚勤久而出东山高弟两勤送行语句戏作此塞其见即之意

众中闻语识巴音,京洛沅湘久访寻。张口茹拳君聚落,垂膺拭涕我山林。

碧岩花堕鸟飞去,蒲坐叶飘针正纴。袖里两勤太饶舌,丈夫声价老婆心。

陈大夫见和春日三首用韵酬之 其一

咏君好句欲消魂,想见朱轓画戟门。解组正当强健日,载书归老水云村。

虚堂风撼牙签响,密室岚蒸画牒昏。偶在湘山最佳处,旧游闲与野僧论。

书承天寺西斋壁

半年客食毗陵寺,颇厌尘埃污衲裙。虽有一身犹外物,且将万事付浮云。

忽思放浪佳山水,要与顽麻散骨筋。凉夜满庭风露重,竹梢微月欲纷纷。

余居临汝与思禹和酬瓯字韵数首后寓居湘山思禹复和见寄又答之

涔蹄小邑著吞舟,未起风雷更少留。馔客酒酣腮玉缬,侍儿歌送眼波秋。

诗成槲叶江村处,想见杨花院落幽。绮席忆曾蒙设醴,预闻谈笑把空瓯。

无为山十生观音赞

死生二法,了无实相。世骇异之,堕颠倒想。公独不然,十生一念。

化缘之迹,皆可考验。一切声音,当以眼听。俱不相参,以本寂静。

要如菩萨,色相对现。何以必之,我有大愿。

偈四首 其三

凉温远近转增疑,不答当渠痛处锥。当逐小儿争未已,仲尼何独古难知。

绣释迦像并十八罗汉赞 第六跋陀罗尊者

两鬼投书,与僧聚语。师窃闻之,抱膝回顾。我心均平,等视诸趣。

一念舍心,即离五怖。

偈三首 其三

不知即问,不见即讨。圆满现前,何须更道。维坚密身,生死病老。

面前塔子,不可推倒。

钟山有花如比丘状出秾叶间王文公名为罗汉花僧请赋诗

通力元无碍,随缘自应真。此生花上露,故现叶间身。

知见幽香在,伽梨翠色新。一枝聊把玩,未愧鹫峰人。

页次:(41/82)
<< < 40 41 4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