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籍
  2. 海国图志
  3. 卷五十八

卷五十八

○𪡏国

〈(一作𪡏马,一作领墨,一作吝因,一作丁抹,一作大尼,一作丹麻尔,即来粤之黄旗国也)〉

𪡏国,欧罗巴小国也。地形从日耳曼北出,如人之握拳伸臂于海中者,东界波罗的海,西界大西洋海,北隔海与那威邻,南抵日耳曼之伊尔河为界。地势参差,低洼平衍,高阜出水,不过数尺;半多湖沙,物产歉薄;而陆地冲衢,据全洲要害。东有三岛,曰腊兰,曰府领,曰西兰;此外尚有数岛。西兰岛之戈西哈林,即国都也。得国最先,声势最强,好侵掠邻国,无不畏恶。自耶稣千有十七年

〈(宋真宗天禧元年)〉

,加纳王夺得英吉利地,旋与耶麻尼、波兰两国交兵连胜。马额女王嗣位,复统兵征服瑞丁、那威两国。是时𪡏国威震西海,迨至几立斯底奄王,酷虐无道,国势骎衰,瑞丁背叛,率众直抵国都郊外,大肆焚掠,始还瑞丁侵地。二百年后,瑞丁又侵取𪡏国边地。𪡏国惟守旧疆,与海滨贸易埠头而已。嗣当俄罗斯与佛兰西争战,𪡏两国间,俄罗斯假道欲拒不能,欲避不可,乃与佛兰西合从。而佛兰西旋败致芬兰之地,竟为俄罗斯所据。𪡏国于俄罗斯兵退后,乘间夺得瑞丁部落,旋与议和,以新得之波墨、拉厘阿,易回瑞丁侵去之老引墨部落焉。政事,额设职官禄一,加稳斯十九,麻伦十二,大讼狱王自审理,陆兵十万,战舰大小十有四。钱粮岁征七八百万圆。旧无河道疏浚通艘,内地所产始得出海。自此税饷日增,然遇意外之费,即不敷用,是以国家亏欠七百五十万圆。国都设立书馆一所,贮书四十万部,此外尚有大书馆二千五百所,蒙童馆三千所。文士精天文者,推第谷为最重。贸易尚勤俭,豪贵不敢凌贫贱也。产大呢、糖、稻、米、麦,其互市广东,用黄旗。幅员二万二千方里,户二百又四万九千口。日伦岛

〈(即西兰)〉

东北为大埔头

〈(即都城,一作可品哈音,一作哥卑纳给)〉

。诸国货船出入波罗的海者,必经由加的牙峡

〈(阔仅数里)〉

,因设关榷之,不则扼之,使勿越,诸国无如何,亦遂安之。日伦南有两岛,西南有非俄尼亚大岛。隔海西北为人德兰部,其南曰劳英不尔厄部,又东南为科尔斯德音部,南邻日耳曼矣,又东曰石勒苏益克

〈(东南北俱日耳曼国)〉

。人德兰东北西俱海,多湖泊,劳英不尔厄,西海滨多礁石,其东皆波罗的海也。

○𪡏国沿革

〈(原无今补辑)〉

《皇清四裔考》𪡏国地居西北方,凡历海洋六万馀里,始达广东界。国中土地平衍,山泽少著名者,有一山,土名士𪡏,国人皆从此出入。前临大海,左右设炮台,距王城五十里。王所居地,名颠地墨

〈(领墨国之得名以此也;或作丁抹国,即领墨之音转,或作𪡏国,即邻领字丁字之音转)〉

。信奉天主,多同英吉利。土产黑铅、琥珀、白金、及大青葡萄干之属。自雍正年间,有夷商来广通市,后岁以为常。

《万国地理全图》曰:丁抹国,或曰黄旗国,乃半地有海,隔绝于瑞丁国也。惟南方与日耳曼国相邻,北极出自五十三度三十分至五十七度三十分,偏东,自八度至十一度也。其东方群岛港汊,无几船只,若通行必纳税奉丁矣。国地平坦无山,海边沙碛,国地褊小,圆方只万二千方里,居民二百万。嘉庆年间,曾为佛兰西纠约与英交战,而英国水师轰击其都,强其国王交出战舰,以免为佛兰西所有其沿海产五谷、牛畜、奶饼等货。赴市广东,因插黄旗,故称此名。国军共设四万丁,战舰数十。其国饷银每年四百万两。王专国事,不听尊贵五爵。其南方大半系日耳曼民,亦同言语;但本国之音,与瑞典国相似。其都城曰可品哈阴,在屿上为市埠,居民十万丁,其街径直,其屋华丽;与日耳马国交界,有亚里多那马头,与翰堡港最易交争。基国乃其国之南书院,近英国地,海中有群岛,属丁抹所辖。其民业渔,极北海隅冰岛者,风气凛冽,中有火山,兼屡地震。其居民捕鲸,取其油,衣海犬之皮;更远北极之下,亦有丁抹所开新地,以渔为务。其地冰海,夏时不开,无船能到,然民冒其险,真可谓鹰飞不到,名利所牵也。

案:《四州志》、《贸易通志》、《每月统纪传》、《万国全图》、《地理备考》《外国史略》等书,或有𪡏国而无大尼,或有大尼而无𪡏国,其实𪡏即大尼之合音也。考那威昔属大尼,《海录》谓其来粤贸易,亦称大尼,用黄旗,于是有海北之黄旗、海南之黄旗。迨嘉庆二十年

〈(此见地理备考》,若《外国史略》则作十八年)〉

,各国公使会议维耶纳,以瑞丁地附近于𪡏者归𪡏,而割那威与瑞丁,于是惟有海南黄旗之𪡏国,海北无那威之名矣。前分大尼、𪡏为二,今更正之。

《每月统纪传》曰:大尼国,地微三滨及海,惟南接阿理曼国之藩属国,延袤百七千万正方里,居民百万有馀,地平坦,北面赤地,穷发旷野,西方沿海地不高,海水屡次涨溢,筑塘捍防,常为风飓所败,是以栽桦树等,以坚固其沙。土产惟五谷、畜牲,每年卖与外国者,马万六千只,牛七千只。设遇英吉利国,谷歉价昂时所载人者岁数万石。国中建城一百,邑三十七,乡二千三百,里五千五百,户口希少,而心高志大,游遍天下,谋利积蓄。当宋朝年间,土人未向化,斥卤硗瘠,舍耕业渔,沿海之民,肆劫洋面,侵掠沿海。宋朝真宗四年,深入英吉利国,国王张徨厚贿,请其退师,不许,英人乃谈,谋诱歼其军。大尼国王愤思复仇,乘船纵横洋面,截商船,扰边境,将为质之人,割其鼻、手而溺之,遂领新军伐南方,与土人鏖战日人,乃讲和。不期英吉利王被弑,大尼王号曰驾卢特,遂胁服英民从加特力天主教。赏罚严明,遂攻北国,屡战皆克。既获全胜,王没子立,英人复兴锐力驱逐。是时大尼国五爵擅权,互相战斗,需索农工,国几大乱,贤王兴焉,正位修政,驭下安民。明洪武十年,大尼国王后摄权。其女主锺山川秀气,英妙不凡,立志合大尼、那耳瓦、瑞典三国为一,行军发令,动合机宜,所向臣服,其境延袤,过于邻国嗣王效法,亦扩土疆,盛强再世。后王暴虐,耽溺女色,宫妾猝死,王猜疑服毒,株累无辜,恃强侵瑞典国,尽杀其五爵、贵人九十人,逞虐作威。彼民咸怨,乘大尼王与南方邻邑构衅,瑞典阻兵自守,不贡钱粮,插盟誓死,不受大尼管辖。大尼王屡讨皆败,懊恨而死。于是国民进波罗士特正教,崇拜救世主耶稣,而不恭偶像,大开海路,其传教之师远适各国,广布教化。近百年间,大尼复与瑞典国衅隙,发兵攻击,夺路奔走,讲和让地。大尼国威挫,遂为他国所轻,百姓不悦,以摄权之世爵为倡祸故,变旧例,废五爵,以王总国,政柄不旁落。嘉庆二年,大尼国王,欲阻拒英吉利师船,将其国都兵船,密泊海港,多建炮位。英军排舰开炮攻之,大尼梢手不变色,并力防堵。英船坏舵烂,讲和而退。七年后,佛兰西国王复密约其国师舰巡舟,合侵英国。英国师船夺之,遂抵大尼国海口,问罪勒降;王曰宁死不敢辱国。于是英水师放炮如雨,围困都城,焚屋四百间。危在旦夕,太子议降,将巨舰十八只,艟艨十五只,尽皆投出。当时大尼王年老迈,太子无才,国人会议,公举才智出众之士为副王以治国。

《贸易通志》曰:大尼国或呼曰黄旗,地褊狭,户口少,然专务贸易,产五谷、酥饼、牛、羊、豕。道光十年,出口商船三千六百九十三只,外国进口船四千四十四只,其货价不等。

案:西兰岛,一作塞兰,在海中,领小部落三。越兰部即猎兰,领小部落十有五。其南塞力斯稳部,领小部落二

〈(英人名曰顿害米邑)〉

。又南曰和尔色鼎部,领小部落二

〈(英人曰北音邑)〉

,南郎哈那洼之依弥河也。此𪡏国全境云。

《地球图说》:埭尼国,又名低纳马尔加,粤人谓之黄旗。东、西、北三面都界巴得海,南界利曼诸小国。百姓约有二百万;都城在国东一海岛内,地名可本海硁,城内民十二万,统述耶稣教。国内有书院,土地膏腴,平坦无山,土产五谷、牛奶、饼等物。所属大西洋有一大岛,名爱撒伦,有火山,节次出火,不时地震,傍有温泉,逆流而上,约高二十丈,人民业渔,取海大皮为衣。

《地球图说》:青蓝国系埭尼属国,东、南、西三面都界海,北近北极。人民约计二万,天气极冷,冰雪不消,当地球偏北之地,人迹罕至,物产全无,人好渔猎,捕鹿、海牛、海犬、鲸鱼等物,身体矮小,不甚聪明,以食鱼兽等肉耳。现有欧罗巴人,在此传教

〈(此大尼所侵瑞丁国海北地也)〉

《地理备考》曰:大尼国,一名低纳马尔加国,在欧罗巴州之北,其国土在北极出地五十三度二十二分起至五十七度四十五分止,经线自东五度四十五分起至十度四分止,东至加的牙海峡,西枕大海,南接亚诺威尔国,北连亚德兰海汊,长九百八十里,宽四百里,地面积方约二万三千里。烟户一兆九亿五万口,地多平原,海边虽属陡坡险峻,仍系砂碛低陷,西方尤荒芜,河则无几,其至长者惟四,湖则甚多,其至大者有七。海岛不一,东则巴得海,西则北海,极北则亚西兰的海;至大之岛名义斯兰,地内有火山一座,昼夜吐火不熄;所有各岛,惟在巴得海中者,土腴谷丰,馀地次之。土产铁、矾、磁器、木料、熟皮,禽兽蕃衍,鳞介充斥;地虽潮湿,而气温和,沿海忽冷忽热,朝暮大雾弥漫。男女皆得嗣位,惟以长幼为序。奉路得罗修教,其罗马天主公教,暨加尔威诺修教,奉者无几。百工技艺稍庸,而贸易兴隆,民人勤奋,原本国始与诺威、瑞西二国,并称斯干的那瓦国也。初则为夷狄所居之地,其极北海寇昔日扰害欧罗巴州者,惟时斯干的那瓦国人,各自置酋,不相统属。迨本国哥尔摩酋长,自立为王,于是诺威国、瑞西国之酋长亦效尤,各称王。耶稣降生后一千年间,至加奴度生,乃兼并诺鲁威牙国,越三百馀载,至马加里达女王时,又兼并瑞西亚国。及薨后,三国土地,皆并于亚里曼国。明英宗正统中,本国与诺鲁威国,更立基利斯的亚奴者为王。时二国未与瑞西国谋,其国民遂别立一君。自后本国与瑞西亚国永不复合。嘉庆十二年,欧罗巴州扰攘之际,本国亦遭佛兰西国那波良王攻围其都,迨各国公使齐集维耶纳地会议,乃割诺鲁威国并于瑞西国,将瑞西国附近本国各地裁归本国。通国分为五部:一低纳马尔加部,乃本国都也,屋宇峻丽,工肆林立,制造精巧,百货骈集;一入德兰部;一石勒苏益克部;一科尔斯德音部;一劳英不尔厄部。后二部乃与亚里曼国结民,通共应出兵丁三千六百名:兼摄各地,凡亚细亚州、未里加州、美里加州内皆有之。

《外国史略》曰:大尼国,在日耳曼西北之间,微地也,益之以群岛,始能建为一国。扼州中海口,各国商船出入海口者,必纳税饷于大尼,建炮台兵船,严守之,故地小而能富强战守。其南方居民,多日耳曼语音,中国称为黄旗。古时与日耳曼同族,好驶船劫掠,罗马国废时,在海隅四处攻击。唐朝年间,与佛兰西、英吉利两国战,据其地,又肆虏掠于西班亚、意大里等国。唐咸通年间,大尼列族始合为一国。宋靖康中,攻陷英吉利,民大半进天主新教。南宋咸淳年间,列族之酋,各广土地,据瑞丁并巴得海隅全地,威名大震。明天顺年,与那威国合,又欲兼并瑞丁地,屡战败退。明嘉靖年,其民弃新教而归老教,至今不变。后其民在四海通商,如北极之岛,及亚默利加群岛,并五印度国等处,皆有市埠。又以有老教故,屡与日耳曼、瑞丁国争战,国民受害,如水益深。雍正以来,大尼国与中国广通商,每年商船九只,到黄埔贸易。欧罗巴各国交战时,大尼国晏然作壁上观。然佛兰西与英人肇衅,大尼又与佛国结为唇齿,于是英人攻其都而取其战舰。嘉庆十八年,大尼国以所据那威地让还瑞丁,国始安静。其地平坦,出五谷,多牛,北方一带沙漠,每风害田稼,则种树以护之。居民颇有胆略,远商寻利,亦多学院。与日耳曼国相连之地,曰老市,曰何石,曰悉威;其在北地之若兰,其大岛曰西兰岛,小岛即副岛;拉兰岛中有海峡,在瑞丁间,相去不过三四里,乃各国商船出入洲中海必由之路,故必纳税饷。民无制造,只运出五谷、牛、油麻子,每年约价一千二百万圆。其地广袤千二百二十里,居民二百零七万;城九十八座,所属船九千九百只,贸易甚兴。其都城曰哥宾哈音,在西兰岛海口,街广屋丽,悉威其邑,居民一万二千;老布邑居民一万二千。另有所据北海隅之冰兰岛,广袤一千八百里,居民五万,气候甚冷,鲜产物,多火山,恒有山崩地裂之灾。民崇耶稣正教,食鱼、牧羊。本港所出者,不足自赡,皆由外运入。其地近英国之北,有法吕群岛,居民只十之七,馀皆荒寒之地,惟业渔及水手,又有青地,广袤二万方里,居民二万四千。冰雪长年不消,无草木食物,居民捕鱼而饮其油,其鲸油所用甚广。各国之船入夏与蛟鼍并伐取之,百姓耐艰苦。大尼国都,在亚默利加海隅,所据之岛八里,居民四万七千,人多黑面;在亚非利加西边者二十二里,居民三万三千。大尼国虽不大,然扼州中海口,地势要害,握商税兵旅之权,每年入公帑千五百二十八万圆;所出者千四百九十五万圆,欠项最重一万一千六百六十万圆;兵士三万,火炮千八十门。

○瑞丁国、那威国总记

〈(瑞丁,一作瑞典,或作绥林,或作苏以天,或作雪尔际亚。那威,一作诺鲁威,一作那委阿,一作那耳瓦,一作诺尔勿惹亚,皆音之转)〉

《外国史略》瑞丁、那威,同一区,西北抵冰海,西南抵耶麻尼海,东北界抵麻尔底海

〈(源案:麻尔底海、玻的亚海、斯多各海,皆所谓州中海随地异名也)〉

,并与俄罗斯都城波得罗堡接界,东北芬兰

〈(即所谓西费耶斯科)〉

,东南斯多尼亚

〈(俄罗斯邑)〉

,南北距一千五百五十里,东西距三百五十里。地近冰海,为欧罗巴洲最寒之区。北隅山深雪厚,物产稀少,人皆粗鲁,牧猎为生。瑞丁与那威以伦佛厘尼斯山为界,无酋长。耶稣纪年九百后

〈(唐昭宗光化三年)〉

,有哈罗佛额统领瑞众,屡出寇掠,人皆畏惧,遂自立为王,建都于斯笃和林,距海仅六十里。同区之那威亦属焉。旋又攻得𪡏国之司兰、阿尔厘希、墨厘斯三岛。立国三十馀年,为𪡏马里额女王所灭,并所属之那威,皆被吞并。然瑞丁土人不服,屡叛屡败,迨至𪡏国几利斯底奄王,暴虐无道,国政大乱,千五百二十年

〈(明武宗正德十五年)〉

,有瑞丁人额斯达瓦萨者,树帜恢复,屡破𪡏国之众,竟抵国都鏖战三载,𪡏国厌兵,遂还瑞丁故地。瑞丁复国为王,复攻耶麻尼,取回粤地尼亚所侵地,又并波墨、腊厘阿数部落。凡欧罗巴各国有事,悉听瑞丁号令。千七百年

〈(康熙三十九年)〉

,为渣尔国王所败,求助于土鲁机。土鲁机为之和解,遂割厘阿、厘委阿数大部落,以赂渣尔,始罢兵。瑞丁仅守硗瘠边境,越数十年,传至额斯达瓦斯皆于政事,国内再变,王位虚悬,众择佛兰西兵帅墨那氏为主。墨那氏恐本国王见讨,故厚结人心自树,又所属那威货物,至𪡏国之都交易,多被挟制,皆瑞丁之大患。立衙门四,一官一僧,一部落土著,一乡村土著;官衙门千二百人,分三等:曰希腊,曰厘那,曰西委那。凡各首领均世袭,僧衙门大僧师曰阿治弥涉,次曰弥涉。部落中土著衙门,由各部落中选举,有租赋者充之。乡村土著衙门,由各乡村选举,有产业者充之。五年期集会议一次,期以三月,或展至四月,所议者文武职官贤否,及税饷增减,以听王命。凡会议之时,非服章服之希腊无坐位。那威设立鲁多挺衙门,随时会议,俟王准驳,然一事经三请亦得准之。瑞丁步兵二万六千三百二十,骑兵四千五百八十,火器兵二千四百,兰威阿兵八万三百六十有八。养兵之法,平日拨田耕种,行阵别给口粮。那威步兵九千六百四十有二,骑兵千有七十,火器兵千二百七十有八,兰威阿驻防兵粮饷,如绥林之制。境内伦佛厘尼斯山最大,自那威之俄鼎麻迄绥林界,峰高八百丈,起伏绵亘,至北海滨,忽高起壁立。河道四:那尔河,至额佛里东出海,长二百六十里。额揽弥河、特揽河、腊勃河,自北发源,南出海,国中材木,皆由此出。洋湖二:曰委尼湖,曰马里尔湖,为众水之壑,岁浚河道,宣泄积水。奉波罗特士顿教。貌似俄罗斯,好文学,俗淳无盗,作事忍耐,专心技艺,推求金石草木质性。欧罗巴洲各国皆不及焉。产金、铜、银、铁、黑铅、细呢、白矾、硫磺、材木。综计绥林各部落,岁产铁百八十万捆达

〈(每捆达计重七十八斤)〉

,硫磺千一百五十捆达,白矾四万二千六百捆达。那威首部落沃牙哈斯,向产金、银、黑铅,今则稀矣。那兰斯,岁产铜七千八百六十捆达。几力斯底奄山,岁产铁五万捆达。

瑞丁国四部

〈(东界俄罗斯,南界洲中海,西北界那威)〉

,幅员二十九万七千方里,户二百七十七万千二百五十二口,管大部落四,小部落十有七。

绥林勃罗部

〈(东界海,南界曷兰西,北界那威)〉

,领部落三,产细呢、硫磺、白矾,押沙尔,每年产银二三千码,铅一万六七千斤,铁矿尤旺,化伦,每年旧产铜四千万斤,近年只五百六十万斤,金五十码,银五十码,铁无定数。

腊巴兰部

〈(东界俄罗斯,南界那兰斯,西北界那威)〉

那兰部

〈(东界海,南界绥林勃罗巴,西界那威,北界腊巴兰)〉

,领部落一,每年旧产金三四十码,近年所产仅十之一。曷兰部

〈(东南西界海,北界绥林勃罗巴)〉

,领部落九,产铁。

附那威国

那威国六部

〈(东界俄罗斯及绥林,西、南、北俱界海)〉

,户百有五万零百三十二口,大部落六,小部落七。

沃牙哈斯部

〈(东界绥林,南界海及几力斯底庵山,西界麻银哈斯,北界特伦林)〉

,领小部落一,土产金银,今渐少。

肥引墨部

〈(东南皆界俄罗斯,西界那兰斯,北界海)〉

,领小部落一。

那兰斯部

〈(东界腊巴兰,南界特伦林,西、北界海)〉

,领小部落一,产铜。

特伦林部

〈(东界那兰,南界沃牙哈斯,西界海,北界那兰斯)〉

,领小部落二。

麻银哈斯部

〈(东界沃牙哈斯,南界几力斯底庵山,西界海,北界特伦林)〉

,领小部落一。

几力斯底庵山部

〈(东、南、西皆界海,北界麻银哈斯、沃牙哈斯)〉

,领小部落一,产铁、白矾、黑铅、木材

〈(皆原本)〉

《职方外纪》欧罗巴西北有四大国,曰大呢

〈(即黄旗之

𪡏国)〉

,曰诺而勿亚

〈(即那尔威)〉

,曰雪际

〈(瑞丁,一作雪尔际亚)〉

,曰鄂底

〈(即普鲁社国)〉

。论地界此四国皆与亚勒马尼国相隔一海,道阻难通,西史称为别一天下;南北经度自五十六至七十三,其南夏至日长六十九刻,其中长八十二刻,其北夏至日轮横行地面,半年为一昼夜;地多山林,产兽及海鱼极大,异于他方。其大泥亚国,沿海,产菽麦、牛羊最多。牛输往他国者,岁常五万。海中鱼蔽水面,舟为鱼涌,辄不能行,捕鱼不藉网罟,随手取之不尽也。近二十年内,一国士名地谷白剌格,酷嗜玛得玛第加之学,建一台于高山绝顶,以穷天象,究心三十年,累黍不爽,其所制窥天之器,穷极要渺,后有大国王延之国中,以传其学,今为西土历法之宗。其诺而勿惹亚穷五谷,山林多材木、鸟兽,海多鱼鳖,人惟驯厚,喜接远方宾旅,曩时过客侨居者绝不索屋价,今稍需即餍足矣。故其地绝无盗贼,其雪际亚地,分七道,属国十二,欧逻巴之北,称第一富庶云。

○瑞丁国沿革

〈(那威国沿革附载。原本无,今补辑)〉

《贸易通志》曰:瑞丁为北方之国,产铜、铁、木,每年进口货价千三百万员,出口千二百万员。本国船二千四百二十七只,外国船入口者,千六百五十八只

〈(瑞丁,一作瑞典,见《每月统纪传》)〉

《万国地理全图集》曰:瑞丁国西、南、北三方及海,但东连峨罗斯,北极出自五十五度至七十七度,偏东自八度至二十四度,袤三千九十里,延三百五十里。北方岧巍崎岖,其南沆潴泥地,其西海边港汊洄洑,若舟不幸遇之必危;其江河最多,急流不长,皆入布尼海,隅天气严凝,大半难耕。居民用鹿为马,其牛羊皆雪中度生焉。居民共计四百万丁,古时此国,众蛮突出,侵至欧罗巴之南地,于明万历年间,始奉正化,事耶稣,敢作敢为;又受日耳曼国侯之地,兵力甚强。嗣后权势再衰,五爵屡乱,于嘉庆年间,国中尊贵,择佛兰西将军为王,修政安民。其土产木、铁、铜,但五谷不足用,其贫民不得食饼薯,则以咸鱼参调树皮为食。国饷银每年二百万两。其军一万,战舰亦不多,其商船亦到中国贸易。其都城曰士突训,亦通商马头。沃撒剌,乃国之书院。其丁末之对面海口,称为鄂堡也。其国之北,称为腊地,居民身矮,终身住冰雪之中,劳苦养生;夏时天气又暴热,蚊毒难堪,忽两月后,转瞬冻至。其民出入乘鹿,以奶哺之,以肉养之,以皮穿之,以筋为弓也。又那耳围者,其国西方窄地也,昔属丁末国,于嘉庆十七年始归丁。天气寒凝,与瑞丁不异。其居民捕鱼以代五谷。沿海礉石林立,航船惟难,民性刚悍,虽服瑞丁,而其政事皆酋长专决。

《海录》绥亦占国,在英吉利西少北

〈(案绥亦占,即瑞丁国也。在英吉利西地,其非海南之瑞国明矣。瑞国在英吉利之东也)〉

,风俗土产如英吉利,而民情较淳厚。船由荷兰往约旬馀,由英吉利约六七日可到,来广贸易,其船用蓝旗,画白十字。

《地球图说》曰:瑞丁国,又作苏以天国,东南界海,西北界那尔威,百姓约有二百九十万,都城名士笃哈尔姆,城内民九万,皆耶稣教;有大书院,国北极冷,人民稀少,西方多山,中央江湖甚众,夏时暴热约六十日,或九十日,过此则终年寒冷,冰雪不消,难于耕种。有一兽名快鹿,可以御车代马,形状与暹罗所出大同小异,人饮其乳,食其肉,衣其皮,取其筋以为弓弦。嘉庆十七年间,那威国与苏以天国合成一国。而是国之百姓,亦有一百十万之数,其天气、地势、民风,与苏以天国相符,土产大抵鹿、马、犬、牛、羊、鱼、红铜木料等物。

《地理备考》曰:瑞西亚国,与诺鲁威亚国,原分二国,嘉庆二十年,各国公使齐集维耶纳地会议,将二国合而为一。惟二国田土殊地,风俗不一,故仍分释之。

瑞西亚,在欧罗巴州之北,北极出地五十五度二十分起至六十九度止,经线自东五度起至二十二度止。东至厄罗斯国,西连诺鲁威亚国,南枕州中海,北界诺鲁威亚国暨冰海,长约二千七百里,宽约一千里;地面积方约二十四万里。烟户二兆八亿口,孤峰峭岭,各不相联;湖河薮泽相间,居北六十度外,荒芜少人。河至长者曰多尔内亚,曰卢勒亚,曰加黎塞利,曰达勒加尔里,曰加拉辣,曰达摩勒,曰科达;湖之大者曰威内尔,曰威德尔,曰耶尔马耳,曰美拉尔,曰西里然,曰斯德尔;南方稍有沃壤,北方尽低陷砂碛。土产银、铜、铁、锡、窝宅、白矾、硫磺、花石、木料、皮货,地气稍南,入夏日长九时,冬则夜长九时,极北则冬有夜无昼,夏有昼无夜;技艺惟精铁器,贸易较诺威尤甚。其国于明武宗正德十五年,始不受制于大尼国,立首领古斯达鄂者为王,始改古教,奉路德罗修教。至基利斯的那女王,癖好文学,厌苦兵事,逊位于外戚加尔禄斯,而自之罗马国游学,不复返。加尔禄斯,即查理十二王,康熙三十八年即位,年少锐于战伐,攻克波罗尼国之地过半。波罗尼、大尼、厄罗斯三国,将连兵来伐;王闻之,先举兵逐去波罗尼国王,围困大尼国都,并败厄罗斯之兵,威声震一时。越数载,再兴师攻波罗尼国,败绩,奔赴土尔基国,请救五载,未获所请乃归,复往围诺鲁威国城,薨于军中。嗣王因以大众蹙之。嗣王屡战皆北,割东境之芬兰以讲和,峨军乃罢嗣王,将讨本国土酋之怀贰者;诸酋惧,弑王,其子立,好战饷,又被废。嘉庆十四年,国戚加尔禄斯摄王位,其养子智略过人,善用兵,所向克捷。王薨,因传以位,亦更名加尔禄斯,即今在位之王也。西境之那威,旧属𪡏国,嘉庆二十年,各国公使会议于维耶纳,以瑞地之附近于𪡏者归𪡏,而以那威归瑞,通国分二十四部:一名斯德哥尔摩,乃本国都也,建于美拉尔湖岸,楼台起,风景雅丽,物货骈集,人烟辐辏;一乌布萨拉部,一威士德来斯部,一尼哥兵部,一科勒波罗部,一加罗斯达部,一哥巴尔卑部,一日非勒波部,一灵哥宾部,一加尔马部,一仍哥宾部,一哥罗诺卑部,一波勒金日部,一斯加拉波部,一勒尔佛斯波部,一科德波部,一亚慕斯达部,一基利安斯达部,一马尔摩呼部,一科德罗部,一诺波敦部,一威斯德部,一诺尔兰部,一仍德兰部。其国通商冲繁之地,内外不一,半属内地埠头,半属海边。其所兼摄之地,惟一海岛,在亚美里加州内。

诺鲁威国,即那威国,在欧罗巴北,北极出地五十八度起至七十一度止,经线自东三度起至十度止;东至瑞西国,西枕北海,南接州中海峡,北界冰海;长三千四百里,宽八百里,地面积方约十五万五千里,烟户一兆零六万六千口。地势由南而北,崭岩嵾崖,海滨礁石槎桠,波涛激涌,舟误触立碎;川泽湖河相间,河至长者,一哥罗门,一达拉门,一罗慕斯达,一萨尔敦,一多尔内,一亚尔敦,一达纳;湖至大者,一米约森,一发门,一的里斯,一黎斯。北界沙碛,寒冻不毛,居民以渔为业;南有腴壤稼穑,四旬即熟,林密少果实,五金惟银最多,纹石极美,禽兽繁衍,鳞介充斥;北则严寒,南则燠暑,冬令有夜无昼,不见日者七十五日,夏季有昼无夜,不见月者七十五日;五六两月暴暖,蚊蚋密如尘沙,过此霰雪飞集,皆寒冻之日矣。国治与瑞西国同王而异法,奉路得罗修教,其天主公教,暨加诺威诺修教,为数无几。工市少,技艺庸,惟商贾辐辏,通国分十七部:一亚日胡斯,一马斯勒难,一里德马尔根,一基利斯的安,一布斯给卢,一巴拉德北,一内德尼斯,一满达尔,一斯达完白尔,一仍尔卢斯卑耳,一南卑尔仁,一北卑尔仁,一罗慕斯达尔,一南德伦的音,一北德伦的音,一诺尔兰,一分马尔根。其通商冲繁之地,半属海边,半属内地之埠。

《外国史略》曰:瑞丁国僻处北方,地冷不毛,古时居民惟以虏掠为生。宋朝时与大尼国始启争端,两国忽合忽分。明嘉靖二年,百姓自择立君,曰占士达第一王,聪明智慧,始传耶稣正教。明崇祯二年,国王不忍视日耳曼国天主新教之徒剿灭正教,故领兵入日耳曼国维持保护,以寡胜众,自是瑞丁之名扬于各国。其后甲里第十二王康熙三十五年即位,尚年少,邻国兵来攻击,甲里王约大尼国共平之。后胜峨罗斯,破波兰军,侵日耳曼国,各国皆畏其威。峨罗斯军再至,甲里王追入深林,忽峨兵四面伏起环攻,王突围出,遂奔土耳其,间道归本国;再合兵力战,受伤而死。国民与五爵互相斗,国势益废,无能再兴,于是峨国进迫瑞丁,强夺其地,政事俱由峨国大臣主张,相沿日久。嘉庆年间,其君与佛兰西交战,民人恐惧,因驱其君,谋迎立佛国之将军代王位,赖峨国王击破佛军,嘉庆十八年,议平,获那耳威国地入版舆。到中国贸易。瑞丁并那尔威,北极出地自五十五度二十二分,至七十一度十一分,北至冰海,东南至峨罗斯,并巴得海隅,西及北海两国之南系平地,溪流不大,林甚密,广袤一万三千七百七十里,两国居民四百四十二万。气候最冷,在北长有冰雪,虽夏月亦不热,草木难牛,山皆在北,而南则泽湖也。那尔威海边,其山石礁如齿,海汊甚深。瑞丁之农地一百七十方里,牧场三百四十方里,湖泽一千零六十方里,荒地一千四百六十方里,独南方可耕也。五谷不足用,居民惟种荷兰薯以养生,以捕鱼为业;山产铁及红铜,运出外国。百姓聪明,而不愿离本土,好酒耗费,鲜制造,商船一千只。道光十二年,运进者价值千三百五十万圆,运出者价值千二百三十万圆。其部回苏突含岛,居民八万三千;峨丁布居民一万九千。其国肄院,贤儒云集。北去平,居民一万九千,甲申冕一万二千。瑞丁连那尔威国俱硗地,鲜食物,松林最茂,其木料为各国所贵,银矿无,几业渔,喜宾客。瑞、那两地之民,与日耳曼国之民最相亲,土音不远;其都城曰吉提亚那,居民二万;比音港居民二万二千八百,是此国之大港;顿害米居民一万二千,出松板,每年价百二十万圆。瑞丁王统辖两国事必听乡绅会议,有理务之大臣七员,会议之大臣三员;所入国帑,每年约千七十四万圆;所进用之军士三万九千,水师大战舰二十只,中船八只,小船八只,炮艇二百四十七只。那尔威国帑所入者,银三百七十八万圆,所出者银二百八十五万圆;军士一万二千,水师小船六只,炮艇一百一十七只。

《皇清四裔考》:瑞国在西北海中,达广东界,俱系海洋,计程六万馀里。国中土地平衍,有大山三:一曰庇高天牙礼华,阅三四年辙有光烛天,望之若烟火,四面巉岩,壁立千仞,人迹不能到;一曰布农故巴黎,自山麓达于顶,俱白沙童然,无一草一木;一曰化伦士高劳华山,中产红铜,民为采纳于王,王所居地名士的哥卢,国人会聚之地,名曰乙顿巴黎,距王居七百馀里。国中四面皆大泽,汪洋千顷,国人之散处者,非驾船不能往来。乙顿巴黎,盖泊船总汇处也。凡大市镇,当国人贸易之期,则有官司至,若古司市者,故市镇皆设馆舍,以供驻宿,置班衙以供使令。其人信奉天主,俗同英吉利,通市始自雍正十年,至今不绝。

《海录》盈黎马禄加国,在绥亦占

〈(即瑞丁)〉

西北,与绥亦占同一岛,陆路相通,而疆域较大,人稍粗壮,风俗土产亦同,即来粤黄旗船是也

〈(即那威国)〉

◎外大西洋墨利加洲总叙

呜呼!弥利坚国非有雄材枭杰之王也。涣散二十七部落,涣散数十万黔首,愤于无道之虎狼。英吉利。同仇一倡,不约成城,坚壁清野,绝其饷道,遂走强敌,尽复故疆,可不谓武乎。创开北墨利加者佛兰西,而英夷横攘之。愤逐英夷者弥利坚,而佛兰西助之,故弥与佛世比而仇英夷。英夷遂不敢报复。远交近攻,可不谓智乎。二十七部,酋分东西二路,而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翕然,可不谓公乎!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自下始。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众好好之,众恶恶之。三占从二,舍独徇同,即在下预议之人,亦先由公举,可不谓周乎。中国以茶叶、大黄,岁数百万,济外夷之命。英夷乃以鸦片岁数千万,竭中国之脂。惟弥利坚国邻南洲,金矿充溢,故以货易货外,尚岁运金银百数十万,以裨中国之币,可不谓富乎!富且强,不横凌小国,不桀骜中国,且遇义愤请效驰驱,可不谓谊乎。故不悉敌势,不可以行军;不悉夷情,不可以筹远。魏源又曰:弥利坚与英夷所据皆北洲,具南则最大者为孛露国,起赤道南三度,至赤道南四十一度,大小数十部,广袤万馀里。国中金银铜极多,国王宫殿,皆以黄金为板饰之。惟铁最少最贵,其道路自国都以达四方。凿山平谷,更布石为坦途,驿使传命,数里一更,三日夜可达二千里。其出音各种,而别有一正音可达万里之外。与中国官语相等,非西洋国国殊音之比故与南洲之弥利坚,皆墨利加之二大雄邦也。乌乎!八荒以外,存而不论,乌知宇宙之大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