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氏三宴诗集
三卷。唐高正臣编。正臣字号、籍里与生卒年均不详。曾官襄州刺史。此集所载皆同人会宴之诗,以 一会为 一卷,各冠以序。一为陈子昂,一为周彦晖,一为长孙正隐。三会正臣皆预,故汇而编之。与宴者共二十 一人。考之《新唐书》,有传者三人,则为陈子昂、郎余令、解琬。附见他传者一人,则为周思钧。见于本纪及世系表者一人,则为张锡。仅见于世系表者五人,则为正臣及高瑾、王茂时、高绍、高峤。余皆不详始末。案世系表,正臣为...
近光集
元诗别集。3卷;卷末又附有《扈从诗》1卷。周伯琦撰。《四库全书》曾据江苏巡抚采进本编入别集类。主要善本有明祁氏澹生堂抄本及数种清抄本。全名为《周翰林近光集》。卷首有虞集序,元顺帝至正五年(1345)自序。自序中说:他“身虽江湖,举头见日,天子之光咫尺也”,所以本集名为《近光集》。卷1—2,收入的是作者出任崇文监丞以来,在朝之作。卷3收入的主要是作者于至正十年出为海北广东道肃政廉访使、代祀北岳南镇的...
风雅翼
古诗选本。十四卷。元刘履编纂。刘履字坦之,上虞(今属浙江)人,入明不仕,自号草泽闲民。洪武十六年(1383),诏求天下博学之士,浙江布政使强起至京师,授官,以老病辞。此书前八卷为“选诗”补注,取《文选》中诗加以删补训释,注释大多取于唐“五臣”旧注而断以己意。次为“选诗补遗”二卷,取散见于传记、诸子以及郭茂倩之《乐府诗集》的古歌谣词四十二首,以补《文选》选诗之缺。最后为“选诗续编”四卷,取唐宋以来诗...
二家诗选
诗总集。 清王士祯(1641—1711)删录。二卷。士祯有《王氏渔洋诗抄》已著录。此集录明徐祯卿、高叔嗣二人诗。徐、高虽名列七子之中,然其诗上规陶谢,下摹韦柳,清微婉约,寄托遥深。士祯之诗实沿其宗。故取二人诗作之菁华,编为此集。徐诗多取自《迪功集》,高诗仅取其五言诗。是集凡一万五千余字。正文含古、今体诗一卷八十五首(迪功集选),苏门集选考功稿、读书园稿、晋阳稿等一卷六十四首, 如《雨兴》、《庐山》...
二家宫词
二卷。明毛晋编纂。集中收录北宋徽宗皇帝宫词与南宋宁宗皇后杨氏宫词两种。(一)徽宗皇帝宫词三百首,徽宗名赵佶(1082—1135),元符三年(1100)即位,昏庸腐败,任用奸臣蔡京等,招致亡国之祸。作为艺术家则颇有成就,工书法,自成一家,以“瘦金体”名世,工花鸟,能诗词。相传此三百首宫词为其所作。宫词末有“宣和六年”“帝姬长公主”之跋,因此称谓不伦不类,其中所云宫人孔祯又能忌宋仁宗庙讳,故四库馆臣疑...
金渊集
元诗别集。6卷。仇远撰。原书久佚,清乾隆时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金渊集》6卷。四库馆臣认为,姚广孝对仇远诗“推挹甚至,盖深倾倒于远者。故其监修是书(指《永乐大典》),载之独伙。疑其全部收入,所遗无几也”。本集辑本无序跋,卷1为四言古诗、五言古诗,卷2为七言古诗,卷3为五言律诗,卷4—5为七言律诗,卷6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集中所收,是仇远入元并初仕镇江路儒学正以来的诗篇,从诗中体会...
金台集
元诗别集。2卷。廼贤撰。《四库全书》曾据江苏巡抚采进本编入别集类。《四库全书》所收为明末藏书家毛晋所刊《元人十种诗》本,此外尚有诵芬室影刊元刊本,两种版本都来源于同一元刊本,内容完全一样。卷首有至正十二年(1342)欧阳玄序,李好文序,至正十年黄溍序,至正十二年贡师泰序。本集署:“南阳廼贤易之学”,“临川危素太朴编”。诗未按体裁类编,某些诗篇之后,附有时人的跋语或赞词。卷末有虞集题诗,至正三年揭傒...
万首唐人绝句
唐代诗歌总集。南宋洪迈编辑。淳熙间集成5000多首,40卷,绍熙间成万首,100卷,每卷100首,凡七言绝句75卷,五言绝句25卷,末附六言绝句1卷38首。明代赵宦光、黄习远整理增补,总得10477首。今存明嘉靖刊本,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据以影印,书目文献出版社1982年校点出版。洪迈(1123—1202),字景卢,别号容斋,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绍兴间中词科,官至翰林学士。晚年归乡从事著述...
拙政园诗余
词集。清人徐灿撰。三卷。灿字湘苹,号深明。茂苑(今江苏苏州)人。海宁陈之遴妻。之遴为明崇祯进士,官中允。入清,累官弘文院大学士,加少保。以贿结内监吴良辅论斩,免死流徙,死于徙所。灿善属文,并精书画。此集冠其夫素庵居士顺治七年(1650)序,卷上收词五十五首,卷中收词二十一首,卷下收词二十三首,总收九十九首。其词力学北宋词风。其《永遇乐·舟中感旧》,抒发兴亡之恨和生活坎坷之情,悲壮凄凉。又有诸多写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