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佛明宗答问
吾师王骧陆居士主讲于天津印心精舍凡七稔,于学人莫不随机启发,同门中得明心要者莘莘然,迩年皈依日众,请法之余,问答甚多,同人等扼要记录,裒为一帙,乃前所辑之《乙亥讲演录》中有未及者。天津张居士聘三,发心流布,以供同参,并嘱为之序。
学佛最初之决定
王骧陆的《学佛最初之决定》是一部直指学佛根本的修行指南,旨在引导学人破除对佛法的表象认知,从心性本源建立修行正见。作为近代禅宗与密宗融合的重要代表人物,王骧陆以其深厚的实修体悟和融汇禅净密的智慧,提出学佛的核心在于「如实知自心」,即通过明心见性彻悟本来自性的清净平等。书中以问答体形式,深入解析学佛者在初发心阶段常遇到的困惑,如苦乐的本质、习气的根源、因果的真谛等,强调学佛不是向外求法,而是向内观照...
佛说阿弥陀经分段正义
同俱者,俱此正修功德也。从来读弥陀经者往往徒慕西方之极乐,而未明极乐之意境,徒知西方有相之庄严,而未达无相之功德庄严,徒发愿往生,而未解如何得往生之义,徒知西方一门之义,而未通西方普门之妙。西方极乐世界者,圆遍十方,一普互摄,至广大精密之佛土也。
大鉴禅师法宝坛经述旨
述旨者,述是经之宗旨也,欲正其旨,先正其名,名者,正法世系祖位也,祖位名分定,而天下之学佛者,知所皈于正法矣。世尊以心印传迦叶,亲授为第一代祖,为后世学者定宗旨,正法眼,代代相承,惟此一宗。法法同皈,惟此一旨。所谓禅也密也,净也律也,乃至法相也,无一不依般若而皈于宗,故名正法。传至二十八祖菩提达摩,始来中国,为东土初祖。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分段贯释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此四句为全经总持,首一句又为四句之总持,言修行成佛,须至大自在为止。自己自在,更度他人至自在者为菩萨,而其妙用在一观字,观个本来,言自己和众生本来自在,之所以不自在者,徒因迷而不觉,枉自烦恼,若欲修复本来,还得起般若妙观之用,悟入本来,以慧照力参之,此修心之总诀也。
金刚经分段贯释
金刚经凡六译,而世之读颂者,每奉秦译,盖喜其文之简净易读也。以故文人注释,多至数十家,类皆释文而疏于述义,般若宗旨远矣!夫般若者,心华妙谛,无实无虚,密密深深,千圣不识,岂一家之私言可尽其奥哉。
祖堂集释译
这部《祖堂集》采译文与原典相互对照的方式,为了使读者顺利阅读,我在译文中采取的是“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办法,不少地方都绞尽脑汁,生怕破坏了禅师话语的风趣、幽默、简洁与机智,可是,禅语里太多的机锋和术语使译文总是不能完成它传达的任务。
中阿含经选译
《中阿含经》为北传佛教四部阿含之一。 《阿含经》是卷帙浩繁的佛教经典中最早形成的一部分,为最初的佛经。《中阿含经》共收有二百二十二部经,是一个庞大的部分,其中保存了原始佛教的很多内容,非常重要。限于篇幅,我们只节选了其中的二十部经,不足其十分之一。但是,“从一滴水可以看到太阳”,希望通过这极小的部分,读者可体察到《中阿含经》的全貌,能领会佛陀当年为众比丘说法传教的殷殷苦心,并了解一些当时佛教的历史...
指月录选译
《指月录》,全称《水月斋指月录》,明代文人瞿汝稷编集,书成于万历二十三年(公元一五九五年),共三十二卷。本书在节选过程中,遵照瞿氏的精神,除了特别著名的禅师宗师,一般不录他的生平事迹,只录他的机缘语句。由于篇幅只是原著的百分之三左右,因而所选的都是禅宗史上著名人物的著名公案语句,附录一概省略。入选人物也只是原著百分之七多一点,自然就失去了传史的作用,因而每一世开头以及某宗某派创始人旁边用硬括号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