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1222篇诗词

重会大方禅师

霜颅玉骨眉有棱,孤风照人虔敬增。寒松撼空夜瑟瑟,古井吞秋波不兴。

天柱峰前额加手,一别十年弹指久。嗟予尘土化征衣,爱君坐中舟壑走。

绳床为拂两头尘,响答空岩笑语新。人间何从得此客,解令寒谷夜生春。

孜迁善石菖蒲

溪毛数叶一寸碧,风姿底事能清癯。戏将红玉旋螺石,共置雪色花磁盂。

沙泉甘滑见毛发,时时酌以浇根须。

苍然棐几明窗下,五月秋色磨肌肤。已忘身世在南岳,勿觉梦寐游西湖。

遥知夏木午阴静,篆畦半破烟舒徐。莫翁睡足百事懒,相看微笑依圆蒲。

次韵汪履道

老来渐觉朋侪少,夜室孤禅还自照。惟诗垢习未全除,赖有汪郎恰同调。

尝闻从来以类从,谷风忽作虎应啸。

交道今嗟张纸薄,老人尝乖少年约。与君一笑似三秋,此道长令洞开廓。

次韵夏均父寄曾元素三首 其二

文章风节冠中朝,耸壑昂霄太华高。想见山阳宾从上,醉围佳丽写临皋。

会性之山中二首 其一

秋来林下偶相寻,松雨风泉一径深。小立听君临水语,十分知我住山心。

初夏四首 其三

院落寥寥日正长,小梅初熟亚枝黄。午窗书引昏昏思,角簟宜开旧竹床。

注十明论

了知无性灭无明,空慧须从戒定生。频呼小玉元无意,只要檀郎认得声。

次韵超然洞山二首 其一

洞山正似钟山坞,惭愧新诗写得真。欲唤定林闲相国,要看清散岸纶巾。

莹中南归至衡阳作六首寄之 其二

醉里南游亦偶然,归来客舍梦初圆。袖中沧海烦倾出,要看毫端浪拍天。

李光祖自了翁法窟来访余于钟山留十日方知鼻孔大头向下既行作六首送之 其二

南亩头陀施毒手,北山道者起慈心。解于粪扫堆头笑,拾得茸穿穴鼻针。

次韵雨中书怀

剩雨残晴暴所长,客窗花气噀馀香。每怀追逐云泉惯,无计遮拦岁月忙。

谁谓伐冰连戚里,年来尽室泛沅湘。诏书行看椎门至,已觉眉间一点黄。

二月二十一日奉陪季长游岳麓饭罢登法华台赋此

法华台上凭栏久,吹鬓东风晚雨晴。断岸平横千雉堞,道林远在一牛鸣。

喜餐水饼清明近,开遍山茶杜宇声。想见京尘遮便面,应思携手此中行。

赠麻城接待僧胜上人

绿发凋零白业增,住庵随分有规绳。为分一邑人家饭,普供十方云水僧。

扫径客来圆笑靥,开轩云破露寒层。君看击桶金牛手,坐续山头柏子灯。

次韵信民教授谢无逸游南湖

春游每觉客愁消,最爱晴湖涨柳桥。鸭绿皱寒初拍岸,鹅黄照影自垂条。

恼人风物今如许,著意春光已不撩。但得与君同一醉,何辞日日作诗招。

海上初还至南岳寄方广首座

天风吹笑落人间,白发新从死地还。往事暗惊如昨梦,此生重复见名山。

倦禅想见堆危坐,知法应抛放纵闲。初嚼芳鲜动诗思,一篇先寄倩君删。

页次:(58/82)
<< < 57 58 5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