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经(北本涅槃经)
亦称《大本涅槃经》、《大涅槃经》,简称《涅槃经》,北凉昙无谶译。40卷。原经一般认为是在公元3~4世纪之间(或说2~3世纪),产生于克什米尔地区。主要阐述佛身常住、一切众生悉有佛性、阐提成佛以及涅槃、常乐我净等大乘佛性思想,强调佛性的永恒性和众生成佛的普遍性。传入中国后影响甚大,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许多专门研习此经的涅槃师,形成涅槃学派,出现多种注疏。此经汉译本相传在昙无谶之前已有3种,均早佚。东晋*...
大哀经
全称《如来大哀经》。佛教经典。西晋竺法护译。八卷。是《大集经》中《璎珞品》及《陀罗尼自在王菩萨品》的异译本。共二十八品。经中谓佛陀成道后第十六年为诸菩萨宣说菩萨所行之无碍法,又为陀罗尼自在王菩萨宣说应修戒、定、慧三学及陀罗尼之四种璎珞庄严法。见载于中国历代大藏经。
达摩多罗禅经
原名《禅经修行方便》或《修行方便禅 经》,亦作《修行道地经》《不净观经》。佛教经典。二卷,东晋佛陀跋陀罗译。义熙六年(410)或七年(411)译出。介 绍罽宾高僧达摩多罗和佛大先(佛陀斯那)的禅法,而以佛 大先的禅法为主。佛大先受禅法于婆陀罗,婆陀罗受学于 来罽宾的天竺僧达摩多罗,而达摩多罗所传属上座部禅 法。主要讲五门禅,或称五停心,指不净观、慈悲观、界分 别观、因缘观、数息观。
除盖障菩萨所问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象头山中。与大刍众七万二千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心善解脱慧善解脱。如大龙王。诸有所作悉已成办。释诸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智妙心俱得解脱。诸心自在到胜彼岸。善入法界建立法幢。心能弃舍一切利养。正善出家极善具圆。满足诸愿住涅槃道。唯一补特伽罗现居学地。所谓尊者阿难。诸菩萨摩诃萨八万四千人。皆是一生补处。获诸总持得一切智。现前趣向一切智。
出曜经
亦称《出曜论》。佛教经典。后秦竺佛念译。三十卷(或二十卷)。“出曜”,梵文Udana的音译,意译“法句”、“偈颂”。本经共三十四品,由阐述佛教教理的偈颂与譬喻故事两部分组成。这些偈颂相传为古印度法救所撰,譬喻部分则作者不详。本经为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遗书亦有收藏。
出三藏记集
现存最早的佛经目录。又称《出三藏记集录》、《梁出三藏记集》、《出三藏集记》、《出三藏记》,简称《僧祐录》。南朝齐梁时僧佑撰。15卷。出,即译出;三藏指经、律、论3种佛书,记集,是记录、汇集之意。记录了东汉至梁所译经卷、律、论等目录、序记以及译者传记等。此书为簿记体,书前有总序,下分4个部分:一撰缘起。说明佛经的起源和译经的始末;二铨名录。以经所出之时代,译者分类标明历代出经的名目。三总经序。记述众...
持心梵天所问经
亦称《持心居士八城人经》、《庄严佛法诸义经》、《等御诸法经》、《庄严佛法经》等,简称《持心梵天经》、《持心经》。佛教经典。印度大乘佛教经典。西晋竺法护译。四卷。是后秦鸠摩罗什译《思益梵天所问经》的异译本。为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遗书亦有收藏。
持世经
四卷。姚秦·鸠摩罗什译。又作《法印经》。收在《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系佛应持世菩萨所问︰‘云何菩萨能知诸法实相,亦善分别诸法相?云何得念力转身成就不断念,乃至得无上菩提?’佛随问开示,答下列法门︰五阴、十八性、十二入、十二因缘、四念处、五根、八圣道分、世间出世间、有为无为法,并说过去诸佛本事。依《出三藏记集》卷二、《大唐内典录》卷六等所载,晋·竺法护译《持人菩萨所问经》(又作《持人菩萨经》,收在《...
持人菩萨经
闻如是,一时佛游王舍城加邻竹园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菩萨不可计。一切大圣神通以达。辩才无碍慧不可量。诸根寂定见一切本。应病与药靡蒙济。为法桥梁度脱三界也。尔时世尊,与无央数百千之众眷属围绕而为说经。时持人菩萨即从坐起正服长跪。前问佛言:菩萨何行建立誓愿。无限功勋晓了诸法。分别一切诸度无极。识解无量方便善权。弘要被不可喻。戒德大铠真正道义。为众生愿弘恩仁慈。覆如虚空不可测度。其心清净德行具足。布...
禅秘要法经
亦称《禅经秘要法》、《禅秘要法》。佛教经典。后秦鸠摩罗什编译。三卷。是鸠摩罗什受弟子僧睿之请,综合印度大小乘禅法编译而成。全书倡说五门禅观:不净观、慈悲观、因缘观、数息观、念佛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