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籍
  2. 钦定词谱
  3. 卷一

卷一

目  录

四十二调八十六体,起十四字至二十八字

竹 枝三体

归字谣一体

又名苍梧谣、十六字令

渔父引一体

闲中好二体

纥那曲一体

拜新月一体

梧桐影一体

又名明月斜

啰唝曲三体

又名望夫歌

醉妆词一体

庆宣和一体

南歌子七体

又名春宵曲、水晶帘、碧窗梦、十爱词、南柯子、望秦川、风蝶令

荷叶杯三体

回波乐二体

舞马词二体

三 台二体

又名开元乐、翠华引

柘枝引一体

塞 姑一体

晴偏好一体

凭阑人二体

花非花一体

摘得新一体

梧叶儿五体

渔歌子六体

又名渔父、渔父乐

忆江南三体

又名谢秋娘、江南好、春去也、望江南、梦江南、梦江口、望江梅、安阳好、梦仙游、

步虚声、壶山好、望蓬莱、归塞北

潇湘神一体

章台柳二体

解 红一体

赤枣子一体

南乡子九体

捣练子二体

又名捣练子令、深院月

春晓曲二体

又名西楼月

桂殿秋一体

寿阳曲三体

又名落梅风

阳关曲一体

欸乃曲一体

采莲子一体

浪淘沙一体

杨柳枝一体

八拍蛮二体

字字双一体

十样花二体

天净沙二体

又名塞上秋

竹 枝  唐教坊曲名。元郭茂倩《乐府诗集》云:竹枝本出于巴渝,唐贞元中,刘禹锡在沅、湘,以里歌鄙陋,乃依骚人九哥,作竹枝新调九章,教里中儿歌之。由是盛于贞元元和之间。按《刘禹锡集》,与白居易唱和竹枝甚多,其自叙云:竹枝,巴歈也。巴儿联歌,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歌者扬袂睢舞。其音协黄钟羽,但刘白词俱无和声,今以皇甫松、孙光宪词作谱,以有和声也。

竹 枝

单调十四字,两句两平韵

皇甫松

芙蓉并蒂

竹枝

一心连

女儿 韵

花侵槅子

竹枝

眼望穿

女儿 韵

○○●●

●○○

○○●●

●○○

《尊前集》载皇甫松《竹枝词》六首,皆两句体。平韵者五,仄韵者一。每句第二字,俱用平声,余字平仄不拘。所注竹枝、女儿、枝儿,叶韵,乃歌时群相随和之声。犹采莲之有举棹年少也。按古乐府,江南弄等曲皆有和声。如江南曲,和云“阳春路,时使佳人度”。龙笛曲,和云“江南弄,真龙下翔凤”。采莲曲,和云“采莲居,渌水好沾衣”。亦各叶韵。此其遗意耳。

又一体

单调十四字,两句两仄韵

皇甫松

山头桃花

竹枝

谷底杏

女儿 韵

两花窈窕

竹枝

遥相映

女儿 韵

○○○○

●●●

●○●●

○○○

此首用仄韵。

又一体

单调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韵

孙光宪

门前春水

竹枝

白苹花

女儿 韵

岸上无人

竹枝

小艇斜

女儿 韵

商女经过

竹枝

江欲暮

女儿 句

散抛残

○○○●

●○○

●●○○

●●○

○●○○

○●●

●○○

竹枝

饲神鸦

女儿 韵

●○○

此词较皇甫松词多两句。按刘白竹枝词,俱拗体七言绝句,此独谐婉,且每句有和声。

归字谣  蔡伸词名《苍梧谣》。周玉晨词名《十六字令》。袁去华词亦名《归字谣》。有刻《归梧谣》者,误。

归字谣

单调十六字,四句三平韵

张孝祥

猎猎薰风卷绣旗

拦教住

重举送行杯

○ ◎●○○◎●○ ○○● ⊙●●○○

按,张孝祥词三首,皆以归字起韵。蔡伸词以天字起韵,袁去华词亦以归字起韵,皆一字句也。元天机余锦周玉晨词:“眠,月影穿窗白玉钱。无人弄,移过枕圅边。”本以一字句起,《词综》及《草堂别集》,误“眠”字为“明”,遂以“明月影”三字为起句者,误。

按,张词别首第二句:“十万人家儿样啼”,儿字平声。蔡伸词第二句:“休使圆蟾照客眠”,休字平声。第四句:“桂影自婵娟”,桂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

渔父引  唐教坊曲名。

渔父引

单调十八字,三句三平韵

顾 况

新妇矶边月明

女儿浦口潮平

沙头鹭宿鱼惊

○●○○●○ ●○●●○○ ○○●●○○

此与张志和《渔歌子》,极为宋人传诵。黄庭坚、徐俯,曾取二词合为《浣溪沙》歌之。见《乐府雅词》注。

闲中好  调见段成式《酉阳杂俎》,有平韵仄韵二体,即以首句三字为调名也。

闲中好

单调十八字,四句两平韵

段成式

闲中好

尘务不萦心

坐对当窗木

看移三面阴

○○● ○●●○○ ●●○○● ○○○●○

按《酉阳杂俎》,有张希复平韵词,与此悉同。

又一体

单调十八字,四句两仄韵

郑 符

闲中好

尽日松为侣

此趣人不知

轻风度僧语

○○● ●●○○● ●●○●○ ○○●○●

此词用仄韵。

纥那曲  明胡震亨《唐音癸箴》云,纥那曲,不知所出。考唐天宝中,崔成甫翻得体歌,有得体纥那也。纥囊得体那之句,岂其所本欤?按唐人于舟中唱得体歌,有号头,即和声。纥那者,或曲之和声也。

纥那曲

单调二十字,四句三平韵

刘禹锡

杨柳郁青青

竹枝无恨情

同郎一回顾

听唱纥那声

⊙●●○○ ●○○●○ ⊙○◎⊙● ○●●○○

此即唐平韵五言绝句。按《尊前集》刘词别首,第一句:“蹋曲兴无穷”,蹋字仄声。第三句:“愿郎千万寿”,愿字仄声,千字平声,万字仄声。

拜新月  唐教坊曲名。

拜新月

单调二十字,四句两仄韵

李 端

开帘见新月

便即下阶拜

细语人不闻

北风吹裙带

○○●○● ●●●○● ●●○●○ ●○○○●

此即唐仄韵五言绝句,而语气微拗。填此词者,平仄当从之。

梧桐影  宋周紫芝《竹坡诗话》云:大梁景德寺,峨嵋院道者,戒律甚严,不下席者二十年。一日,有布衣青裘,昂然一伟人,来与语良久,期以明年是日,复相见于此,愿少见待。明年是日,日方午,道者沐浴端坐而逝。至暮,伟人果来,问道者,曰亡矣。伟人叹息良久,忽不见。明日书数语于堂侧壁间绝高处。宣和间,余游京师,犹及见之。  按,《庚溪诗话》亦载此事,与此小异。后人因词中有“明月斜”句,更名《明月斜》。

梧桐影

单调二十字,四句两仄韵

吕 岩

明月斜

秋风冷

今夜故人来不来

教人立尽梧桐影

○●○ ○○● ○●●○○●○ ○○●●○○●

按,《竹坡诗话》作:“落日斜,西风冷,幽人今夜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与此小异。今照《庚溪诗话》校定。

啰唝曲  唐范摅《云溪友议》云:金陵有啰唝楼,乃陈后主所建。啰唝曲,刘采春所唱,皆当代才子所作五六七言绝句。一名《望夫歌》。元稹诗所谓“更有恼人肠断处,选词能唱望夫歌”也。

啰唝曲

单调二十字,四句两平韵

刘采春

不喜秦淮水

生憎江上船

载儿夫婿去

经岁又经年

●◎⊙⊙● ⊙⊙⊙◎○ ◎○○●● ⊙●●○○

按,《云溪友议》所载啰唝曲,其起句不用韵者凡五首。其第四首云:“那年离别日,只道往桐庐。桐庐人不见,今得广州书。”第五首云:“昨日胜今日,今年老去年。黄河清有日,白发黑无缘。”谱内可平可仄据此。

又一体

单调二十字,四句三平韵

刘采春

昨夜黑风寒

牵船浦里安

潮来打缆断

摇橹始知难

●●●○○ ○○●●○ ○○●●● ○●●○○

此首起句用韵。

又一体

单调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韵

刘采春

闲向江头采白苹

常随女伴赛江神

众中不敢分明语

暗掷金钱卜远人

○●○○●●○ ○○●●●○○ ●○●●○○● ●●○○●●○

此本七言绝句,因亦名啰唝曲,故并列之。

醉妆词  唐孙光宪《北梦琐言》,蜀王衍尝裹小巾,其尖如锥。宫人皆衣道服,簪莲花冠,施胭脂夹脸,号醉妆,因作《醉妆词》。

醉妆词

单调二十二字,六句三仄韵、三叠韵

王 衍

者边走

那边走

只是寻花柳

那边走

者边走

莫厌金杯酒

●○● ●○● ●●○○● ●○● ●○● ●●○○●

此调只此一词。

庆宣和  元张可久《小山乐府》,自注双调。按《唐书·礼乐志》,双调乃夹钟之商声也。

庆宣和

单调二十二字,五句三平韵、两叶韵

张可久

云影天光乍有无

老树扶疏

万柄高荷小西湖

听雨

听雨

○●○○●●○ ●●○○ ●●○○●○○ ●● ●●

此元人小令,亦名《叶儿乐府》。即元曲所自始也。因仿明杨慎《词林万选》例,择其尤杂者,采入以备一体。

南歌子  唐教坊曲名。此词有单调双调。单调者,始自温庭筠词。词有“恨春宵”句,名《春宵曲》。张泌词,本此添字,因词有“高卷水晶帘额”句,名《水晶帘》。又有“惊破碧窗残梦”句,名《碧窗梦》。郑子聃有《我爱沂阳好》词十首,更名《十爱词》。双调者有平韵仄韵两体。平韵者,始自毛熙震词,周邦彦、杨无咎、僧挥五十四字体,无名氏五十三字体,俱本此添字。仄韵者,始自《乐府雅词》,惟石孝友词最为谐婉。周邦彦词,名《南柯子》。程垓词,名《望秦川》。田不伐词,有“帘风不动蝶交飞”句,名《风蝶令》。

南歌子

单调二十三字,五句三平韵

温庭筠

手里金鹦鹉

胸前绣凤凰

偷眼暗形相

不如从嫁与

作鸳鸯

●●○○● ○○●●○ ○●●○○ ●○○●● ●○○

按,温庭筠词共七首,平仄如一,填者宜遵之。

又一体

单调二十六字,五句三平韵

张 泌

锦荐红鸂鶒

罗衣绣凤凰

绮疏飘雪北风狂

帘幕昼垂无事

郁金香

●●○○● ○○●●○ ◎○⊙●●○○ ○●●○○● ●○○

此词第三句七字,第四句六字异。按欧阳炯词,第三够本“迢迢永夜梦难成”,迢字平声,永字仄声。

又一体

双调五十二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

毛熙震

惹恨还添恨

牵肠即断肠

凝情不语一枝芳

独映画帘闲立

绣衣香

暗想为云女

应怜

◎◎○⊙● ○○◎●○ ⊙○◎●●○○ ◎●◎○⊙● ●○○   ◎●○○● ○○

傅粉郎

晚来轻步出闺房

髻慢钗横无力

纵猖狂

●●○ ◎○⊙●●○○ ◎●⊙○⊙● ●○○

此词前后两结或上六字读、下三字句,或上四字读、下五字句,须蝉联不断,可读不可句。词中此等句法最多,可以类推。如此词两结,供作上六下三句读,宋词本此填者甚多。苏轼词:“正是一年春好近清明”、“此乐无声无味最难明”,秦观词:“天外不知音耗百般猜”、“只恐又抛人去几时来”,正与此同。

《花间集》毛词别首起句“远山愁黛碧”,山字平声,黛字仄声。又秦观词,起句“愁鬓香云坠”,愁字平声;第二句““娇眸冰雪裁”,冰字平声;第三句“月明风晃为谁开”,月字仄声,风字平声。陈师道词,第四句“人在笙歌声里暗生春”,人字、笙字俱平声;后段起句“今代无双士”,今字平声;第三句“杯行到手莫辞频”,杯字平声,到字仄声;第四句“明日凤池归路隔清尘”,明字平声,凤字仄声。又贺铸词,前后两结句“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白字、叶字俱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

又一体

双调五十二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

辛弃疾

散发披襟处

浮瓜沉李时

涓涓流水细侵阶

凿个池儿

唤个月儿来

画栋频摇动

红蕖

●●○○● ○○○●○ ○○○●●○○ ●●○○ ●●●○○   ●●○○● ○○

尽倒开

斗匀红粉照香腮

有个人儿

把个镜儿猜

●●○ ●○○●●○○ ●●○○ ●●●○○

此词前后两结,上作四字一读、下作五字一句,与毛词小异,宋词如此填者甚多。赵师侠词:“唤渡沙头欵欵话离情”、“一片潇湘真个画难成”,范成大词:“可惜高楼不近木兰舟”、“江已东流那肯更西流”,正与此同。

又一体

双调五十三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

《花草粹编》

无名氏

夕露霑芳草

斜阳带远村

几声残角起谯门

撩乱栖鸦

飞舞闹黄昏

天共高城远

香余

●●○○● ○○●●○ ●○○●●○○ ●●○○ ○●●○○   ○●○○● ○○

绣被温

客程常是可销魂

怎向人心头

横着个人人

●●○ ●○○●●○○ ●●○○○ ○●●○○

此与辛词同,惟后结多一字。

又一体

双调五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

周邦彦

腻颈凝酥白

轻衫淡粉红

碧油凉气透帘栊

指点庭花低映

云母屏风

恨逐瑶琴写

◎●○○● ○○●●○ ◎○○●●○○ ◎●⊙○○● ⊙●○○   ◎●○○● ○

劳玉指封

等闲赢得瘦仪容

何事不教云雨

略下巫峰

○●●○ ◎○○●●○○ ⊙●◎○○● ◎●○○

此词前后两结俱上六下四句法,较毛词各多一字。

按,僧挥词,起句“金甃蟠龙尾”,金字平声;第三句“凉生宫殿不因秋”,凉字平声;第四句“门外莫寻尘世卷地江流”,门字平声,莫字、卷字俱仄声。又杨无咎词,后段起句“罗绮纷香陌”,罗字平声;结句“借问谪仙何在今为谁明”,借字仄声,今字平声。又一首后段第三句“蓬仙应是隐鳌头”,蓬字平声;结句“谁道於今双鬓犹自淹留”,於字平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

又一体

双调五十二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

石孝友

春浅梅红小

山寒岚翠薄

斜风吹雨入帘幕

梦觉西楼

呜咽数声角

歌酒工夫嫩

别离

○◎○⊙● ○○⊙●● ○○○●●○● ●●○○ ○●●○●   ○●○⊙◎ ●○

情绪恶

舞衫宽尽不堪著

若比那回

相见更消削

⊙●● ◎○○●●○● ●●◎○ ○●●○●

荷叶杯  唐教坊曲名。此词有单调双调。单调者有温庭筠、顾夐二体,双调者只韦庄一体。俱见《花间集》。

荷叶杯

单调二十三字,六句四仄韵、两平韵

温庭筠

一点露珠凝冷

仄韵

波影

满池塘

平韵

绿茎红艳两相乱

换仄韵

肠断

水风凉

平韵

●●●○○●

○● ●○○

●○○●●○●

○● ●○○

此调三换韵,以平韵为主,两仄韵即间于平韵之内。温词三首,平仄悉同。

又一体

单调二十六字,六句两仄韵、三平韵、一叠韵

顾 夐

春尽小庭花落

仄韵

寂寞

凭栏敛双眉

平韵

忍教成病忆佳期

知么知

知么知

⊙●◎○⊙●

◎● ⊙●●○○  ◎○⊙●●○○ ○●○ ○●○

按,顾夐词九首,内一首起二句“我忆君诗最若,知否”,故此词春字可仄,小字可平,花字可仄,寂字可平。第三、四句“字字最关心,红笺写寄表情深”,故此词凭字可仄,忍字可平,成字可仄。若第六句即叠第五句平韵,其第五句第一字,即煞尾平韵也。明程明善《啸余谱》,于第五句第一字注可仄,则是仄韵煞尾矣,不可从。

又一体

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五句两仄韵、三平韵

韦 庄

记得那年花下

仄韵

深夜

初识谢娘时

平韵

水堂西面画帘垂

携手暗相期

惆怅晓莺残

●●◎○○●

○● ○●●○○

◎○○●●○○ ⊙●●○○  ⊙●●○○

换仄韵

相别

彼此隔音尘

换平韵

如今俱是异乡人

相见更无因

○● ⊙●●○○

⊙○○●●○○ ○●●○○

此即顾夐词体,又加一段,惟结句五字不叠韵,更减去一字耳。但两段各自换韵,旧谱或注一韵者误。

按,韦词别首,前段起句“绝代佳人难得”,佳字平声;结句“不忍更思维”,不字仄声;后段第四句“碧天无路信沉沉”,碧字仄声。许棐词,前段第四句“归程能隔几重山”,归字平声;后段起句“准备绣轮雕辔”,准字仄声;第三句“说与百花知”,说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

回波乐  唐刘肃《大唐新话》:景龙中,中宗尝游兴庆池,侍宴者递起鼓舞,并唱回波词。给事中李景波亦起舞,歌词云云。《乐府诗集》:回波,商调曲,唐中宗时造,盖出于曲水引流泛觞也。后亦为舞曲,教坊记,谓之软舞。

回波乐

单调二十四字,四句三平韵

李景伯

回波尔时酒卮

微臣职在箴规

侍宴既过三爵

喧哗窃恐非仪

○○●○◎○ ○⊙●●○○ ◎◎●○⊙● ○⊙●●○○

此即唐六言绝句,但第一句俱用“回波尔时”四字起。按沈佺期词,“回波尔时佺期,流向岭外生归。身名已蒙齿录,袍笏未复牙绯”,其平仄不同,其体则同也。

又一体

单调二十四字,四句三仄韵

《本事诗》

无名氏

回波尔时栲栳

怕妇也是大好

外边只有裴谈

内里无过李老

○○●○●● ●●●●●● ●○●●○○ ●●○○●●

此词用仄韵。按杨廷玉词,起句“回波尔时廷玉”,正与此同。但唐人风气初开,犹有古乐府遗意。其平仄往往不拘,故不复校注。

舞马词  《唐书·礼乐志》:明皇尝命教舞马四百蹄,各为左右分部目,衣以文绣,络以金珠,每千秋节舞于勤政楼下。赐宴设酺,其曲数十叠,马闻声奋首鼓尾,纵横应节。又施三层板床,乘马而上,抃转如飞。或命壮士举榻,马舞其上,岁以为常。

舞马词

单调二十四字,四句三平韵

张 说

彩旄八佾成行

时龙五色因方

屈膝衔杯赴节

倾心献寿无疆

●○●●○○ ○○●●○○ ●●○○●● ○○●●○○

此亦唐人六古绝句,其平仄不拘。

按,张说本集词六首,惟此一首起句用韵。和声云:四海和平乐。

又一体

单调二十四字,四句两平韵

张 说

天鹿遥徵卫叔

日龙上借羲和

将共两骖争舞

来随八骏齐歌

○●○○●● ●○●●○○ ○●●○○● ○○●●○○

此首起句不用韵。按,张说词五首皆然。和声云:圣代升平乐。

三 台  唐教坊曲名。宋李济翁《资暇录》:三台,今之啐酒三十拍促曲。啐,送酒声也。宋张表臣《珊瑚钩诗话》:乐部中有促拍催酒,谓之三台。沈括词,名《开元乐》。因结有“翠华满陌东风”句,名《翠华引》。

三 台

单调二十四字,四句两平韵

王 建

池北池南草绿

殿前殿后花红

天子千秋万岁

未央明月清风

○●○○●● ●○●●○○ ○●○○●● ●○○●○○

此亦六言绝句,平仄不拘。按,王建集有宫中三台,江南三台之分,大约如竹枝词,有蜀中、江南、渔父之目,各随其所咏之事而名之也。

又一体

单调二十四字,四句三平韵

王 建

树头花落花开

道上人去人来

朝愁暮愁即老

百年几度三台

●○○●○○ ●●○●○○ ○○●○●● ●○●●○○

此词首句用韵。

柘枝引  唐教坊曲名。《乐府杂录》:健舞曲。《乐苑》:羽调曲。按,此舞因曲为名,用二女童,帽施金铃,抃转有声。其来也,藏二莲花中,花坼而后见,对舞相占,实舞中雅妙者也。

柘枝引

单调二十四字,四句三平韵

《乐府诗集》

无名氏

将军奉命即须行

塞外领强兵

闻道烽烟动

腰间宝剑匣中鸣

○○●●●○○ ●●●○○ ○●○○● ○○●●●○○

按,《宋史·乐志》:小儿舞队有柘枝。又沈括《笔谈》:柘枝旧曲,遍数极多。今已不传,存此以志其乐。

塞 姑  见《乐府诗集》。盖唐时边塞闺人之词也。

塞 姑

单调二十四字,四句三仄韵

《乐府诗集》

无名氏

昨日卢梅塞口

整见诸人镇守

都护三年不归

折尽江边杨柳

●●○○●● ●●○○●● ○●○○●○ ●●○○○●

此亦六言绝句,其平仄不拘。

晴偏好  明陈耀文《花草粹编》云:西湖虽有山泉,而大旱亦尝龟坼。嘉熙庚子水涸,茂草生焉。李霜崖作《晴偏好》词纪之。取词中结句为调名。

晴偏好

单调二十四字,四句四仄韵

李霜崖

平湖千顷生芳草

芙蓉不照红颠倒

东坡道

波光潋滟晴偏好

○○○●○○● ○○●●○○● ○○● ○○●●○○●

此调只此一词,无别首可校。

凭阑人  《太平乐府》注越调。按,《唐书·礼乐志》。越调,即黄钟之商声也。

凭阑人

单调二十四字,四句四平韵

邵亨贞

谁写江南一段秋

妆点钱塘苏小楼

楼中多少愁

楚山无尽头

⊙●○○◎●○ ○●○○○●○ ○○⊙●○ ●○○●○

此亦元人小令,可平可仄。参《下倪词》。

又一体

单调二十五字,五句三平韵、一叶韵

倪 瓒

客有吴郎吹洞箫

明月沉江春雾晓

湘灵不可招

水云中

环佩摇

●●○○○●○ ○●○○○●● ○○●●○ ●○○ ○●○

此词第二句用仄韵,结作三字两句,与邵词小异。按,元人小令,俱叶北音,所谓中原音韵也,与古韵三声叶者微不同,盖三声叶只平上去三声,若中原音韵,则入声作平,无所不叶也。

花非花  调见白居易《长庆集》。以首句为调名。

花非花

单调二十六字,六句三仄韵

白居易

花非花

雾非雾

夜半来

天明去

来如春梦不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 ●○● ●●○ ○○● ○○○●●○○ ●●○○○●●

此本《长庆集》长短句诗,后人采入词中,其平仄亦不拘。

摘得新  唐教坊曲名。

摘得新

单调二十六字,六句四平韵

皇甫松

摘得新

枝枝叶叶春

管弦兼美酒

最关人

平生都得几十度

展香茵

●●○ ○○●●○ ●○○●● ●○○ ○○⊙●◎◎● ●○○

皇甫松词别首,第五句“繁红一夜惊风雨”,一字仄声;惊字、风字俱平声。

梧叶儿  《太平乐府》注:商调。《唐书·礼乐志》:商调,乃夷则之商声也。

梧叶儿

单调二十六字,七句四平韵、一叶韵

吴西逸

韶华过

春色休

红瘦绿阴稠

花凝恨

柳带愁

泛兰舟

明日寻芳载酒

○○● ○●○ ⊙●●○○ ○○● ⊙●○ ●○○ ○●○○●●

·

此在元人为小令,其实则曲也。但其词未至俚鄙,故并采入以备体。其可平可仄,参后张可久《鸳鸯浦》一词。

又一体

单调二十七字,七句五平韵

张可久

鸳鸯浦

鹦鹉洲

竹叶小渔舟

烟中树

山外楼

水边鸥

扇面儿

潇湘暮秋

○○● ○●○ ●●●○○ ○○● ○●○ ●○○ ●●○ ○○●○

·

此与吴词同,惟结句多一衬字。

又一体

单调三十二字,七句五平韵

张可久

花垂露

柳散烟

苏小酒楼前

舞队飞琼佩

游人碾玉鞭

诗句缕金笺

懒上苏堤画船

○○● ●●○ ○●●○○ ◎◎○○● ○○●●○ ⊙●●○○ ●●○○●○

·

此亦与吴词同,惟第四、五、六句多二衬字,可平可仄,参张雨词。

又一体

单调三十三字,七句五平韵

张 雨

移家去

市隐间

幽事颇相关

刘商观碁罢

韩康卖药还

点检绿云鬟

数不尽

龟溪好山

○○● ●●○ ○●●○○ ○○○○● ○○●●○ ●●●○○ ●●● ○○●○

·

此与张可久《花垂露》词同,惟结句多一字。

又一体

单调三十七字,七句四平韵、一叶韵

张可久

乘兴诗人棹

新烹学士茶

风味属谁家

瓦甃悬冰箸

天风起玉沙

海树放银花

秋厌拥

○●○○● ○○●●○ ○●●○○ ●●○○● ○○●●○ ●●●○○ ○●●

蓝关去马

○○●●

·

此与张雨《移家去》词同,惟第一、二句各多二衬字,结句用仄韵异。

渔歌子 唐教坊曲名。按,《唐书·张志和》传:志和居江湖,自称“江波钓徒”,每垂钓不设铒,志不在鱼也。宪宗图真求其人不能致,尝撰《渔歌》,即此词也。单调体,实始于此。至双调体,昉自《花间集》顾夐、孙光宪,有魏承班、李珣诸词可校。若苏轼单调词,则又从双调词脱化耳。和凝词更名《渔父》,徐积词名《渔父乐》。

渔歌子

单调二十七字,五句四平韵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 ⊙⊙○◎●⊙○ ⊙◎● ●○○ ⊙⊙◎◎●⊙○

·

按,张志和所撰《渔歌子》词五首,体调如一,可以参校。其一首起句“钓台渔父褐为裘”,钓字仄声;第二句“两两三三舴艋舟”,上两字仄声。又一首第三句“钓车子”,钓字仄声,车子平声。谱内据之。其余可平可仄,参后“松江蟹舍”一词。

又一体

单调二十七字,五句四平韵

张志和

松江蟹舍主人欢

菰饭蓴羹亦共餐

枫叶落

荻花干

醉宿渔舟不觉寒

○○●●●○○ ○●○○●●○ ○●● ●○○ ●●○○●●○

·

此词第一、二句及第五句平仄与前词异。

又一体

单调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韵

南唐

李 煜

阆苑有情千里雪

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

一竿身

快活如侬有几人

●●●○○●● ○●○○●●○ ●○● ●○○ ●●○○●●○

·

此词起句不用韵。

又一体

单调二十五字,五句三仄韵

苏 轼

渔父饮

谁家去

鱼蟹一时分付

酒无多少醉为期

彼此不论钱数

○●● ○○● ○●●○○● ●○○●●○○ ●●●○○●

·

此与顾夐、孙光宪两段词中一段略同,惟第三句六字,第四句作七字一句耳。因其单调,故列于前。

又一体

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

顾 夐

晓风清

幽沼绿

倚阑凝望珍禽浴

画帘垂

翠屏曲

满袖荷香馥郁

好摅怀

堪寓目

●○○ ○◎● ◎○⊙●○⊙● ◎⊙⊙ ◎⊙● ◎●⊙○◎●   ●⊙○ ○●●

身闲心静平生足

酒杯深

光影促

名利无心较逐

⊙○⊙●○○● ◎⊙⊙ ⊙◎● ⊙●⊙○◎●

·

按,李珣词四首,其一首,前段第三句“春风淡荡看不足”,间作拗句。又一首,前段第二句“潇湘夜”,湘字平声;第五句“明月下”,明字平声,月字仄声;后段结句“名利不将心挂”,不字仄声。又一首,前段结句“渔艇棹歌相续”,渔字平声,棹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余参后词。

又一体

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六句三仄韵

孙光宪

泛流萤

明又灭

夜凉水冷东湾阔

风浩浩

水寥寥

万顷金波重叠

杜若洲

香郁烈

●○○ ○●● ●○●●○○● ○●● ●○○ ●●○○○●   ●●○ ○●●

一声宿雁霜时节

经霅水

过松江

尽属侬家风月

●○●●○○● ○●● ●○○ ●●○○○●

·

此词前后段第五句俱不用韵。《花间集》孙词皆然。

忆江南  宋王灼《碧鸡漫志》:此曲自唐至今,皆南吕宫,字句皆同,止是今曲两段,盖近世曲子,无单遍者。按,唐段安节《乐府杂录》,此词乃李德裕为谢秋娘作,故名《谢秋娘》,因白居易词更今名。又名《江南好》。又因刘禹锡词,有“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句,名《春去也》。温庭筠词,有“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句,名《望江南》。皇甫松词,有“闲梦江南梅熟日”句,名《梦江南》。又名《梦江口》。李煜词名《望江梅》。此皆唐词单调。至宋词始为双调。王安中词,有“安阳好,曲水似山阴”句,名《安阳好》。张滋词,有“飞梦去,闲到玉京游”句,名《梦仙游》。蔡真人词,有“铿铁板,闲引步虚声”句,名《步虚声》。宋自逊词,名《壶山好》。丘第春词,名《望蓬莱》。《太平乐府》名《归塞北》,注大石调。

忆江南

单调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韵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 ⊙●●○○ ◎●⊙○○●● ⊙○○●●○○ ○●●○○

·

按,温庭筠词:“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正与此同,平仄参之。

又一体

双调五十四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

欧阳修

江南蝶

斜日一双双

身似何郎曾傅粉

心如韩寿爱偷香

天赋与轻狂

微雨过

薄翅腻

○○● ○●●○○ ○●○○○●● ○○○●●○○ ○●●○○   ○●● ●●●

烟光

才伴游蜂来小苑

又随飞絮过东墙

长是为花忙

○○ ○●○○○●● ●○○●●○○ ○●●○○

·

此即单调词加一叠,其可平可仄,与单调词同。按,《啸余谱》录李煜作,本单调词两首,故前后段各韵。且双调始自宋人,从无用两韵者,即《海山记》伪托隋词八阕,亦前后一韵,不可不辨。

又一体

双调五十九字,前后段各五句两仄韵、两平韵

冯延巳

去岁迎春楼上月

仄韵

正是西窗

夜凉时节

玉人贪睡坠钗云

平韵

粉销妆薄见天真

人非风

●●○○○●●

●●○○ ●○○● ●○○●●○○

●○○●●○○   ○○○

月长依旧

换仄韵

破镜尘筝

一梦经年瘦

今宵帘幕飏花阴

换平韵

空余枕泪独伤心

●○○●

●●○○ ●●○○● ○○○●●○○

○○●●●○○

·

按,《阳春集》冯词二首,前后段俱两平两仄四换韵,实与唐宋《忆江南》本调不同,因调名同,故为类列。

潇湘神  调始自唐刘禹锡咏湘妃词。所谓赋题本意也。

潇湘神

单调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韵、一叠韵

刘禹锡

斑竹枝

斑竹枝

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瑟怨

潇湘深夜月明时

○●○ ○●○ ●○◎●●○○ ●●●○○●● ○○○●●○○

·

此词首三字例用叠句。如刘词别首之“湘水流,湘水流”是也。其第三句“九疑云物至今秋”,云字平声。

章台柳  唐韩翃制,以首句为调名。

章台柳

单调二十七字,五句三仄韵、一叠韵

韩 翃

章台柳

章台柳

昔日青青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

也应攀折他人手

○⊙● ○○● ●●○○⊙◎● ●●○○●●○ ●⊙○◎⊙○●

·

起二句亦可不用叠句,观柳氏作可见。

又一体

单调二十七字,五句三仄韵

唐妓

柳氏

杨柳枝

芳菲节

可恨年年赠离别

一叶随风忽报秋

纵使君来岂可折

○●○ ○○● ●●○○●○● ●●○○●●○ ●●○○●○●

·

此词起句不用韵

解 红  按,《宋史·乐志》:小儿舞队有解红。其曲失传。陈旸《乐书》,载和凝作,乃唐词也,若鸣鹤余音。有《解红儿慢》,系元人所制,与此不同。

解 红

单调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韵

和 凝

百戏罢

五音清

解红一曲新教成

两个瑶池小仙子

此时夺却柘枝名

●●● ●○○ ●○●●○●○ ●●○○●○● ●○●●●○○

·

此与《赤枣子》、《捣练子》、《桂殿秋》诸词字句悉同,所辨在每句平仄之间,皆昔人音律所寓,填者宜悉遵之。

赤枣子  唐教坊曲名。

赤枣子

单调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韵

欧阳炯

夜悄悄

烛荧荧

金炉香尽酒初醒

春睡起来回雪面

含羞不语倚云屏

◎●● ●○○ ⊙○○●●○○ ⊙●●○○●● ⊙○◎●●○○

·

此调见《尊前集》。按,欧词别首,第一句“莲脸薄”,莲字平声;第三句“等闲无事莫思量”,等字仄声;第四句“每一见时明月夜”,每字仄声;第五句“损人情愿断人肠”,损字仄声,情字平声。余无别词可校,填者亦从之。

南乡子  唐教坊曲名。此词有单调、双调。单调者始自欧阳炯词,冯延巳、李珣俱本此添字。双调者始自冯延巳词。《太和正音谱》注:越调。欧阳修本此减字,王之道、黄机、赵长卿,俱本此添字也。

南乡子

单调二十七字,五句两平韵、三仄韵

欧阳炯

画舸停桡

平韵

槿花篱外竹横桥

水上游人沙上女

仄韵

回顾

笑指芭蕉林里住

●●○○

◎⊙⊙◎●⊙○ ◎●⊙○○◎●

○● ◎●⊙○⊙●●

·

此词单遍,平仄两韵,与宋人两段全押平韵者异。其可平可仄,即参谱内诸词。

又一体

单调二十八字,五句两平韵、三仄韵

欧阳炯

路入南中

平韵

桄榔叶暗蓼花红

两岸人家微雨后

仄韵

收红豆

叶底纤纤抬素手

●●○○

○○●●●○○ ●●○○○●●

○○● ●●○○○●●

·

此与“画舸停桡”词同,惟第四句添一字,欧词六首与此悉同。

又一体

单调二十八字,五句两平韵、三仄韵

冯延巳

细雨湿秋风

平韵

金凤花残满地红

闲蹙黛眉慵不语

仄韵

情绪

寂寞相思知几许

●●●○○

○●○○●●○ ○●●○○●●

○● ●●○○○●●

·

此与欧阳炯“画舸停桡”词同,惟起句添一字。按,《阳春集》冯词二首悉同。

又一体

单调三十字,六句两平韵、三仄韵

李 珣

烟漠漠

雨凄凄

平韵

岸花零落鹧鸪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

仄韵

思乡处

潮退水平春色暮

⊙◎● ●○○

●○○●●○○ ◎◎○⊙○◎●

⊙⊙● ⊙●●○⊙●●

·

此亦与欧阳炯“路入南中”词同,惟起作三字两句异。唐人知音律,类能添字,此即宋词衬字所自出也。

按,《花间集》李词十首,其第一句,或作“拢云髻”;其第四句,或作“迴塘深处遥相见”,或作“带香游女偎伴笑”,或作“春酒香熟鲈鱼美”,或作“绿鬟红脸谁家女”;其第五句,或作“争窈窕”,或作“送春浦”;结句,或作“缓唱棹歌极浦去”。谱内可平可仄据此。

又一体

双调五十四字,前后段各五句四平韵

欧阳修

翠密红繁

水国凉生未是寒

雨打荷花珠不定

轻翻

冷泼鸳鸯锦翅斑

尽日凭栏

弄蕊

●●○○ ●●○○●●○ ●●○○○●● ○○ ●●○○●●○   ●●○○ ●●

拈花仔细看

偷得褭蹄新铸样

无端

藏在红房粉艳间

○○●●○ ○●●○○●● ○○ ○●○○●●○

·

此即欧阳炯“画舸停桡”词体,再加一叠,惟第四、五句仍用平韵耳。按,欧集三词悉同。

又一体

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四平韵

冯延巳

细雨湿流光

芳草年年与恨长

回首凤楼无限事

茫茫

鸾镜鸳衾两断肠

魂梦任悠扬

●●●○○ ○●○○●●○ ○●●○○●● ○○ ○●○○●●○   ○●●○○

睡起杨花满绣床

薄幸不来门半掩

斜阳

负你残春泪几行

●●○○●●○ ●●●○○●● ○○ ●●○○●●○

·

此即“细雨湿秋风”词体,再加一叠,只第四、五句仍用平韵耳。宋元人俱如此填。

又一体

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四平韵

王之道

天际彩虹垂

风起痴云快一吹

原隰畇畇

春水更弥弥

布谷声从野鸟知

初霁卷帘时

○●●○○ ○●○○●●○ ○●○○ ○●●○○ ●●○○●●○   ○●●○○

巷陌泥融燕子飞

午醉醒来

红日欲平西

一碗新茶乳面肥

●●○○●●○ ●●●○ ○●●○○ ●●○○●●○

·

此即“细雨湿流光”词体,惟前后段第三、四句作四字一句、五字一句异。

又一体

双调五十八字,前后段各六句四平韵

黄 机

帘幕閟深沉

灯暗香销夜正深

花落画屏

檐鸣细雨

岑岑

滴破相思万里心

晓色未平

○●●○○ ○●○○●●○ ○●●○ ○○●● ○○ ●●○○●●○   ●●●○

翠被寒生不自禁

待得梦成

翻多恶况

堪颦

飞雁新来也误人

○ ●●○○●●○ ●●●○ ○○●● ○○ ○●○○●●○

又一体

双调五十八字,前后段各六句四平韵

赵长卿

楚楚窄衣裳

腰身占却

多少风光

共说春来春去事

凄凉

懒对菱花晕晓妆

闲立近

●●●○○ ○○●● ○●○○ ●●○○○●● ○○ ●●○○●●○   ○●●

红芳

游蜂戏蝶

误采真香

何事不归巫峡去

思量

故到人间恼客肠

○○ ○○●● ●●○○ ○●●○○●● ○○ ●●○○●●○

·

此亦“细雨湿流光”词体,惟前后段第二句添一字,作四字两句异。

捣练子  《太和正音谱》注:双调。一名《捣练子令》。因冯延巳词,起结有“深院静”及“数声和月到帘栊”句,更名“深院月”。

捣练子

单调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韵

冯延巳

深院静

小庭空

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

数声和月到帘栊

⊙●● ●○○ ◎●○○◎●○ ⊙●◎○○●● ●○⊙●●○○

·

按,《梅苑》无名氏词八首,其一首起句“捣练子”,捣字仄声;第三句“枝上商量细细生”,枝字平声;第四句“不是根株贪结子”,不字仄声,根字平声。又一首,第三句“蕙魄兰魂人再阳”,人字平声;第五句“更须插向鬓云旁”,插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

又一体

双调三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

李 石

心自小

玉钗头

月娥飞下白苹洲

水中仙

月下游

江汉佩

洞庭舟

香名薄幸寄青楼

○●● ●○○ ◎○⊙●●○○ ●○○ ◎●○   ○◎● ●○○ ⊙○●●●○○

问何如

打拍浮

●○⊙ ◎◎○

·

按,《全芳备祖》李词二首,其平仄悉同,惟《天机余锦》无名氏词,前段第三句“凉吹水曲散余酲”,凉字平声,水字仄声;后段第三句“翠荷闹雨做秋声”,翠字仄声;前结“小藤床,随意横”,随字平声;后结“恁时节,不堪听”,节字仄声,堪字平声。又《梅苑》无名氏词,后段起二句“孤标韵,暗香奇”,标字平声;结句“借阳和,天付伊”,天字平声。谱内可平可仄参之。

春晓曲  朱敦儒词,有“西楼月落鸡声急”急句,又名《西楼月》。

春晓曲

单调二十七字,四句三仄韵

朱敦儒

西楼月落鸡声急

夜浸疏香淅沥

玉人酒渴嚼春冰

晓色入帘横宝瑟

○○●●○○● ●●○○●● ●○◎●●○○ ●●●○○●●

·

此词见《花草粹编》,第二句本六字,乃旧谱于香字下增一寒字,作七言四句,名《阿那曲》。自明杨慎以唐诗绝句伪托为词,今正之。

又一体

单调二十七字,五句三仄韵

张元幹

瑶轩倚栏春风度

柳垂烟

花带露

半闲鸳被怯余寒

燕子时来窥绣户

○○●●○○● ●○○ ○●● ●○○●●○○ ●●○○○●●

·

此与朱词同,惟第二句作三字两句异。

桂殿秋  本唐李德裕送神迎神曲。有“桂殿夜凉吹玉笙”句,取为调名。

桂殿秋

单调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韵

向子諲

秋色里

月明中

红旌翠节下蓬宫

蟠桃已结瑶池露

桂子初开玉殿风

○●● ●⊙○ ⊙⊙○◎◎⊙○ ○○●●○○● ●●○○●●○

·

按,李德裕词二首,其一首第二句“玉练颜”,练字仄声。其一首第三句“桂殿夜凉吹玉笙”,桂字、殿字俱仄声,凉字、吹字俱平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

寿阳曲  《太平乐府》注:双调。一名《落梅风》。

寿阳曲

单调二十七字,五句一平韵、三叶韵

张可久

东风景

西子湖

湿冥冥

柳烟花雾

黄莺乱啼蝴蝶舞

几秋千

打将春去

○○● ⊙●○ ●○○ ●○○● ○○●○○●● ◎⊙⊙ ●○○●

·

此亦元人小令,平仄韵互叶者,其可平可仄悉参谱内二词。

又一体

单调二十八字,五句四仄韵

张可久

弹初罢

酒暂歇

醉诗人

满山红叶

问山中

许由何处也

剩猿啼

冷泉秋月

○○● ●●● ●○○ ●○○● ●○○ ●○○●● ●○○ ●○○●

·

此词全用仄韵,其第四句八字,较“东风景”词添一衬字。

又一体

单调三十二字,五句一平韵、三叶韵

张可久

载酒人何处

倚阑花又开

忆秦娥

远山眉黛

锦云香

鉴湖宽似海

还不了

五年诗债

●●○○● ●○○●○ ●○○ ●○○● ●○○ ●○○●● ○●● ●○○●

·

此与“弹初罢”词同,惟第一、二句各添二衬字。

阳关曲  本名《渭城曲》。宋秦观云:《渭城曲》绝句,近世又歌入《小秦王》,更名《阳关曲》。属双调,又属大石调。 按,唐教坊记,有《小秦王曲》,即《秦王小破阵乐》也,属坐部伎。

阳关曲

单调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韵

王 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 ◎●○○●●○ ●○●●●○● ○●○○○●○

·

宋苏轼词三首,其第二句,一首云“银汉无声转玉盘”,一首云“才到龙山马足轻”,则此词客字可平也。至第三句,仄平仄仄仄平仄,苏词三首皆然。若平仄一误,即非此调。 按,此亦七言绝句,唐人为送行之歌,三叠,非歌法也。苏轼论三叠歌法云:旧传阳关三叠,然今世歌者,每句再叠而已。若通一首言之,又是四叠,皆非是。或每句三唱以应三叠之说,则丛然无复节奏。余在密州,文勋长官以事至密,自云得古本阳关,其声宛转凄断,不类向之所闻。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叠,乃知古本三叠盖如此。及在黄州,偶读乐天对酒诗云:相逢且募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注云:第四声,劝君更尽一杯酒,以此验之。若一句再叠,则此句为第五声,今为第四声,则第一句不叠审矣。 查元《阳春白雪集》,有大石调《阳关三叠》词云:渭城朝雨,一霎挹轻尘。更洒遍客舍青青,弄柔凝,千缕柳色新。更洒遍客舍青青,千缕柳色新。休烦恼,劝君更尽一杯酒,人生会少,自古富贵功名有定分。莫遣容仪瘦损。休烦恼,劝君更尽一杯酒,只恐怕西出阳关,旧游如梦,眼前无故人。与苏轼论吻合,并附录之。

欸乃曲  唐元结诗自序:大历初,结为道州刺史,以军事诣都。使还州,逢春水,舟行不进,作《欸乃曲》,令舟子唱之,以取适于道路云。 宋程大昌《演繁露》云:元次山《欸乃曲》五章,全是绝句,如《竹枝》之类。其谓“欸乃”者,殆舟人于歌声之外,别出一声,以互相其歌也。《柳枝》、《竹枝》,尚有存者,其语度与绝句无异,但于句末,随加“竹枝”或“柳枝”等语,遂即其语以名其歌。《欸乃》,亦其例也。 黄公绍《韵会》云:“欸”,叹声也,读若哀,乌来切。又应声也,读若霭,上声,倚亥切。又去声,於代切。无袄音。“乃”,难辞,又继事之辞。无霭音。今二字连读之,为棹船相应声。 按,《广韵》十五海:“欸”,于改切,相然应也。“乃”,奴亥切,语辞也。欸乃之声,或如唐人唱歌和声,所谓号头者。盖逆流而上,棹船劝力之声也。黄山谷题跋、洪驹父诗话,皆音作袄蔼者,误。

欸乃曲

单调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韵

元 结

千里枫林烟雨深

无朝无暮有猿吟

停桡静听曲中意

好似云山韶濩音

○●○○○●○ ○○○●●○○ ○○●●●○● ●●○○○●○

·

按,《欸乃曲》五首,平仄不拘,本唐七言绝句,如《竹枝》、《柳枝》之类。今江南棹船有棹歌,每歌一句,则群和一声,犹见遗意。其欸乃二字,乃人声。或注作船声者,非。

采莲子  唐教坊曲名。

采莲子

单调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韵

皇甫松

菡萏香连十里陂

举棹 韵

小姑贪戏采莲迟

年少

晚来弄水船头湿

举棹 句

更脱红裙裹鸭儿

年少

●●○○●●○

●○○●●○○

●○●●○○●

●●○○●●○

·

此亦七言绝句。其举棹、年少,乃歌时相和之声,与《竹枝》体同。但《竹枝》以竹枝二字和于句中,女儿二字和于句尾,此则一句一和声耳。

浪淘沙

唐教坊曲名。

浪淘声

单调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韵

皇甫松

蛮歌豆蔻北人愁

蒲雨杉风野艇秋

浪起鵁鶄眠不得

寒沙细细入江流

○○●●●○○ ○●○○●●○ ●●○○○●● ○○●●●○○

·

此与宋人《浪淘沙令》、《浪淘沙慢》不同,盖宋人借旧曲名,另倚新腔。此七言绝句也。按,《浪淘沙》词,创自刘、白,刘词九首与此同,惟白词六首皆拗体耳。

杨柳枝  唐教坊曲名。按,白居易诗注:《杨柳枝》,洛下新声,其诗云“听取新翻杨柳枝”是也。薛能诗序:令部伎作杨柳枝健舞,复度新声。其诗云“试踏吹声作唱声”是也。盖乐府横吹曲,有《折杨柳》名。此则借旧曲名,另创新声。后遂入教坊耳。此本唐人七言绝句,与顾夐词四十字体、朱敦儒词四十四字体,添声者不同。

杨柳枝

单调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韵

温庭筠

金缕毵毵碧瓦沟

六宫眉黛惹香愁

晚来更带龙池雨

半拂阑干半入楼

○●○○●●○ ●○○●●○○ ●○●●○○● ●●○○●●○

·

按,刘白倡和以后,为此词者甚多,皆赋柳枝本意。原属绝句,因《花间集》载此,故采以备调。

八拍蛮  唐教坊曲名。按,孙光宪词,所咏俱越中事,或即八拍之蛮歌也。

八拍蛮

单调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韵

孙光宪

孔雀尾拖金线长

怕人飞起入丁香

越女沙头争拾翠

相呼归去背斜阳

◎●●○○●○ ◎○○●●○○ ◎●⊙○○●● ○○⊙●●○○

·

此词起句用韵,可平可仄,即参后词。

又一体

单调二十八字,四句两平韵

阎 选

云锁嫩黄烟柳细

风吹红带雪梅残

光景不胜闺阁恨

行行坐坐黛眉攒

○●●○○●● ○○○●●○○ ○●●○○●● ○○●●●○○

·

此词起句不用韵。按,《花间集》孙光宪词一首、阎选词两首俱拗体七言绝句,不似《竹枝》、《柳枝》,平仄可以不拘也,作者辨之。

以上六调皆唐人七言绝句,当时音律必有所属,今歌法不传矣。聊为类列,至《清平调》三首、《水调》、《梁州》、《伊州》诸词,此宋人大曲之源。另辑一卷,附于卷末。

字字双  见《才鬼记》。因每句有叠字,故名《字字双》。

字字双

单调二十八字,四句四平韵

王丽贞

床头锦衾斑复斑

架上朱衣殷复殷

空庭明月闲复闲

夜长路远山复山

○○●○○●○ ●●○○○●○ ○○○●○●○ ●○●●○●○

·

此调无他词可校。

十样花

宋李弥逊词十首,分咏十样花,故名。

十样花

单调二十八字,六句四仄韵

李弥逊

陌上风光浓处

第一寒梅先吐

待得春来也

香消减

态凝伫

百花休漫妒

●●○○○● ◎●⊙○○● ●●⊙○◎ ○⊙● ●○● ●○○●●

·

此词以“陌上风光浓处”为起句,李词十首皆然,谱中止采其二。可平可仄,即参后词。

又一体

单调二十八字,六句五仄韵

李弥逊

陌上风光浓处

红药一番经雨

把酒绕芳丛

花解语

劝春住

莫教容易去

●●○○○● ○●●○○● ●●●○○ ○●● ●○● ●○○●●

·

此词第四句多押一韵。

天净沙  《太平乐府》注:越调。无名氏词有“塞上清秋早寒”句,又名《塞上秋》。

天净沙

单调二十八字,五句四平韵、一叶韵

乔 吉

一从鞍马西东

几番衾枕朦胧

薄幸虽来梦中

争如无梦

那时真个相逢

○⊙⊙●○○ ●○○●○○ ●●○○●○ ⊙○⊙● ●○○●○○

·

此亦元人小令。第四句叶一仄韵。《老学丛谭》有无名氏词二首,正与此同。谱内可平可仄,即参后词。

又一体

单调二十八字,五句三平韵、两叶韵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平沙

古道凄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 ●○○●○○ ●●○○●● ◎○⊙● ●○○●○○

·

此词第三、四句,俱叶仄韵。按,孟昉词十二首,其十首俱与此同。惟一首起句“七十二候环催”,七字、十字俱仄声。又一首,第四句“风高露下”。风字平声,露字仄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