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诗话
近代尚鎔著。一卷。所谓“三家”,指清代并以诗才驰名诗坛的袁枚、蒋士铨、赵翼3位诗人。尚氏于3家诗,评价颇高,以为“虽酝酿之功未极深厚,然已如天外三峰,跻攀不易矣”。对其诗的才情、风格、技法等,或褒或贬,持论力求公允。有总论、分论、余论三部分。对三位诗人的个性、作品艺术风格及创作上的得失都有大抵平实的评价。有《持雅堂全集》本和《清诗话续编》本。
中山诗话
又名《刘贡父诗话》。北宋人刘攽(1022—1088)撰。一卷,攽有《彭城集》已著录。此编约成于熙宁至元祐(1068—1086)间,原书卷数,称说不一,作一卷、二卷、三卷者均有之。只是文字详略有所差异,基本内容无别。今常见本均作一卷,约六十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宋人所引多称《刘贡父诗话》。”“名曰‘中山’,疑本无标目,后人用其郡望追题, 以别于他家诗话也。”本书是宋代众多“诗话”中年代较早的...
丽白楼诗话
柳亚子1944年作《丽白楼自选诗》系开明书店1946年出版。此为正在上海图书馆展出的柳亚子书稿手迹。柳亚子与林庚白同为南社社员,但关系较一般社友更为密切。两人订交甚早,1930年代前期他们同在上海,诗酒酬和甚勤。林庚白对柳亚子以兄事之,柳亚子也为林庚白的诗赋才情所折服,情谊深厚。1941年12月林庚白在香港遭日本兵杀害后,柳亚子悲痛万分,特做诗文《林庚白家传》,以悼念故人。之后他着手辑录林庚白生前...
今传是楼诗话
诗话著作。近人王逸塘撰。王逸塘(一作揖唐,1877—1948),原名志详,后改名为赓,字一堂,号揖堂。光绪三十年(1904)年进士,曾留学日本。1907年回国后,曾先后在清廷及袁世凯、段琪瑞手下任职。抗日战争期间公开附日,任汪伪政府考试院长、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等职。1948年以汉奸罪被处死刑。王氏嗜诗,早年即有撰诗话以自遣之愿,故遇古今人一篇一句之工者,随时采录,积成《今传是楼诗话》。“传是楼”...
全闽诗话
诗话。清郑方坤编。十二卷。方坤字则厚,号荔乡,建安(今属福建)人。雍正进士,官兗州知府。博学多才,好网罗文献。著有《经稗》、《补五代诗话》等。此编荟萃闽(福建)人诗话,及其他有关于闽之诗。全书十二卷,计六朝唐五代一卷、宋元四卷、明三卷、国朝(清)一卷、无名氏及宫闺一卷、方外一卷、神仙鬼怪杂缀一卷。所收自以福建诗人为主,“亦有非闽人而关涉闽事者”(《例言》),计约七百馀家。此书是地域性的诗学论著。所...
养一斋李杜诗话
诗话著作。清潘德舆撰。此书原系其所辑李、杜诗选集《作诗本经》之《总论》部分,后因《作诗本经》未刊而附于《养一斋诗话》之后。凡三卷(一说二卷),卷一论李白,卷二、卷三论杜甫,多取宋以来各家之论,并逐条加以按语,辩短申长,借他家之言以发表己见。论李白推重朱熹之见:“李太白诗非无法度,乃从容于法度之中,盖圣于诗者”,以纠历来“诗仙”之评“虚无不可知”;论杜甫则不满元稹、苏轼、秦观等之“集大成”说,以为未...
北江诗话
诗论。清洪亮吉撰。六卷。亮吉有《洪北江诗文集》已著录。此编有仅刻前四卷或后二卷者,皆非全书。内容以论诗为主,亦有论及文、赋者,又有不少精确之考订。论诗以“性”、“情”、“气”、“趣”、“格”为等第,谓“诗文讲格律,已入下乘”。作者论诗强调“性情”、“气格”,认为诗要“另具手眼,自写性情”,赞赏唐杜牧的诗能“别成一家”的独创精神,批评沈德潜的诗要学古人的复古主张,对袁枚的“性灵说”亦表不满。前四卷为...
卧雪诗话
诗话著作。清袁嘉穀撰。袁嘉穀,字树圃,一作树五,云南石屏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进士,同年中经济特科第一名,历官翰林院编修、浙江提学使。有《卧雪堂诗草》。《卧雪诗话》四卷,以论评及辑存近人诗为旨。袁嘉穀通声韵学,故论诗颇看重声调谱一类的著作:“自秋谷《声调谱》、阮亭《平仄定体》出,古诗音韵日严。覃溪三谱续出,海内宗之,几以为不奉其书,不可为诗。”他进而归结诸书为“音节三要”:“一曰三平三仄,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