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诗派小序
诗话著作。宋刘克庄撰。该书一卷,十九则。前十八则分别论述被吕本中列入《江西诗社宗派图》的山谷(黄庭坚)、后山(陈师道)、韩子苍(驹)、徐师川(俯)、潘邠老(大临)、三洪(朋、刍、炎)、夏均父(倪)、二谢(逸、薖)、二林(敏修、敏功)、晁叔用(冲之),汪信民(革)、李商老(彭)、三僧(饶节、祖可、善权)、高子勉(荷)、江子之(端本)、李希声錞)、杨信祖(符)等二十三人加吕紫微(本中)共二十四人诗。末...
金针诗格
诗格著作。旧题唐白居易撰。《郡斋读书志》卷二二及《宋史·艺文志》八均著录为三卷,今本仅一卷。晁公武曰:“居易自谓与刘禹锡、元稹皆以诗名,撮诗之体要为一格,病得针而愈,诗犹是也,故曰《金针集》。”《因话录》卷三云,白居易等五人“为场中词赋之最,言程式者,宗此五人”。《风骚要式》亦引白氏诗云:“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则《金针诗格》者,实即授人以金针之谓。这类书实际上与科举考试有关。此书究竟...
汉诗总说
一卷。清费锡璜(生卒年不详)撰。锡璜,字滋衡,江苏吴江(今苏州市)人。其自署称成都,盖因其父燕峰山人费密知成都避乱流寓吴地,故费锡璜犹署其故里。原来,费锡璜与沈用济合撰《汉诗说》十卷,依冯惟讷《诗纪》、梅鼎祚《诗乘》所录汉诗加以评释,其性质近似于总集。《汉诗总说》则是《汉诗说》前面总论汉诗之语。杨复吉辑《昭代丛书》时割取此总说部分别成为书,题名《汉诗总说》,则为诗文评性质。丁福保《清诗话》所收即此...
汉皋诗话
诗话著作。宋张某撰。张某,佚其名,北宋末或南宋初人。《汉皋诗话》原书久佚,卷数不详。今传《说郛》本系节编本,仅十一则。罗根泽辑补二则,得十三则;郭绍虞辑补四则,得十五则。其论诗多偏于考据注释,尤以校正杜诗者为多,亦不为无见。然其中“鲍孤雁”一则,既误以南唐人诗为鲍当诗,又称“凡物有群而孤者皆然,何独雁乎”,为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三所讥。郭绍虞亦谓“其论诗不免拘泥与疏舛”(《宋诗话考》)。有《宋诗话...
国朝诗评
明代论诗著作。王世贞著。一卷。共品评诗人八十余位,与《明诗评》所评诗人,略有出入。品评体例也与《明诗评》有所不同,取消了对诗人生平的简介,三言两语,直接品评诗人及其作品的风格和优劣,如评刘基“如刘宋好武诸王,事力既称,服艺华整,见王谢衣冠子弟,不免低眉”。评高启“如射雕胡儿,亢急健利,往往命中;又如燕姬靓妆,巧笑便辟”。评刘崧“如雨中素馨,虽复嫣然,不作寒梅老树风骨”。评杨基“如西湖柳枝,绰约近人...
光宣以来诗坛旁记
本书作者对古典小说、诗歌、目录学等都有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光宣以来的近代诗歌是作者的研究对象。因此本书可称得上是专家之作。该书保存了当时诗坛上不少第一手材料,是广大学习者和研究者的必备之书。
光宣诗坛点将录
汪国垣著。初稿民国八年(1919)写于南昌,民国十四年作修改后连载于《甲寅》第一卷第五号至第九号。民国二十三年、二十四年,又刊登于《青鹤》第三卷第二期至第七期。民国三十三、三十四年,又在重庆作修改和补充,写成定本。今通行本为其门人程千帆整理本,见198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汪辟疆文集》及1986年中州古籍出版社排印《三百年来诗坛人物评点小传汇录》。前有作者化名铁棒栾廷玉的赞语。诗坛旧头领一员属王...
陈石遗先生谈艺录
《谈艺录》出自陈衍弟子黄曾樾手,《谈艺录前言》有言:“曾樾幸生同乡国,自有知识,则知景仰先生,窃揆梼昧,不敢自致于门墙。 丁卯孟冬初弦,由董仲纯丈介谒先生于文儒坊三官堂之匹园,呈诗文为贽。 ”黄曾樾拜师期间,聆听教诲,潜心研究,为备遗忘,条次记录陈衍的谈艺评论,“有所请益, 必为畅言,退而录之,以备遗忘,随闻随记,无有汇次,名曰《谈艺录》,记实也”,从丁卯拜师,到“十九年七月”,成书仅三年时间。 ...
补诗品
中国古代文论史上只有两部与署名司空图之《诗品》同一类型的四言诗论著作,顾翰的《补诗品》便是其中之一。它亦是三者中唯一未见今人写有研究专著的一部。而研究内容涉及《补诗品》的著作,皆对其价值重视不够且论述过于简略。关于《补诗品》的作者顾翰及他的诗集《拜石山房诗钞》的研究现状亦如此,顾翰所处的时代之诗论的研究也比较薄弱。然而顾翰之《补诗品》的确对署名司空图的《诗品》有所“补”,具有着不同于《续诗品》的演...
忠义集
元代诗歌总集。7卷。元赵景良编。此书由刘壎《补史十忠诗》、刘麟瑞《昭忠逸咏》和部分南宋遗民诗歌合编而成。《补史十忠诗》(1卷),收诗歌10首,为纪念李芾、赵卯发、文天祥、陆秀夫、江万里、密祐、李庭芝、陈文龙、张世杰、张珏等10位忠节之士而作。其自序云:“采清议得忠义臣十人,史不书,各赋十韵,纂其实,曰补史诗。”《昭忠逸咏》(4卷),收七言律诗50首,歌咏南宋末守边抗敌的文臣武将以及同赴国难的部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