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启蒙
本书将为您全面讲解:1.佛陀是如何开悟成道的?2.佛法有哪些警示?3.你知道生灭缘起、业力因果吗?4.何谓四圣谛、五蕴、十二因缘?5.学佛对我们有什么助益?6.人世的根本烦恼有哪些?7.在家居士该如何学佛?8.有哪些好的修行方法?9.学佛的目的究竟是什么?10.该以何种心态面对生老病死?
梁启超说佛
梁启超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国学大师,集政治家、学者于一身,以激情澎湃的开风气文章,为那时处于转折时期的中国思想界带来了一股势不可挡的洪流。他留下的一千余万字著作,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史学、哲学、法学、佛学等诸多领域的学术研究。“佛家所说的叫做‘法’。倘若有人问我法是什么,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就是心理学。’不信,试看小乘俱舍家说的七十五法,大乘瑜伽家说的百法,除却说明心理现象外,更有何话!试看所谓五蕴...
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一九六九年宣化上人讲述于,美国三藩市佛教讲堂,“六祖法宝坛经”,是这部经的名字。“六祖法宝坛”,是这部经的别名。“经”这一字,是经的通名。在佛所说的经典,有七种立题;所有佛说的经典,不超出这七种命名的意思。这七种就是单三、复三、具足一。单三,就是单人、单法、单喻。复三,就是人法、人喻、法喻;这是重复的,叫复三。具足一,就是人法喻都有。
十法界不离一念心
佛、菩萨、声闻、缘觉,是四圣法界;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是六凡法界。这十法界,就是从我们人现前这一念心生出来的。 现前这一念若明白了,也就是觉悟了。觉悟就是不迷惑,把无明破了,法身就现出来了。将来在一千年后,或者有很多人会看这本书而开悟的,所以你们不要把它看得那么简单!
水镜回天录
上宣下化老和尚著述。众生习善,耳提面命,三诲五教,犹不奉行。若遇恶缘,念念增长,无教自通,迷途知返者鲜矣。故譬如水中之月,镜里之花,有影而无形,此正所谓不可希望之希望,不可成就之成就;故名之曰“水镜回天”云尔。
四十二章经白话文
1卷,包含42篇短文,一般认为是最早的汉译佛经。有关本经传译的记载,与汉明帝求法传说有关。即说,汉明帝夜梦金人,派秦景、王遵等人到西域大月支国写取佛经,后由最早来汉地的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在洛阳白马寺译出,大约在公元64—75年之间。全经大意说出家、在家都应精进离欲,由修布施、持戒、禅定、忍辱而生智慧,证得果位。各章内容多见于《阿含经》中。它包括了佛教基本修道纲领。清代乾隆年间,译成满、蒙、藏文。也...
法句经白话文
一译《法句集经》、《法句集》、《法句录》、《昙钵经》、《昙钵偈》等。古印度法救撰,三国吴竺将炎和支谦译。二卷,三十九品,七百五十二偈。系采取散见于早期佛经十二部经,四阿含中的偈颂,分类编集而成,在古印度被作为佛教初学者的入门读物。汉文异译本有北宋天息灾译《法集要颂经》。又, 巴利文本有二十六品, 四百二十三偈, 收在巴利文三藏《小部》中,至今仍为南传佛教信徒的必读书。藏译本为三十三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