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华子
二卷。旧本题晋人程本 (约前380—前320)撰。关于程本的生平事迹,史书记载极为简略。据 《吕氏春秋·贵生篇》记载:“韩魏相与争侵地,子华子见昭厘,曰两臂重于天下,身又重于两臂。韩之轻于天下远,今所争轻于韩又远,奈何愁身伤生以忧之?”又《庄子·则阳》篇称:“魏䓨与田侯午约,田侯背之,犀首请伐齐,华子闻而丑之,惠施乃见戴晋人。”据此可见,大约子华子与韩昭侯、魏惠王同时人,先秦时代有《子华子》这部著...
申子
法家著作之一。战国时期申不害作。《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称二篇,《汉书·艺文志》记载有六篇,今仅存有《大体》一篇,收录在《群书治要》第36卷中。《玉函山房辑佚书》也辑录其片断。内容是论述驭臣之道,阐发术治理论。认为法、术、势是君主的三大政治法宝,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术”。
物犹如此
《物犹如此》为清代翰林徐谦所著,书中将散见于各种典籍中关于动物的种种有趣的见闻辑录成编,并将这些动物们互助友爱、聪明机警的诸多感人事例,按孝友、忠义、贞烈、慈爱、恤孤、眷旧、践信、守廉、翼善、救难、酬德、雪冤、知几、通慧的类别分为十四篇,加以点评、诗赞,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引人入胜。
公是先生弟子记
理学书名。北宋刘敞(世称公是先生)著。据刘敞墓志,《弟子记》本作5卷,《郡斋读书志》作1卷,后《四库全书》本厘定为4卷。《四库全书总目》称:是书“文格古雅,与敞所注《春秋》词气如出一手,似非其弟子所能。故晁公武《读书志》以为敞自记问答之言,当必有据也。”据此,乃敞自记讲学中问答而托名于弟子。其内容大旨在发挥孔孟正统儒学思想,攻击王安石者甚多,对二程、苏轼、欧阳修等学说亦予以排斥。所见在当时独成一家...
中论
儒学类著作。东汉徐幹著。今本二卷,共二十篇。《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皆云六卷。陈振声《直斋书录解题》、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并作二卷,与今本合。北宋曾巩在《校书序》中指出:“始见馆阁及世所有徐幹《中论》二十篇,以谓尽于此;及观《贞观政要》,怪太宗称尝见幹《中论·复三年丧篇》,而今书此篇缺;因考之《魏志》,见文帝称幹著《中论》二十余篇,于是知馆阁及世所有幹《中论》二十篇...
法言义疏
汪荣宝撰。荣宝,字衮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曾任驻日本公使。于声音训诂之学有很深造诣。校注汉人扬雄《法言》历时十余年而成书,初名《疏证》,1911年刊行后,晚年又毅然重作,改题《义疏》。稿本交上海商务印书馆后,在一二八事变中毁于战火,旋又更定体例,岁余成书。二十卷。以治经之法治《法言》,考源流,明假借,审正俗,辨异文,补旧注。引书达三百种左右。于晋人李轨《解》、唐柳宗元《注》、宋人宋咸《重广注》...
朱子语类
理学著作。宋朱熹著,黎靖德编。是朱熹讲学语录的汇集。又名《朱子语录》。一百四十卷。朱熹一生从事讲学,门人对他的讲话和答问各有所记。朱熹死后,门人对这些记录进行汇辑刊刻,有多种版本,详略不一。其中主要有建州、饶州、池州所刊三种《语录》,徽州、眉州所刊两种《语类》,称为三录二类,同时流行。然互有出入,未尽完善。南宋末年,黎靖德参校以上五种书,除去重复谬误1151条,然后以类相附,名为《语类大全》。分为...
近思录
理学著作。宋朱熹、吕祖谦编。十四卷。是书辑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主要言论而成,取《论语》中子张记子夏“切问而近思”之义为书名。二程、周、张之书,精深博大,初学者不知所择,入门无从。作者从《二程遗书》、《经学理窟》、《正蒙》、《西铭》、《易通》、《太极图说》中,摘录关于大体而切于日用的言论,依类编排,分为十四门:道体、为学、致知、存养、克治、家道、出处、治体、治法、政事、教学、警戒、辨异端、观圣贤...
世范
家训类读物。南宋袁采撰。3卷。初名《俗训》,府判刘镇为之序,始更名《世范》,谓书中所言不仅可以行诸当时,而且可以行诸后世。书前有刘镇淳熙戊戌(1178)序,后有作者绍熙改元(1190)后记。今通行者为《丛书集成初编》本。卷一言“睦亲”,即怎样使家庭成员和亲戚之间和睦相处之类。卷二言“处己”,即怎样接人待物、居安思危之类。卷三言“治家”,即怎样管理婢仆、营家治产之类。皆言之谆谆,反覆详尽。且语言通俗...
帝范
四卷。唐太宗李世民撰。书成于贞观二十二年 (649)。论为君持身治国之道。以为尧舜之道、周孔之教为治国之本。贞观末年太宗以此书赐其子李治(高宗),曰:“此十二条者,帝王之大纲也”,“修身治国备在其中”(《帝范·后序》)。《旧唐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皆云四卷。晁公武《读书志》仅载六篇。陈振孙《书录解题》曰一卷。此本载《永乐大典》中,共十二篇,首尾完整。是书于南宋时已佚其半,至元乃复得旧本,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