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籍
  2. 钦定词谱
  3. 卷五

卷五

目  录

二十三调六十三体,起四十四字至四十六字

菩萨蛮三体

又名重叠金、子夜歌、菩萨鬘、花间意、梅花句、花溪碧、晚云烘日

采桑子三体

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歌、丑奴儿、罗敷媚

后庭花四体

又名玉树后庭花

诉衷情令三体

又名渔父家风、一丝风

减字木兰花一体

又名减兰、木兰香、天下乐令

卜算子七体

又名缺月挂疏桐、百尺楼、楚天谣、眉峰碧

一落索八体

又名洛阳春、玉连环、一络索

好时光一体

谒金门四体

又名空相忆、花自落、垂杨碧、杨花落、出塞、东风吹酒面、不怕醉、醉花春、春早湖山

柳含烟一体

杏园芳一体

好事近二体

又名钓船笛、翠圆枝

华清引一体

天门谣一体

忆闷令一体

散余霞一体

好女儿三体

又名绣带儿

万里春一体

彩鸾归令一体

又名青山远

锦园春一体

太平年一体

清平乐三体

又名清平乐令、忆萝月、醉东风

忆秦娥十一体

又名秦楼月、双荷叶、蓬莱阁、碧云深、花深深

菩萨蛮  唐教坊曲名。《宋史·乐志》:女弟子舞队名。《尊前集》注:中吕宫。《宋史·乐志》亦中吕宫。《正音谱》注:正宫。唐唐苏鄂《杜阳杂编》云: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缨络被体,号菩萨蛮队,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孙光宪《北梦琐言》云:唐宣宗爱唱《菩萨蛮》词,令狐绹命温庭筠新撰进之。《碧鸡漫志》云:今《花间集》温词十四首是也。按,温词有“小山重叠金明灭”句,名《重叠金》。南唐李煜词名《子夜歌》,一名《菩萨鬘》。韩淲词有“新声休写花间意”句,名《花间意》;又有“风前觅得梅花句”,名《梅花句》;有“山城望断花溪碧”句,名《花溪碧》;有“晚云烘日南枝北”句,名《晚云烘日》。

菩萨蛮

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李 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

仄韵

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

平韵

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

换仄韵

宿

⊙○◎●○○●

⊙○◎●○○● ◎●●○○

◎○⊙●○   ◎○○●●

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

换平韵

长亭更短亭

●⊙○● ⊙●●○○

⊙○⊙●○

·

此调以此词为正体,若朱词之不换韵,楼词之三声叶韵,皆变格也。 按,元好问《中州集乐府》,王庭筠词,“断肠人恨余香换,尘暗琐窗春。小花檐月晓,屏掩半山青”,李、晏、孟宗献俱有之,盖回文体也。每句一回,即同李白词体。或以单调另分一体者误。 温庭筠词,前段起句“牡丹花谢莺声歇”,牡字仄声;后段起句“无言匀睡脸”,无字平声;第二句“钗上蝶双舞”,蝶字仄声;结句“无憀独倚门”,独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余参下词。

又一体

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朱敦儒

秋风乍起梧桐落

仄韵

蛩吟唧唧添萧索

敧枕背灯眠

平韵

月和残梦圆

起来钩翠箔

仄韵

何处

○○●●○○●

○○●●○○● ○●●○○

●○○●○   ●○○●●

○●

寒砧作

独倚小阑干

平韵

逼人风露寒

○○● ●●●○○

●○○●○

·

此即李词体,但后段仄韵、平韵,即押前段原韵。

又一体

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叶韵、两平韵

楼 扶

丝丝杨柳莺声近

晚风吹过秋千影

寒色一帘轻

灯残梦不成

耳边消息在

换叶

笑指花梢

○○○●○○● ●○○●○○● ○●●○○ ○○●●○   ●○○●●

●●○○

又是不归来

满庭花自开

● ●●●○○ ●○○●○

·

按,《太平乐府》无名氏词,“镜中两鬓皤然矣,心头一点愁而已,清瘦仗谁医,羁情只自知。”仄韵即叶平韵,名三声叶,元人多宗之,此词即其体也。

采桑子  唐教坊曲,有《杨下采桑》,调名本此。《尊前集》注:羽调。《乐府雅词》注:中吕宫。南唐李煜词名《丑奴儿令》,冯延巳词名《罗敷媚歌》,贺铸词名《丑奴儿》,陈师道词名《罗敷媚》。

采桑子

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

和 凝

蝤蛴领上诃梨子

绣带双垂

椒户闲时

竞学摴蒲赌荔枝

丛头鞋子红编细

裙窣金丝

⊙○◎●○○● ◎●○○ ⊙●○○ ◎●○○◎●○   ⊙○⊙●○○● ⊙●○○

无事颦眉

春思翻教阿母疑

⊙●○○ ⊙●○○◎●○

·

此调以此词为正体,若李词、朱词之添字,皆变体也。 按,冯延巳词,前段第一句“马嘶人语春风岸”,马字仄声,人字平声;第二句“芳草绵绵”,芳字平声;第三句“梦过金扉”,梦字仄声;结句“花谢窗前夜合枝”,花字平声;又“落尽灯花鸡未啼”,鸡字平声;后段第一句“起来捡点经游地”,起字、捡字俱仄声;第二句“处处新愁”,上处字仄声;第三句“不语含情”,不字仄声;结句“水调何人吹笛声”,水字仄声,吹字平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若两结句第三、四字,例用平平,则不可移易也。

又一体

双调四十八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一叠韵

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树

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

叶叶心心

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

点滴

○○○●○○● ○●○○ ○●○○ ●●○○ ○●●○○   ○○●●○○○ ●●

凄清

点滴凄清

愁损离人

不惯起来听

○○ ●●○○ ○●○○ ●●●○○

·

此词前后段第三句即叠上句,两结句较和凝词各添二字,或名《添字采桑子》。

又一体

双调五十四字,前段五句四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

朱淑真

王孙去后无芳草

绿遍香阶

尘满妆台

粉面羞搽泪满腮

教我甚情怀

去时梅蕊全然

○○●●○○● ●●○○ ○●○○ ●●○○●●○ ○●●○○   ●○○●○○

等到花开

花已成梅

梅子青青又带黄

兀自未归来

● ●●○○ ○●○○ ○●○○●●○ ●●●○○

·

此词见《花草粹编》选本,皆集唐宋女郎诗句也。较和凝词,前后段各添五字一结句,采入以备一体。

后庭花  唐教坊曲名。张先词名《玉树后庭花》。《碧鸡漫志》云:《玉树后庭花》,陈后主造,其诗皆以配声律,遂取一句为曲名。伪蜀时,孙光宪、毛熙震、李珣有《后庭花》曲,皆赋后主故事,不著宫调,两段各四句,似令也。

后庭花

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

毛熙震

轻盈舞妓含芳艳

竞妆新脸

步摇珠翠修娥敛

腻鬟云染

歌声慢发开檀点

绣衫斜掩

⊙○◎●○○● ●○○● ◎⊙○◎○⊙● ●⊙○●   ⊙○◎●○○● ●○○●

时将纤手匀红脸

笑拈金靥

⊙⊙⊙◎○⊙● ●⊙○●

·

此调以此词为正体,若孙词之添字,张词之少押一韵、摊破句法,皆变体也。 按,毛词别首,后段第三句“争不教人长相见”,或作拗句,间一为之,不必从。谱内可平可仄,详见下词,故不复注。

又一体

双调四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

孙光宪

景阳钟动宫莺啭

露凉金殿

轻飚吹起琼花旋

玉叶如剪

晚来高阁上

珠帘卷

见坠香

●○○●○○● ●○○● ○○○●○○● ●●○●   ●○○●● ○○● ●●○

千片

修蛾曼脸陪雕辇

后庭新宴

○● ○○●●○○● ●○○●

·

此与毛词同,惟后段起句添一字,作八字句,第二句添一字,作五字句异。

又一体

双调四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

孙光宪

石城依旧空江国

故宫春色

七尺青丝芳草碧

绝世难得

玉英凋落尽

更何人识

野棠

●○○●○○● ●○○● ●●○○○●● ●●○●   ●○○●● ●○○● ●○

如织

只是教人添怨忆

怅望无极

○● ●●○○○●● ●●○●

·

此亦与毛词同,惟后段起句添二字,作九字句异。

又一体

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

张 先

华灯火树红相斗

往来如昼

桥河水白天清

讶别生星斗

落梅秾李还依旧

宝钗沽酒

○○●●○○● ●○○● ○○●●○○ ●●○○●   ●○○●○○● ●○○●

晓蟾残漏心情

恨雕鞍归后

●○○●○○ ●○○○●

·

此亦毛词体,惟前后段第三句减一字,作六字句,不押韵;第四句添一字,作上一下四句法。张集三首,平仄如一。

诉衷情令  《乐章集》注:林钟商。张元幹以黄庭坚词“曾咏渔父家风”,改名《渔父家风》;张辑词有“一钓丝风”句,名《一丝风》。

诉衷情令

双调四十四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六句三平韵

晏 殊

青梅煮酒斗时新

天气欲残春

东城南陌花下

逢著意中人

回绣袂

展香茵

叙情亲

⊙○◎●●○○ ⊙◎◎⊙○ ◎○⊙◎⊙◎ ⊙●●○○   ○●● ●○○ ●○○

此时拌作

千尺游丝

惹住朝云

◎○⊙● ⊙◎⊙⊙ ⊙●○○

·

此调以此词为正体,若欧、张词之添字,皆变体也。 前段第二句,晏几道词“绿腰沉水熏”,绿字、水字俱仄声,腰字、沉字俱平声。第三句,柳永词“不堪更倚危阑”,不字仄声,阑字平声;毛滂词“行云自随语燕”,随字平声,语字仄声。后段第四句,僧挥词“三千粉黛”,粉字仄声。第五句,僧挥词“水风长在”,风字平声,在字仄声;沈会宗词“睡起霎时”,霎字仄声。结句,黄庭坚词“权典青山”,权字平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余参下词。

又一体

双调四十五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六句三平韵

欧阳修

清晨帘幕卷轻霜

呵手试梅妆

都缘自有离恨

故画作

远山长

思往事

惜流光

易成

○○○●●○○ ○●●○○ ○○●●○● ●●● ●○○   ○●● ●○○ ●○

拟歌先敛

欲笑还颦

最断人肠

○ ●○○● ●●○○ ●●○○

·

此词前段结句六字,黄庭坚词“供愁黛不须多”,其体正与此同。又赵长卿词,“臂间皓齿留香”,亦作六字,但句读与此又异,因词俚不录。

又一体

双调四十五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六句三平韵

张元幹

八年不见荔枝红

肠断故园东

风枝露叶谁新采

怅望冷香浓

冰透骨

玉开容

想筠

●○●●●○○ ○●●○○ ○○●●○○● ●●●○○   ○●● ●○○ ●○

今宵归梦

满颊天浆

更御冷风

○ ○○○● ●●○○ ●●○○

·

此词前段第三句七字。 按,严仁词“无情江水东流去”,正与此同。

减字木兰花  《乐章集》注:仙吕调。《梅苑》李子正词,名《减兰》;徐介轩词,名《木兰香》;《高丽史·乐志》,名《天下乐令》。

减字木兰花

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欧阳修

歌檀敛袂

仄韵

缭绕雕梁尘暗起

柔润清圆

平韵

百琲明珠一线穿

樱唇玉齿

仄韵

天上仙音心

⊙○◎●

⊙●⊙○○●● ⊙●○○

◎●○○◎●○   ⊙○◎●

⊙●⊙○○

下事

留住行云

平韵

满座迷魂酒半醺

●● ⊙●○○

◎●○○◎●○

·

按,《木兰花令》,始于韦庄,系五十五字,全用韵者。《花间集》魏承班有五十四字词一体,毛熙震有五十三字词一体,亦用仄韵,皆非减字也。自南唐冯延巳,制《偷声木兰花》,五十字,前后起两句,仍作仄韵七言,结处乃偷平声,作四字一句、七字一句,始有两仄两平四换头体。此词亦四换韵,盖又就偷声词两起句,各减三字,自成一体也。 苏轼词,前段起句“晓来风细”,晓字仄声,风字平声;第二句“不会鹊声来报喜”,不字、鹊字俱仄声;第三句“玉座金盘”,玉字仄声;第四句“先觉春风一夜来”,先字平声;后段起句“不如归去”,不字仄声,归字平声;第二句“总是少年行乐处”,总字、少字俱仄声;第三句“不是秋光”,不字仄声;第四句“惭愧青松守岁寒”,惭字平声。又宋媛蒋氏词,前后段两结句“月照孤村三两家”、“回首乡关行路难”,三字、行字俱平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

卜算子  元高拭词注:仙吕调。苏轼词,有“缺月挂疏桐”句,名《缺月挂疏桐》;秦湛词,有“极目烟中百尺楼”句,名《百尺楼》;僧皎词,有“目断楚天遥”句,名《楚天遥》;无名氏词,有“蹙破眉峰碧”句,名《眉峰碧》。

卜算子

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

苏 轼

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

有恨无人省

◎◎◎⊙○ ◎●○○● ⊙●○○◎◎⊙ ◎●○○●   ⊙◎◎⊙○ ◎●○○● ◎

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 ●●○○●

·

此调以此词为正体,若石词之多押两韵,徐、黄、张、杜四词之添字,皆变体也。 苏词别首,前段第二句“长忆吴山好”,长字平声,谱内据之。其余可平可仄,悉参下词。

又一体

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

石孝友

见也如何暮

别也如何遽

别也应难见也难

后会难凭据

去也如何去

住也如何住

●●○○● ●●○○● ●●○○●●○ ●●○○●   ●●○○● ●●○○● ●

也应难去也难

此际难分付

●○○●●○ ●●○○●

·

此与苏词同,惟前后段两起句各用韵异。

又一体

双调四十五字,前段四句两仄韵,后段四句三仄韵

徐 俯

胸中千种愁

挂在斜阳树

绿叶阴阴自得春

草满莺啼处

不见凌波步

空想如簧语

○○○●○ ●●○○● ●●○○●●○ ●●○○●   ●●○○● ○●○○● ○

外重重叠叠山

遮不断

愁来路

●○○●●○ ○●● ○○●

·

此亦苏词体,惟后段起句用韵,结句添一字,作折腰句法异。《古杭杂纪》无名氏词,前结“把定纤纤手”,后结“瞒不得、桥头柳”,正与此同。

又一体

双调四十五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

黄公度

薄宦各东西

往事随风雨

先是骊歌不忍闻

又何况

春将暮

愁共落花多

人逐征鸿

●●●○○ ●●○○● ○●○○●●○ ●○● ○○●   ○●●○○ ○●○○

君向潇湘我向秦

后会知何处

● ○●○○●●○ ●●○○●

·

北亦苏词体,惟前段结句作六字折腰句法异。《古今词话》无名氏词,前结“终不似、伊家好”,后结“满目围芳草”,正与此同。 按,黄童和此词,前段结句“奚止朝朝暮暮”,句法又异。

又一体

双调四十六字,前段四句两仄韵,后段四句三仄韵

张 先

梦短寒夜长

坐待清霜晓

临镜无人为整妆

但自学

孤鸾照

楼台红树杪

风月依前

●●○●○ ●●○○● ○●○○●●○ ●●● ○○●   ○○○●● ○●○○

江水东流郎在西

问尺素

何由到

● ○●○○○●○ ●●● ○○●

·

此亦苏词体,惟前后段两结句俱六字异。杜安世“尊前一曲”词,正与此同。 按,黄庭坚此调词,前后段两起句,“要见不得见,要近不得近”,“禁止不得泪,忍管不得闷”,见字、泪字俱仄声,连用四“不得”字,皆以入替平之法,因谑词不入。

又一体

双调四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

杜安世

深院花铺地

淡淡阴天气

水榭风亭朱明景

又别是

愁情味

有情奈无计

漫惹成憔

○●○○● ●●○○● ●●○○○○● ●●● ○○●   ●○●○● ●●○○

欲把罗巾暗传寄

细认取

斑点泪

● ●●○○●○● ●●● ○●●

·

此与张词同,惟前后段起句俱用韵异。 按,《玉照新志》“蹙破眉峰”词,正与此同,但此词前后段第三句第七字仄声,各家则用平声也。

又一体

双调四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

花草粹编

无名氏

幽花带露红

湿柳拖烟翠

花柳分春各自芳

惟有人憔悴

寄与手中书

问肯归来未

○○●●○ ●●○○● ○●○○●●○ ○●○○●   ●●●○○ ●●○○● ●

是东风料峭寒

如何独自教人睡

●○○●●○ ○○●●○○●

·

此词见《花草粹编》,《本清湖三塔记》,亦苏词体,惟后段结句七字,添二衬字异。

一落索  欧阳修词名《洛阳春》,张先词名《玉连环》,辛弃疾词名《一络索》。

一络索

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

梅苑

无名氏

腊后东风微透

越梅时候

一枝芳信到江南

来报先春秀

宿醉频拈轻嗅

堪醒残酒

●●○○○● ●○○● ●○○●●○○ ○●○○●   ●●○○○● ○○○● ●

声容易莫相催

留待纤纤手

○○●●○○ ○●○○●

·

此词见宋黄大舆《梅苑》选本,前后段两起句六字,第二句四字,结句五字,宋词仅得此首,若两结各添一字,即后毛词体也。

又一体

双调四十五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

吕渭老

宫锦裁书寄远

意长辞短

香兰泣露雨催莲

暑气昏池馆

向晚小园行遍

石榴红满

○●○○●● ●○○● ○○●●●○○ ●●○○●   ●●●○○● ●○○● ○

花叶叶尽成双

浑似我

梁间燕

○●●●○○ ○●● ○○●

·

此与《梅苑》无名氏词同,惟后段结句作六字折腰句法异。

又一体

双调四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

毛 滂

月下花前风畔

此情不浅

欲留风月守花枝

却不道

而今远

墙外鹭飞沙晚

烟斜雨

◎◎⊙⊙⊙● ◎○◎● ●○⊙●●○○ ◎◎● ○○●   ⊙●●○⊙● ⊙○◎

青山只管一重重

向东下

遮人眼

● ⊙○◎●●○○ ◎⊙● ○○●

·

此调以毛词及秦、欧二词为正体。其余皆变格也。而毛词此体,宋人填者尤多。 前段起句,辛弃疾词“羞见鉴鸾孤却”,鉴字仄声。第二句,王安中词“霜华催鬓”,霜字平声。结句,周邦彦词“恐花也如人瘦”,花字平声;朱敦儒词“容易放春归去”,容字平声。后段起句,方岳词“叶下亭皋渺渺”,上渺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余参前后所列诸词。

又一体

双调四十七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

张 先

来时露浥衣香润

彩绦垂鬓

卷帘还喜月相亲

把酒与

花相近

西去阳关休问

未歌先

○⊙◎◎○⊙● ●○○● ●○○●●○○ ●●● ○○●   ○●○○○● ●○○

玉峰山下水长流

流水尽

情无尽

● ●○○●●○○ ○●● ○○●

·

此亦毛词体,惟前段起句七字异。贺铸、吕渭老词,正与此同。但贺词起句“初见碧纱窗下绣”,吕词“蝉带残声移别树”,平仄与此异。

又一体

双调四十八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

秦 观

杨花终日飞舞

奈久长难驻

海潮虽是暂时来

却有个

堪凭处

紫府碧云为路

好相将

⊙⊙○◎○● ●●○○● ●○○●●○○ ●●● ○○●   ●●●○○○ ●○○

归去

肯如薄幸五更风

不解与

花为主

○● ●○●●●○○ ●●● ○○●

·

此亦毛词体,惟前后段第二句各添一字,作五字句异。程垓“门外烟寒”词、辛弃疾“锦帐如云”词,正与此同,但程词起句“门外烟寒杨柳”、辛词“锦帐如云开处”,平仄与此异。

又一体

双调四十八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

严 仁

清晓莺啼红树

又一双尽去

日高花气扑人来

独自个

伤春无绪

别后暗宽金缕

倩谁

○●○○○● ●○○○● ●○○●●○○ ●●● ○○○●   ●●●○○● ●○

传语

一春不忍上高楼

为怕见

分携处

○● ●○●●●○○ ●●● ○○●

·

此词前后段第二句五字,后段第二句四字,前结七字,后结六字,于各家中极为参差,录备一体。

又一体

双调四十九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

陈凤仪

蜀江春色浓如雾

拥双旌归去

海棠也似别君难

一点点

啼红雨

此去马蹄何处

向沙

●○○●○○● ●○○○● ●○●●●○○ ●●● ○○●   ●●●○○● ●○

堤新路

禁林赐宴赏花时

还忆着

西楼否

○○● ●○●●●○○ ○●● ○○●

·

此与张先词同,惟前后段第二句五字异。

又一体

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

欧阳修

红纱未晓黄鹂语

蕙炉消残炷

锦屏罗幕护春寒

昨夜里

三更雨

绣帘闲倚吹轻絮

○⊙◎◎○⊙● ●○○⊙● ●○○●●○○ ●●● ○○●   ●○○●○○● ●

眉山无绪

看花拭泪向归鸿

问来处

逢郎否

⊙○○● ○○●●●○○ ●⊙● ○○●

·

此词前后段起句七字,第二句五字,余与毛词同。坊本前结作五字句,今从《高丽史·乐志》改定。黄庭坚“谁道秋来”词,正与此同,但前段第二句,“任游人不顾”句法小异。 按,此词第二句,应作上一下四句法,黄词为正。 黄词,前段起句“谁道秋来烟景素”,道字、景字俱仄声,秋字、来字俱平声;第二句“任游人不顾”,不字仄声;后段第二句“对月亭风露”,月字仄声;第四句“更作甚悲秋赋”,作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

好时光  词见《尊前集》,唐明唐制,取结句三字为调名。

好时光

双调四十五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

唐明皇

宝髻偏宜宫样

莲脸嫩

体红香

眉黛不须张敞画

天教入鬓长

莫倚倾国貌

嫁取个

●●○○○● ○●● ●○○ ○●●○○●● ○○●●○   ●●○○● ●●●

有情郎

彼此当年少

莫负好时光

●○○ ●●○○● ●●●○○

·

或疑此词非明皇笔,然《尊前集》所收,固唐词也,编入以备一体。

谒金门  唐教坊曲名。元高拭词注:商调。宋杨湜《古今词话》,因韦庄词起句,名《空相忆》。张辑词,有“无风花自落”句,名《花自落》;又有“楼外垂杨如此碧”句,名《垂杨碧》。李清照词,有“杨花落”句,名《杨花落》。李石名《出塞》。韩淲词,有“东风吹酒面”句,名《东风吹酒面》;又有“不怕醉,记取吟边滋味”句,名《不怕醉》;又有“人已醉,溪北溪南春意,击鼓吹萧花落未”句,名《醉花春》;又有“春尚早,春入湖山渐好”句,名《春早湖山》。

谒金门

双调四十五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

韦 庄

空相忆

无计得传消息

天上嫦娥人不识

寄书何处觅

新睡觉来无力

不忍看伊书迹

⊙⊙● ⊙●◎○⊙● ⊙●⊙○○●● ◎⊙○◎●   ⊙●◎○⊙● ◎●◎○⊙●

满院落花春寂寂

断肠芳草碧

◎●◎○○●● ◎⊙○◎●

·

此调以此词为正体,若孙词、周词之摊破句法,程词之添字,皆变格也。 前段起句,阎选词“美人浴”,美字仄声。第二句,袁去华词“开了酴縻一半”,酴字平声,一字仄声。第四句,苏庠词“茅屋疏疏雨”,屋字仄声,下疏字平声。换头句,魏承班词“雁去音徽断绝”,断字仄声。第二句,吴文英词“锦瑟华年一箭”,华字平声,一字仄声。第四句,苏庠词“柳浪迷烟渚”,浪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余参下词。

又一体

双调四十五字,前段四句四仄韵,后段五句四仄韵

孙光宪

留不得

留得也应无益

白纻春衫如雪色

扬州初去日

轻别离

甘抛掷

江上满帆风

○●● ○●●○○● ●●○○○●● ○○○●●   ○●○ ○○● ○●●○○

却羡彩鸳三十六

孤鸾还一只

● ●●●○○●● ○○○●●

·

此词换头作三字两句,余悉同韦词。

又一体

双调四十五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

周必大

梅乍吐

趁宴席

香风度

人与此花俱独步

风流天付与

好在青云岐路

愿共作

和羹

○●● ●●● ○○● ○●●○○●● ○○○●●   ●●○○○● ●●● ○○

归访赤松辞万户

莺花犹是主

● ○●●○○●● ○○○●●

·

此词前后段第二句俱六字折腰,余与韦词同。

又一体

双调四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

程 过

江上路

依约数家烟树

一枕归心村店暮

更乱山深处

梦过江南芳草渡

晓色又催人

○●● ○●●○○● ●●○○○●● ●●○○●   ◎◎⊙⊙○◎● ●●●○○

愁似游丝千万缕

倩东风约住

● ○●○○○●● ●○○●●

·

此亦韦词体,惟换头句七字,前后两结俱作上一下四句法异。 《能改斋漫录》有王安石词,后段第一句“红笺寄与添烦恼”,红字、笺字、烦字俱平声,寄字、与字俱仄声。

柳含烟  唐教坊曲名。《花间集》毛文锡词有“河桥柳,占芳春,映水含烟拂露”句,取为调名。

柳含烟

双调四十五字,前段五句三平韵,后段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毛文锡

河桥柳

占芳春

平韵

映水含烟拂露

几回攀折赠行人

暗伤神

乐府吹为横笛曲

仄韵

⊙○● ●○○

◎●⊙○◎● ◎○⊙●●○○ ●○○   ●●⊙○○●●

使离肠断续

不如移植在金门

平韵

近天恩

●⊙○◎● ◎○⊙●●○○

●○○

·

此调换头两句,例用仄韵,余皆平韵,毛词三首同。后此词后结两平韵,与前韵本通,按别首俱各换韵,则不必仍押前韵也。 毛词别首,前段起句“御沟柳”,御字仄声;第三句“低拂往来冠盖”,低字、冠字俱平声,往字仄声;第四句“朦胧春色满皇州”,朦字平声,又“有时倒影蘸轻罗”,倒字仄声;后段起句“直与路边江畔别”,路字仄声;第二句“免被离人攀折”,免字仄声,攀字平声,又“风亚舞腰纤软”,舞字仄声;第三句“栽培得地近皇州”,栽字平声,得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

杏园春  调见《花间集》。

杏园春

双调四十五字,前段四句四平韵,后段四句三平韵

尹 鹗

严妆嫩脸花明

教人见了关情

含羞举步越罗轻

称娉婷

终朝咫尺窥香阁

迢遥似隔

○○●●○○ ○○●●○○ ○○●●●○○ ●○○   ○○●●○○● ○○●●

层城

何时休遣梦相萦

入云屏

○○ ○○○●●○○ ●○○

·

“梦相萦”,或作“梦相迎”,今照《花间集》改定。无别首可校,平仄当遵之。

好事近  张辑词,有“谁谓百年心事,恰钓船横笛”句,名《钓船笛》;韩淲词,有“吟到翠圆枝上”句,名《翠圆枝》。

好事近

双调四十五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

宋 祁

睡起玉屏风

吹去乱红犹落

天气骤生轻暖

衬沈香帷箔

珠帘约住海棠风

愁拖两眉

◎●●○○ ⊙●◎○○● ⊙●◎○⊙● ●⊙○⊙●   ⊙○◎●◎○⊙ ⊙⊙◎○

昨夜一庭明月

冷秋千红索

● ◎●◎○⊙● ●⊙○⊙●

·

此调以此词为正体,若陆词之多押两韵,乃变格也。 前段第一句,郑獬词“江上探春春回”,江字平声。第二句,洪适词“底事催人行色”,底字仄声,催字平声。第三句,范成大词“应是高唐小妇”,高字平声,小字仄声。第四句,苏轼词“看洞天星月”,洞子仄声;朱子词“变珠幢玉节”,玉字仄声。换头句,王益词“不须脂粉污天真”,不字仄声;苏轼词“当时张范风流在”,风字平声,在字仄声。第二句,苏词“况一尊浮雪”,况字仄声,尊字平声。第三句,王益词“留取黛眉浅处”,浅字仄声;陈克词“醉帽风鬟归去”,风字平声。结句,张先词“幸雨收风息”,雨字仄声;洪适词“听歌声不得”,不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余参陆词。

又一体

双调四十五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

陆 游

客路苦思归

愁似兰丝千绪

梦里镜湖烟雨

看山无重数

尊前消尽少年狂

慵著送春

●●●○○ ○●●○○● ●●●○○● ●○○○●   ○○○●●○○ ○●●○

花落燕飞庭户

叹年光如许

● ○●●○○● ●○○○●

·

此即宋词体,惟前后段第三句,多押一韵。

华清引  词赋华清旧事,因以名调。

华清引

双调四十五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

苏 轼

平时十月幸莲汤

玉甃琼梁

五家车马如水

珠玑满路旁

翠华一去掩方床

独留烟树

○○●●●○○ ●●○○ ●○○●○● ○○●●○   ●○●●●○○ ●○○●

苍苍

至今清夜月

依旧过缭墙

○○ ●○○●● ○●●○○

·

此调只此一词,平仄当遵之。

天门谣  贺铸词,有“牛渚天门险”句,因取为调名。李之仪《姑溪词》注:贺方回登采石娥眉亭作也。

天门谣

双调四十五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

贺 铸

牛渚天门险

限南北

七雄豪占

清雾敛

与闲人登览

待月上潮平波滟滟

塞管轻吹

○●○○● ●⊙● ●○○● ○●● ●○○○●   ●◎●○○○●● ●●○○

新阿滥

风满栏

历历数

西州更点

○●● ○●● ●●● ○○⊙●

·

按,李之仪词,前段第二句“尽远目、与天俱占”,远字仄声;后段第一句“正风静云闲平潋滟”,风字平声;末句“杳杳落沙鸥数点”,数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

忆闷令  调见《小山乐府》。

忆闷令

双调四十五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

晏几道

取次临鸾匀画浅

酒醒迟来晚

多情爱惹闲愁

长黛眉低敛

月底相逢见

有深深良愿

●●○○○●● ●○○○● ○○●●○○ ○●○○●   ●●○○● ●○○○●

愿期信

似月如花

须更教长远

●○● ●●○○ ○●○○●

·

“酒醒迟来晚”,醒字作平声读,与后“有深深良愿”句法同。此调止此一词,无他作可校。

散余霞  谢朓诗,“余霞散成绮”,调名本此。

散余霞

双调四十五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

毛 滂

墙头花口寒犹噤

放绣帘昼静

帘外时有蜂儿

趁杨花不定

阑干又还独凭

含翠低眉

○○○●○○● ●●○●● ○●○●○○ ●○○○○   ○○●○●● ●●○○

春梦枉恼人肠

更恹恹酒病

● ○●●●○○ ●○○●●

·

此调止此一词,无别首可校。

好女儿  此调有两体。四十五字者,起于黄庭坚,因词有“懒系酥胸罗带,羞见绣鸳鸯”句,名《绣带儿》,《花草粹编》一作《绣带子》。六十二字者起于晏几道,与黄词迥别。

好女儿

双调四十五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

黄庭坚

小院一枝梅

冲破晓寒开

偶到芳园游戏

满袖带香回

玉酒覆银杯

尽醉去

犹待重

◎●●○○ ⊙◎●○○ ◎●○○○● ◎●●○○   ◎●●○○ ●◎◎ ⊙●○

东邻何事

惊吹怨笛

雪片成堆

○ ⊙○○● ○○●● ●●○○

·

黄词此体,较为整齐,有曾觌词可校。前段第三句,曾词“还是东风来也”,还字平声;后段第二句,黄词别首“怎奈向目下凄惶”,目字仄声;第三句,曾词“暮寒香细”,暮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余参下词。

又一体

双调四十五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

黄庭坚

春去几时还

问桃李无言

燕子归栖风急

梨雪乱西园

惟有月婵娟

似人人

难近如

○●●○○ ●○●○○ ●●○○○● ○●●○○   ○●●○○ ●○○ ○●○

愿教清影常相见

更乞取团圆

○ ●○○●○○● ●●●○○

·

此即前词体,惟后段第三句七字,第四句五字异。

又一体

双调六十二字,前段六句三平韵,后段六句两平韵

晏几道

绿遍西池

梅子青时

尽无端

尽日东风恶

更霏微细雨

恼人离恨

满路春泥

应是

◎●○○ ⊙●○○ ●⊙○ ●●○○● ●○○●● ◎○⊙● ◎●○○   ⊙●

行云归路

有闲泪

洒相思

想旗亭

望断黄昏月

又依前误了

红笺香信

翠袖欢期

⊙○○● ◎○● ●○○ ●○○ ●●○○● ●⊙○◎● ⊙○⊙● ◎●○○

·

此调只有晏词别首及贺铸词可校。贺词,前段起句“车马匆匆”,车字平声;第二句“会国门东”,会字仄声;第三句“记六朝、旧数闺房秀”,六字仄声;第五句“摴蒱局上”,摴字平声,局字仄声;第六句“黄叶西风”,黄字平声;后段第一句“不减丽华标韵”,不字、丽字俱仄声;第二句“从今夜与谁同”,从字平声;第四句,晏词别首“向水沉烟底”,水字仄声,烟字平声;第五句,贺词“悔分钗燕”,悔字仄声,又“吴蚕八茧”,八字仄声;结句“长望书鸿”,长字平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

万里春  调见周邦彦《片玉词》。《清真集》不载,故方千里、杨泽民、陈允平俱无和词。

万里春

双调四十五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

周邦彦

千红万翠

簇清明天气

为怜他

种种清香

好难为不醉

我爱深如你

我心在

个人

○○●● ●○○○● ●○○ ●●○○ ●○○●●   ●●○○● ●○● ●○

心里

便相看

老却春风

莫无些欢意

○● ●○○ ●●○○ ●○○○●

·

此调止此一词,无别首可校。

彩鸾归令  袁去华词,名《青山远》。

彩鸾归令

双调四十五字,前段四句四平韵,后段四三平韵

张元幹

珠履争围

小立春风趁拍低

态闲不管乐催伊

整朱衣

粉融香润随人劝

玉困花娇越

○●○○ ●●○○●●○ ●○●●●○○ ●○○   ●○○●○○● ●●○○●

样宜

凤城灯夜旧家时

数他谁

●○ ●○○●●○○ ●○○

·

按,袁去华《青山远》一词,与此词平仄皆同。

锦园春  调见《全芳备祖·乐府》

锦园春

双调四十五字,前后段各五句,三仄韵

张孝祥

醉痕潮玉

乘柔英未吐

雾华如簇

绝艳矜春

分流芳金谷

风梳雨沐

耿空抱

夜阑

●○○● ○○○●● ●○○● ●●○○ ●○○○●   ○○●● ●○● ●○

清淑

杜老情疏

黄州赋冷

谁怜幽独

○● ●●○○ ○○●● ○○○●

·

按,此词《于湖集》不载,旧谱亦遗之,今从《全芳备祖》采入。

太平年  见《高丽史·乐志》。

太平年

双调四十五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

高丽史·乐志

无名氏

皇州春满群芳丽

散异香旖旎

鳌宫开宴赏佳致

举笙歌鼎沸

永日迟迟和风媚

柳色

○○○●○○● ●●○○● ○○○●●○● ●○○●●   ●●○○○○● ●●

烟凝翠

惟恐日西坠

且乐欢醉

○○● ○●●○● ●●○●

·

此调只此一词,平仄当依之。

清平乐  《宋史·乐志》:属大石调。《乐章集注》:越调。《碧鸡漫志》云:欧阳炯称李白有应制《清平乐》四首,此其一也,在越调,又有黄钟宫、黄钟商两音。《花庵词选》名《清平乐令》。张辑词有“忆著故山萝月”句,名《忆萝月》。张翥词有“明朝来醉东风”句,句《醉东风》。

清平乐

双调四十六字,前段四句四仄韵,后段四句三平韵

李 白

禁闱清夜

仄韵

月探金窗罅

玉帐鸳鸯喷兰麝

时落银灯香灺

女伴莫话孤眠

平韵

六宫罗

◎⊙⊙●

◎●○○● ◎●⊙○○⊙● ⊙●⊙○⊙●   ◎●◎●○○

◎⊙⊙

绮三千

一笑皆生百媚

宸游教在谁边

●⊙○ ◎●⊙○◎● ⊙⊙⊙●○○

·

此调以此词为正体,若赵词之前结句法小异,李词之或押仄韵,皆变体也。但此调亦有填单遍者。宋施岳词,“水遥花暝,隔岸炊烟冷。十里垂杨摇嫩影,宿酒和愁多醒”。又,元张肯词“孤村虽小,几簇人家绕。菰叶纤纤波渺渺,摘得菰根多少”,即此前段也。注明不列。 韦庄词,前段起句“何处游女”,处字仄声;第二句“金线飘千缕”,金字平声;第三句“门外马嘶郎欲别”,门字平声,马字仄声;第四句“惆怅香闺暗老”,暗字仄声,又“燕拂画帘金额”,燕字、画字俱仄声;换头句“尽日相望王孙”,相字平声;第二句“尘满衣上泪痕”,尘字平声,满字、泪字俱仄声,又“含羞待月秋千”,待字仄声;第四句“扫即郎去归迟”,即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余参赵词。

又一体

双调四十六字,前段四句四仄韵,后段四句三平韵

赵长卿

鸿来燕去

仄韵

又是秋光暮

冉冉流年嗟暗度

这心事

还无据

寒窗露冷风清

平韵

旅魂

○○●●

●●○○● ●●○○○●● ●⊙● ○○●   ○○●●○○

●○

幽梦频惊

何日利名俱赛

为予笑下愁城

○●○○ ○●●○○● ●○●●○○

·

此词前结六字折腰。 柳永词前段结句“那特地柔肠断”,特字仄声。

又一体

双调四十六字,前段四句四仄韵,后段四句三仄韵

李 白

画堂晨起

来报雪花坠

高卷帘栊看佳瑞

皓色远迷庭砌

盛气光引炉烟

素影寒生玉

●○○● ○●●○● ○●○○●○● ●●●○○●   ●●○●○○ ●●○○●

应是天仙狂醉

乱把白云揉碎

● ○●○○○● ●●●○○○

·

此词全用仄韵,与前词前仄后平者不同。

忆秦娥  元高拭词注:商调。 按,此词昉自李白,自唐迄元,体各不一。要其源,皆从李词出也。因词有“秦娥梦断秦楼月”句,故名《忆秦娥》,更名《秦楼月》。苏轼词有“清光偏照双荷叶”句,名《双荷叶》。无名氏词。有“水天摇荡蓬莱阁”句,名《蓬莱阁》。至贺铸始易仄韵为平韵。张辑词,有“碧云暮合”句,名《碧云深》。宋媛孙道绚词,有“花深深”句,名《花深深》。

忆秦娥

双调四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三仄韵、一叠韵

李 白

箫声咽

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

年年柳色

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

咸阳古道

⊙⊙● ⊙○◎●○○● ○○● ⊙⊙◎◎ ◎⊙○●   ◎○⊙●⊙○● ⊙○◎●

音尘绝

音尘绝

西风残照

汉家陵阙

○○● ○○● ⊙○⊙● ◎⊙○●

·

此调押仄韵者,以此词为正体,若晁词之不作叠句,石词之少押一韵,秦词之多口号四句,倪词之减去叠句,虽为变格,犹与李词大同小异。至冯延巳创为减字之体,张词由此添字,毛词由此偷声,在变格中,更与诸家不同。 前段起句,周邦彦词“香馥馥”,上馥字仄声;第二句,赵师侠词“不堪凉月穿珠箔”,不字仄声,凉字平声;第四句,李之仪词“迎得云归”,得字仄声,归字平声;第五句,李词“还送云别”,送字仄声;换头句,苏轼词“背风迎南泪珠滑”,泪字仄声;第五句,周紫芝词“西楼残月”,西字平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余参姚、石、秦、倪四词。

又一体

双调四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

晁补之

牵人意

高堂照碧临烟水

清秋至

东山时伴

谢公携妓

黄菊虽残堪泛蚁

乍寒犹有

○○● ○○●●○○● ○○● ○○○● ●○○●   ○●○○○●● ○○○●

重阳味

应相记

坐中少个

孟嘉狂醉

○○● ○○● ●○●● ●○○●

·

此与李词同,惟前后段第三句不作叠句体异。

又一体

双调四十六字,前段五句三仄韵、一叠韵,后段五句两仄韵、一叠韵

石孝友

秦楼月

秦娥本是秦宫客

秦宫客

梦云风韵

借仙标格

相从无计不如休

如今去也

○○● ○○●●○○● ○○● ●○○● ●○○●   ○○○●●○○ ○○●●

空相忆

空相忆

尊前欢笑

梦中寻觅

○○● ○○● ○○○● ●○○●

·

此与李词同,惟换头句第七字用平声,不押仄韵异。

又一体

双调四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三仄韵、一叠韵

秦 观

·

驴背吟诗清到骨,人间别是闲勋业。云台烟阁久销沉,千载人图灞桥雪。

灞桥雪

茫茫万径人踪灭

人踪灭

此时方见

乾坤空阔

骑驴老子真奇绝

肩山吟耸

●○● ○○●●○○● ○○● ●○○● ○○○●   ○○●●○○● ○○○●

清寒冽

清寒冽

只缘不禁

梅花撩拨

○○● ○○● ●○●● ○○○●

·

此即李词体,惟词首多口号四句异。 按,秦词四首,每首前各有口号四句,即以口号末句三字为起句,亦如调笑令例。乐府舞曲《转踏》类如此。

又一体

双调四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

倪 瓒

扶疏玉

蟾宫树影阑干曲

一襟香雾

几枝金粟

姮娥镜掩秋云绿

无端风雨声相续

○○● ○○●●○○● ●○○● ●○○●   ○○●●○○● ○○○●○○●

不须澄霁

为沽醹醁

●○○● ●○○●

·

此亦李词体,惟前后段减去两叠句异。

又一体

双调三十八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

冯延巳

风淅淅

夜雨连云黑

滴滴

窗外芭蕉灯下客

除非魂梦到乡国

免被关山隔

忆忆

○●● ●●○○● ●● ○●○○○●●   ○○○●●○● ●●○○● ●●

一句枕前争忘得

●●●○○○●

·

此词前后段起句与李白词同,惟第二句各减二字,第三句各减一字,第四、五句减一字,只作七字一句。此体仅见《阳春集》,无别首可校。

又一体

双调四十一句,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

张 先

参差竹

吹断相思曲

情不足

西北高楼穷远目

忆苕溪

寒影透清玉

秋雁南飞速

○○● ○●○○● ○●● ○●○○○●●   ●○○ ○●●○● ○●○○●

菰草绿

应下溪头沙上宿

○●● ○●○○○●●

·

此与冯词同,惟换头添一字,前后段第三句各添一字,仍照李白词体作三字句异。

又一体

双调三十七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毛 滂

夜夜

仄韵

夜了花开也

连忙

平韵

指点银瓶索酒尝

明朝花落知多少

换仄韵

莫把残红扫

●●

●●○○● ○○

◎●○○●●○   ⊙○⊙●○○●   ◎●○○●

愁人

换平韵

一片花飞减却春

○○

●●○○●●○

·

此词句读与冯词同,但冯词起句三字,此词两字,冯词全押仄韵,此词前后第三、四句,偷用平声,虽同本李词,亦自成一体耳。 毛词别首,前段第四句“先借春光与酒家”,先字平声;换头句“夜寒我醉谁扶我”,夜字、我字俱仄声;第二句“应抱瑶琴卧”,应字平声,余平仄悉同。

又一体

双调四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一叠韵

贺 铸

晓朦胧

前溪百鸟啼匆匆

啼匆匆

凌波人去

拜月楼空

去年今日东门东

鲜妆辉影

◎○○ ⊙○◎●⊙○○ ⊙○○ ⊙○⊙● ◎●○○   ◎○⊙●⊙○○ ⊙○⊙●

桃花红

桃花红

吹开吹落

一任东风

○○○ ○○○ ⊙○⊙● ◎●○○

·

此调押平韵,以此词务正体,若秦词之多口号四句,颜词之减去叠句,皆变格也。 前段起句,程垓词“青门深”,青字平声;后段起句,贺词别首“粉娥采叶共亲蚕”,共字仄声;第二句,孙道绚词“画眉楼上愁登临”,画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余参秦词、颜词。

又一体

双调四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一叠韵

秦 观

·

帝城东畔富韶华,满路飘香烂彩霞。多少风流年少客,马蹄踏遍曲江花。

曲江花

宜春十里锦云遮

锦云遮

水边院落

山下人家

茸茸细草承香车

金鞍玉勒

●○○ ○○●●●○○ ●○○ ●○●● ○●○○   ○○●●○○○ ○○●●

争年华

争年华

酒楼青斾

歌板红牙

○○○ ○○○ ●○○● ○●○○

·

此即贺词体,惟词前多口号四句异。

又一体

双调四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

颜 奎

水云幽

怕黄霜竹生新愁

如今何处

倚月明楼

龙吟杳杳天悠悠

腾蛟起舞鸣箜篌

●○○ ●○○●○○○ ○○○● ●●○○    ○○●●○○○ ○○●●○○○

听吹短气

江上无秋

○○●● ○●○○

·

此词见元《天下同文录》,亦贺词体,惟前后段各减两叠句异。倪瓒仄韵词,正与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