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真篇约注

清代著名道教丹家陶素耜(1650—1723)所著的内丹学经典注本,收录于其丹道著作合集《道言五种》中。陶素耜原名陶式玉,号存斋,康熙年间进士出身,官至两淮盐运使,后因仕途失意潜心修道,得南宗丹法嫡传,并与仇兆鳌等丹家交游论道。其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完成《参同悟真注》自序及《杂义二十条》,后又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增补《悟真篇约注·杂义》,终成此书。该书以北宋张伯端《悟真篇》为阐释核心。...

王氏医案三编

医案。清王士雄撰,徐亚枝辑。三卷。士雄有 《温热经纬》 已著录。亚枝继《王氏医案》及《王氏医案续编》之后,续采自咸丰元年至四年王氏临证验案,仍仿编年体例编辑成帙,于咸丰四年 (1854) 刊行。收载王氏诊治各科病证治案凡一百四十则。其中亦有连续复诊详案,有利于了解辨证施治全过程,研究其学术思想。有咸丰四年刻本,《潜斋医学丛书十四种》 本。

王氏医案续编

原名《仁术志》。医案。清王士雄撰,张鸿辑。八卷。士雄有《温热经纬》 已著录。鸿字柳吟。收集道光二十年 (1844) 至三十年间王氏临证验案,并于道光三十年编辑成书。此书仿《王氏医案》体例,以年代为序,列载各科临证治案,其中以外感证治为多,补充了前书之不足。叙案繁简不一,或简叙证治,或议病论证,或论诊法,解析方药。辨证精细,施治灵活,临证经验丰富。有《潜斋医学丛书十四种》本,道光间刊本,咸丰十一年 ...

王氏医案

原名《回春录》。医案。清王士雄撰。周鑅辑录。二卷。士雄有《温热经纬》已著录。同郡周字光远,搜集王氏自道光四年(1824)至二十三年临证验案,编辑成帙,于二十三年刊行。书中以年代为序收载外感、内科杂病、妇科等医案近百则,约二万言。其中以内科杂病为多。每案详叙患者里居姓氏、病症病因、脉法方药,溯因求源,辨证精当,论治灵活。叙案详细完整,阐发精辟,析理超卓。于枢机气化,升降出入,独具只眼。如治伏气诸病...

薛案辨疏

医案。明薛己撰。钱临疏。二卷。原案成书于嘉靖八年(1529),注疏年代未详。按病证分为元气亏损、内伤外感、饮食劳倦等二十一类,约八万二千余字。以证为题,每证载若干案例,均为内科杂病证治。每案简述证候、辨证与治法。其中叙述脾胃肝肾亏损的证治颇多。确有独创之处。钱氏疏文,结合薛氏辨治要点,进一步阐明辨证之理,分析理法方药,并详析案中对方药记载不详者,有助于对正文的理解。对薛氏学术思想有所阐发,便于临证...

李中梓医案

又名《里中医案》。医案。明李中梓撰。一卷。中梓有《内经知要》已著录。此系其门诊医案,初未刊行,后由李延昰收入《脉诀汇辨》刊行。不分门类,共收载临证医案五十余则,多为内科杂病之疑难证治脉案。叙案清晰,始末详明。李氏精通脉诊,以脉参证,辨治精细灵活。收载医案虽然不多,其学术思想从中亦有体现。有康熙五年(1666)李氏自刊 《脉诀汇辨》 本,康熙六十一年刻本。

叶氏医案存真

内科学著作。3卷。清·叶桂撰。本书系叶桂元孙叶万青将家藏先祖叶桂医方验案及《天元医案》所收录的叶桂医案合并刊出。全书以治疗内伤虚劳疾患医案为多,不再细分同类,每案辨证有据、立方遣药精确。后经周学海整理点评及分门别类,更名为《评点叶案存真类编》,收入《周氏医学丛书》。本书末还附有马元仪《印机本》1卷及其它医家医案数则。现存道光三年(1823)活字本、民国年间千顷堂书局石印本及1936年上海三民图书公...

王九峰医案两种

①系以民国时期医家朱方依据邗江徐荫庭、入门弟子蒋宝素所录九峰医案复抄本为底本校注而成。原书恭楷笔录,字迹工整,然鲁鱼亥豕,差错衍缺,亦所在不少。按底本将内容分为正卷一、副卷一、副卷二计三部分。副卷二中附有“补遗”和“集方”。为存原貌,校注者对全书内容归类及先后次序未作变动。就书中 医案内容看,比以往任何付梓面世的王氏医案类书更丰富、更广阔。 综观王氏医案,其病机分析,深入浅出,遵经发微,脉络清晰;...

松心医案笔记

医案,清·缪遵义著,一卷。成书于清乾隆四十年(1775)。本书载述了半术丸、菟丝煎、千金散、伏龙肝饮等治验案四十则,涉及内、外、妇、儿等临证各科。其中多为缪氏诊治疑难杂证之经验。虽卷帙不多,但论证透彻,内伤外感辨别清晰,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现有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抄本。

齐氏医案

医案。清齐有堂撰。六卷。有堂名秉慧,以字行 。戎州 (今四川宜宾市) 人。幼时学儒,体弱多病,弱冠因家道中落而经商。后自学成医。素喜积累验案,并结合医理钻研。晚年集一生之临证经验,于嘉庆十一年(1806)撰成本书,时年七十岁。全书约十二万言。首论临证必读、切脉须知、杜执病困医之弊、医门十劝、杂志俚言等,提倡医德。卷一卷二详释六经,力主分经治病,罗列伤寒、温病证治于后。卷三至卷五首载先天后天图说,次...

页次:(23/342)
<< < 22 23 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