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奏议[四库本]
杨一清撰。杨一清(1454—1530年),字应宁,号邃庵,又号石淙,安宁(今云南安宁)人,成化进士,官至华盖殿大学士。谥文襄。本书共十八卷,是杨一清生平奏议的汇编。内容可分为六类:卷一、卷二为马政;卷三为茶马,是杨一清以副都御史督理陕西马政时所上奏疏;卷四至卷六为杨一清巡抚陕西时所上奏疏;卷七至卷九为总制,是杨一清总制延绥、宁夏、甘肃边务时所上奏疏;卷十为后总制,是杨一清病归复起时所上奏疏;卷十一...
清史讲义选录
本书不分卷,汪荣宝撰。作者江苏元和人;于清末执教译学馆时,撰有「本朝史讲义」,近由其哲嗣公纪先生易名「清史讲义」印行。本书选录其中第三章「辽东之战争」、第四章「辽西之战争」、第六章「本朝之定鼎及明室之偏安」、第七章「桂王之割据」、第八章「三藩之乱」、第九章「台湾之收服」、第十章「中西国际之由来」、第二十二章「鸦片战争」等八章之全部及第二十一章「嘉庆朝各省之叛乱」中「海贼之起源」、「李长庚与蔡牵之海...
清季申报台湾纪事辑录
本书据国立中央图书馆所藏「申报」创刊初期十余年之合订本选辑台湾史料而成,不分卷。「申报」自清同治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一九七二年四月三十日)创刊于上海,几与清季中、日交涉以及台湾对日关系同其开始。本书所辑内容,约有数端:(一)由于同治十年十一月及十二年二月琉球及日本飘风难民在台遭害所引起之日兵侵台始末(自十一年至十三年),记载极为详尽,无隐无饰。(二)由于日兵侵台之刺激,清廷对台湾实行「开山抚番」、...
清代台湾职官印录
本书集刊清季台湾文武机关官印一百六十三颗,用红色套印。所集官印,共分四大类,计有印十八颗、关防一百二十五颗、钤记十八颗及戳记二颗;并在各印底下,刊注印文。从此种官印,可以窥见当时一部分机关之性质或其特定任务。
清代台湾大租调查书
本书凡十八章,据日据时期临时台湾土地调查局编印「大租取调书附属参考书」整理编成,改称今名。所谓大租,系与小租对称、乃为清代台湾一种特殊之土地制度。清初,台湾土地除台南一部已逐渐开辟外,其余大多荒旷不治。就后来之一般民有地而言,当初官署规定:凡有报垦之人,不同其果为自种或招佃耕种,一概给予「垦照」。于是豪强乘机出而包揽,如某出有地可垦,先以垦首名义递禀承垦,然后分给佃户垦辟。日久,垦首不自知其地之所...
清代官书记明台湾郑氏亡事
四卷。撰著人姓名不详。该书原名《平定海寇方略》,系未刻稿本,民国初年在整理内阁大库档案时发现的。傅孟真因厌恶《平定海寇方略》之名,而改为现名 (但在现名下,仍记有原名)的。本书所记的内容,正如朱希祖在《记明台湾郑氏亡事叙》中所说:“此书所记,起于康熙十八年二月命康亲王杰淑等会议征剿海寇机宜,至康熙二十三年授郑克塽公衔,刘国轩、冯锡范伯衔止。而以海寇郑锦发端,并追记其祖芝龙、父成功大略。”其中,自康...
清朝柔远记选录
本书不分卷,王之春撰。之春字芍棠,湖南清泉人。清光绪间,以湖北布政使使俄,官至广西巡抚。所著「国朝柔远记」,又名「通商始末记」(亦称「国朝通商始末记」),凡十八卷;用编年纲目体裁,记有清开国以后(至同治朝止)二百三十年间对于边疆藩属以及东西各国有关职贡、兵戎并通商交涉诸事。其中记载台湾者,除初年与郑氏争衡东南海上诸役与其他零星亭项外,大部分为中英鸦片战争英船袭台事件及同治甲戌日兵侵台之役所引起之台...
秦中岁时记
亦作《咸镐记》、《咸镐岁时记》。唐李绰撰。1卷。绰字肩孟,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官膳部郎中。有《尚书故实》。据《中兴书目》载: 此书“偶记昔年皇居旧事,绝笔自叹,横襟出涕”。应系唐之旧臣国亡之后伤感往昔而为。按《绀珠集》、《类说》载,此书应有杏园探花使、端午扇事、岁除傩公傩母及太和八年无名子诗等数事。其实并无此书。系将此书与《咸镐故事》相混之故。《宋史·艺文志》将此书归为农家类。今有辑本1卷,收入...
亲征录
《亲征录》一卷,一作《辛巳亲征录》,南宋周必大撰。是书即选自其中的杂著类,记自绍兴三十一年十月至绍兴三十二年六月间朝廷军政大事,由于事皆周氏亲历,故史料价值颇高。本整理本即以《庐陵周益国文忠公集》本为底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