痎疟论疏
温病类著作。明卢之颐撰。之颐字子由 (或子繇),号晋公。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父卢复精医,兼通佛学。之颐幼承庭训,敏悟过人,学有根砥。邑志载: 复著《纲目博议》 有椒菊共性之疑不能决,后得之颐之论方定。顺治三年,明鲁王以海尚在山阴,之颐谒见,授职方郎。予归里,两目俱瞽,犹成《摩索金匮》、《伤寒金疏钞》、《医难析疑》。约三十万字,名 《遗香堂七录》 行世。早年尚撰有《本草乘雅半偈》。之颐之医学思想,...
脚气治法总要
二卷。宋董汲(生卒年不详)撰。董汲,字及之,东平 (今属山东)人,少时多病,立志务医。作者对内、儿诸科均有研究,尤擅治小儿痘疹等疾患,著有《小儿斑疹备急方》等。《脚气治法总要》撰成于北宋元祐八年 (1093),原书一卷,《宋史·艺文志》有著录,后散佚,《四库全书》从 《永乐大典》辑出,分为上、下二卷。上卷首先阐述脚气病研究历史,探究病因、病机、病状,论说证治原则。脚气之疾在黄帝时名为厥疾,两汉之间...
焦氏喉科枕秘
又名《喉科枕秘》。喉科著作。清金德鉴撰。二卷。德鉴字保三,元和(今江苏吴县)人。对《内经》、《难经》颇有研究,临床经验丰富,尤以喉科见长。撰有《烂喉痧辑要》等。卷一为治喉秘法、治喉要诀、临证十二法、焦氏喉症图形针药秘传,论述七十二种喉病证治。卷二载应用良方、秘方、吹药。末附对喉科症之病因、病理、诊断、治疗以及预后转归均有论述,并证以图示,形象易晓、条理清楚、切于实际,可供喉科临证参考。有一九五八年...
伤科方书
伤科著作。清江考卿撰。一卷。考卿字国兴,清华(今江西婺源)人。擅治跌打损伤,常有奇验,名著于时,并将其经验汇编成帙。约一万一千字。有断死证秘诀、秘授不治方法、受伤治法、通用方、秘传方五部分。以七言歌诀概述死证之候;列述妇人伤乳等十九种不治之证;载脑受伤、顶门伤等二十种伤科治法及三十六大穴受伤治法。有解肌汤、黑神散等约七十首方剂。论证较精,方皆实用,对骨伤科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有《...
易因
易因,又名《九正易因》。明朝学者李贽撰,书成于万历年间。《明史•艺文志》着录作四卷。今《道藏》本六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书为解释《周易》六十四卦著作。每卦先列经文,然后总论卦象义理,并附录王弼、程颐、苏轼、方时化等诸儒之说。书中对《易经》之解释重在义理,颇近乎禅,与李贽哲学思想相符。清儒朱彝尊《经义考》卷五十五、《四库提要》易类存目皆着录此书。
太上洞玄济众经
太上洞玄济众经,撰人不详。约出于南北朝末或隋唐。一卷,收入《万历续道藏》。《云笈七签》卷三一亦录其文。经文乃太上道君与普光真人讨论人之形、识、神三者生成轮转及其相互关系。认为形体乃由五种烟蕴,聚合而成,会其宿业,因而受识,轮转其神,而有生也。人之有因缘轮转,皆因识受污染,流入恶缘,魔狱禁形,失于明性。由是辗转于迷波苦海之中。又称识与神乃体用关系,体则是识,用则为神,「识之与神,不一不异」。善恶祸福...
太上大圣朗灵上将护国妙经
太上大圣朗灵上将护国妙经,撰人不详。一卷,收入《万历续道藏》。经文乃义勇武安王崇宁至道真君关羽登坛演说,宣扬因果报应及儒家纲常伦理。劝人作忠臣孝子,为善去恶,省身寡过,不可利己损人。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敕封关羽为「义勇武安王」,本书当出于其后。
太初元气接要保生之论
太初元气接要保生之论,撰人不详。似出于唐宋间。一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书言导引服气、炼丹养生之道。谓混沌之初,元气凝而成水。水为丹祖,乃五行之首,万物之根。炼丹须以此真一之水入于华池,方能交感结胎。又称此水即黑铅,其真精号真铅,长与太阳流珠和合,长养万物。水中生金。号曰白金,是真水银,乃还丹根基。采为丹基,行功进道,按「四季八节二十四气七十二候昼夜百刻」,依法修行导引、吐纳、潄咽之术,即可身安...
搜神记
不著撰人。六卷。卷首有儒氏、释氏、道教源流。全书计收玉皇上帝、玄天上帝、观世音、蒋武帝、广平神翁、天妃等一百五十位神号以上。元代有《搜神广记》前后集,有像,是书引首亦云有像,而实际则无之,殆因《搜神广记》去其像增订而成。《三教搜神大全》置张天师于卷七,此则置于卷二。《三教搜神大全》多本书一卷,此乃《大全》据永乐御制《神僧传》一书以实之,故《大全》似当出此书之后。书中涉及年代有“圣朝至元六年”、“永...
水镜录
水镜录,编撰者不详。似出于明代。一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书辑录七篇劝善戒杀,积功修德之文。即《太上感应篇》、《梓橦帝君戒士子文》、《阴德延寿论》、《放生文》、《杀生七戒》、《劝杀牛歌》。各篇大旨谓天道福善而祸淫,神明赏善而罚恶,善恶有报,应如影响。故劝人行善积德,不可杀生害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