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珠记

明代传奇剧本。沈鲸撰。《曲品》著录。取材于元陶宗仪《辍耕录·贞烈墓》,人物姓名及情节已有改动。写唐王楫代伯父谪戍,挈妻子至郧阳投军。离家时,母以家传双珠中一颗与之,留作纪念。至戍所后,营长李克成谋占楫妻郭氏,陷害楫入狱。郭氏暗将明珠系于其子九龄颈上,卖与陕西客商,然后投渊自杀,神灵护之使不死。郭氏上京鸣冤,遇楫母避乱上京,同寄寓于母姊韩媪亲戚家。适朝中大臣袁天纲被征召进京路过,郭氏托袁救夫。袁天纲...

四贤记

明代传奇剧本。作者佚名。《今乐考证》著录。全剧38出。元代建康肃政廉访使乌古孙泽刚直廉洁,迁广东开府,安置妻杜氏于家乡陈州,只身赴任。杜氏贤惠,见乌古孙40无子,趁其在外,为纳妾王氏。接娶之夕,正好乌古孙与墨吏彻里帖木儿闹翻,挂冠归来。王氏虔诚祈祷,感动天帝,赐杜氏生一子,取名良祯,王氏精心教养,视如己出。良祯成人后,王氏出家修道。陈州棒胡聚众造反,乌古孙一家逃难途中遭乱军冲散。良祯走失,被曾受乌...

梁山五虎大劫牢

元明间杂剧剧本。简名《大劫牢》。不著撰者姓名。末本。剧演梁山泊头领宋江探知滦州韩伯龙是条好汉,便遣李应下山招其入伙。李应到滦州后身染重病,因乏店钱,被店小二逐出,倒地待毙。值韩伯龙楼上赏雪,见后救至家中。伯龙见李应聪明英武,便与其结为兄弟。宋江半年不见李应回转,恐有闪失,又遣鲁智深、武松、刘唐、阮小五等4人下山接应。4人暗见李应,共商计策。伯龙清明节踏青赏春,鲁智深等来寻衅,诱至僻静处,将其擒拿。...

郁达夫诗全集

余少日读郁诗,酷爱其“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一联。抚今思昔,差近念年矣。郁文诗学仲则,格调不甚高,寒语酸语,故作激烈语,集中比比有之。然诗味醇厚,良足动人。壬午岁,余得郁诗全编,发愿录其诗全编上网,以飨同好,逾一年始成,计诗四百九十三首(原编者误录明张灵诗一首入内,已删),词十一首。此事一毕,窃谓郁公九原有知,当欣风雅犹在,宗风不灭,一灯尚传。

船山诗草

诗别集。清张问陶著。二十卷,补遗六卷。卷一为乐府十四章,卷二、三为《戊丁集》、《戊巳集》,卷四为《出山小草》,卷五为《松筠集》,卷六、七为《乞假还山集》上、下,卷八为《扁舟集》,卷九为《骡车集》,卷一○至一三为《京朝集》,卷一四为《奇零集》,卷一五、一六为《己庚集》、《辛癸集》,卷一七为《依竹堂集》,卷一八为《出守东莱集》,卷一九、二○为《药庵退守集》上、下。连同补遗,收编年诗凡三千余首。《诗草》...

优语录

曲论著作。近人王国维编。成书于宣统元年(1909)。是作者系统研究曲学成果之一种。从历代史书、笔记、诗话杂著中稽钩辑录唐宋俳优、演员的滑稽语话共五十条,据以考证“戏剧之源与其变迁之迹”,并藉以“存唐宋之戏曲”。有《王国维遗书》本等多种。

铁云诗存

诗集。清刘鹗(1857—1909)撰。四卷,补遗一卷。鹗有《老残游记》已著录。此集冠有作者像,共收一百一十三首诗,其孙刘蕙孙辑并标注。卷一、卷二较完整,其余为后人搜集所得。卷一,光绪二十二年(1896)回忆所作,有闺怨、纪游、题画诗多种。卷二为光绪三十二年(1906)赴日本时纪游诗,描绘异国风情,刻画工细、意境新奇,如《十七日到神户游布引观泷》、《二十日游岚山》等。其伤时感事之作,情真意切;写景状...

山歌

明小曲时调集。又名《童痴二弄》。明冯梦龙辑。卷首有《叙山歌》一文,标明“墨憨斋主人(冯梦龙)所题”,备言编辑缘起及宗旨。原书十卷,卷一至卷九,包括评注时录,共收吴语“山歌”三百五十六首,如果把评注中说明有异文的别作三首计入,则为三百五十九首;卷一○收“桐城时兴歌”二十四首,共计三百八十三首。此书为保存吴中“山歌”最为完备的一种专集,而其中的《桐城时兴歌》,就数量言也仅次于《明代杂曲集》卷七所收的二...

憩园词话

清杜文澜撰。凡六卷。卷一计三十则,为概论部分,专门发挥“词仍当以韵律为主”的宗旨,探讨词的音韵、平仄、曲调、格律等问题,力赞周济以周、辛、王、吴为冠及“还清真之浑化”诸说,“深得词中三昧”。二至六卷,“就同人所谱新词,或已刊行,或存稿本,均为摘录数阕,自遣吟怀。其人之字籍宦途及平时交谊,亦备书之。更有同辈商榷之词,及平生游历有涉于长短句者,附为记述。”为当代词人鼓吹和立传,杜氏最为自觉。此书向无刊...

词征

词学著作。近代张德瀛著。六卷,凡二百七十四则。卷一至卷三论词的来源、体制,声律,词调;卷四评论和录取自五代至明的词集、选集、总集及其版本;卷五载唐宋词本事,并略加品评;卷六评论元明清人词及其美学特色。认为“词之为道”,在“情景交炼”,“景寄于情”,或“情系于景”。其评张惠言词,如“邓尉探梅,冷香满袖”;恽敬词,如“瑶台月明,凤笙独奏”;龚自珍词,如“琉璃砚匣,光采夺目”;俞樾词,如“帝女机抒,别出...

页次:(128/162)
<< < 127 128 12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