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1222篇诗词

次韵寄傲轩

道夫飞鸟倦知还,一钵安巢又故山。无累自然增逸兴,有名终恐废长闲。

背时生计风烟上,随意园林指顾间。应笑市朝争夺者,暗惊清镜失朱颜。

代夏均甫宴人致语一首

九龄风度照峿台,宴寝香凝画戟开。归国已倾天下耳,驻轩宜举故人杯。

青天白日心常在,附骥攀鳞志未摧。累足待公成相业,更随风驭看蓬莱。

次韵题南明山凌云阁

独上凌云百尺楼,栏干一曲一迟留。丁丁樵斧空山里,泛泛渔舟古渡头。

蔽日绿阴鸣好鸟,际天芳草牧青牛。回头城市分尘土,堪笑王孙取次游。

题此君轩

解知无竹令人俗,日报平安候起居。所以此君揖冰雪,长吟馀翠满衣裾。

瘦行清坐搜诗处,雨叶风枝解箨初。试作小轩聊寄傲,爱君生计未为疏。

示禅者

庵内不知庵外事,坐看来者堕锋机。忽思良遂参麻谷,大类清平见翠微。

黄檗棒头宁有法,惠超言下便知非。意根欲立无存处,万象同时把手归。

诗一首

独倚阑干玩野塘,俄惊节物老春光。绿杨阴密莺将懒,红杏枝空蝶不忙。

诗思漫沿芳草远,茶瓯微带落花香。那堪风雨频催促,公子王孙亦断肠。

寂音自赞四首 其一

窜朱崖军而生,还遭黄茆瘴而复活。陷于采石而不死,囚于并门而自脱。

夜行有披袖神光,露卧醉压糟醇浊。魔外熟视之无如之何,佛祖不得已与之酬酢。

两眼入鬓头髼松,手中木蛇毒如药。

灵源清禅师赞五首 其一

辩如玄沙有边幅,韵如睦州出风骨。默然而说心自昭,八荒光明寄毛粟。

独立南荣山岳峻,临济欲倾不敢覆。笑横玉麈气如春,一堂严冷天魔哭。

送莹上人游衡岳

紫盖峰头楼阁生,朱灵洞口水云晴。盘空路作惊蛇去,落日人如冻蚁行。

重郭老师今健否,藏年珍木但闻名。定应自扫岩边石,时发披云啸月声。

宿鹿苑书松上人房二首 其二

冷斋托宿自携衾,卧听松风度栗林。黄卷青灯纸窗下,白灰红火地垆深。

梦回清响春岩溜,夜久幽香喷水沈。惯作横刀眠下板,为君令有住庵心。

同希先游石巩

良辰美景古难并,且趁身闲稻雨晴。鸟语猿歌留我在,水声山色益人清。

得幽诗句聊题壁,遇好峰峦即住程。回首十年尘事里,与君今日梦魂惊。

送元老住清修

湘水有庐山,蜀僧有吴韵。无尘而俱清,雪月夜相映。

书痴喜借人,香癖出天性。垂涕拨黄独,粪火曾发哂。

三年我东邻,家颠开小径。一饭必招呼,嘲之终不愠。

明朝趣去我,岁逼青阳近。子已饱丛林,件件无遗恨。

赠子湘源春,山穷春不尽。

二十九日明白庵主寂灭之日用欲得现前莫存顺逆为韵作八偈 其一

道心固有恒,至刚定无欲。得饱即酣卧,称心良易足。

清歌一瓢风,笑唾千钟禄。谁能作九原,我欲掖埋玉。

汾阳十智同真二首 其二

十智同真选佛科,汾阳佛法本无多。爱心竭处寻真智,面目分明会也么。

僧求晓披晚清二轩诗二首 其二

旋螺堆空青,重叠不容数。夕阳穿贯之,浓薄自呈露。

数点没烟鸿,一声伐云斧。殷床钟未消,流萤自开户。

页次:(20/82)
<< < 19 20 2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