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法倒杖
一卷,旧本题唐杨筠松撰。筠松不见於史传,惟陈振孙《书录解题》载其名氏。《宋史·艺文志》则但称为杨救贫,亦不详其始末。惟术家相传以为筠松名益,窦州人。掌灵台地理,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广明中遇黄巢犯阙,窃禁中玉函秘术以逃,後往来於虔州。无稽之谈,盖不足信也。然其书乃为世所盛传。《撼龙经》专言山龙脉络形势,分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左辅、右弼九星,各为之说。《疑龙经》上篇言幹中寻枝,以关...
疑龙经
《疑龙经》一卷,旧本题唐杨筠松撰。筠松不见於史传,惟陈振孙《书录解题》载其名氏。《宋史·艺文志》则但称为杨救贫,亦不详其始末。惟术家相传以为筠松名益,窦州人。掌灵台地理,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广明中遇黄巢犯阙,窃禁中玉函秘术以逃,後往来於虔州。无稽之谈,盖不足信也。然其书乃为世所盛传。《撼龙经》专言山龙脉络形势,分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左辅、右弼九星,各为之说。《疑龙经》上篇言幹中...
神峰通考
原名《神峰张先生通考命理正宗辟谬大全》,为明朝神峰子张楠所著。张楠是郎中,研用子平命学四十余年。此书是他七十多岁时所写,乃积数十年实战经验之心血结晶,在结构体系上继承了《渊海子平》的传统子平论命体系,同时结合自己的心得,立有动静、盖头、六亲、病药、雕桔旺弱损益长生八法、人命见验等说,而且用非常直白的语言对许多子平经典古歌赋进行了注解,令当今学者研读起来非常容易理解,是学习传统子平不可多得的佳作。
肘后备急方
晋代葛洪撰著的医方书。又名《肘后救卒方》、《肘后方》。共8卷。约成书于公元3世纪。系作者将其原著《玉函方》(又名《金匮药方》)中可供急救医疗、实用有效的单、验 方及简要灸法撷要而成。后经梁代陶弘景在原书基础上增补其缺漏,共得方101则,并题名为《补阙肘后百一方》,共6卷。金代杨用道再次补充,名之为《附广肘后方》,共8卷,今为传世定本。《肘后方》是一部包括内、外、五官、妇、儿各科在内的方书,涉及伤寒...
滴天髓阐微
《滴天髓阐微》为命理之学,由来久矣。古之言命者,简而赅,故庖牺曰正命,仲尼曰天命,老聃曰复命,类皆以得之于天,赋之于人者,正其性、循其理、以安其命而已。滴天髓一书,相传为京图撰,刘诚意注,取通神、六亲为两大纲,自天道至贞元,凡分六十二章。析理竟原,悉臻微妙;于天地阴阳之分化,三元五行之推旋,反复引申,辞明理达,足以为后学者之津梁矣。《滴天髓阐微》 清任铁樵撰注。
饮膳正要
中国第1部营养学专著。忽思慧著。1330年著成,现存肖明经厂刊残卷本,上海涵芬楼刊本,尚有近代铅印本多种。忽思慧,蒙古族,生卒年待考。于元代延祐至天历年间任饮膳太医。在供职期间,由于工作之需,而研究饮食营养、饮食治疗,历时十余载,遂著成本书。本书共3卷,约6万字。全书共分三卷,首卷为奇珍异馔,二卷为食疗药谱,三卷将203种食品分为米谷、兽、禽、鱼、果、菜和料物等7类,介绍了其性味及疗效。
食疗本草
唐前饮食疗法和营养学的本草专著。三卷。唐孟诜撰。约成书于唐开元年间(713—741年)。孟诜,唐代汝州梁县(今河南临汝)人。约生于唐武德四年(621年),卒于唐开元元年(713年),曾任同州刺史等职,故有孟同州之称。孟氏自幼好医药,上元元年师从名医孙思邈,潜心于医药研究和饮食疗法,成为唐代著名医药学家。著有《必效方》、《补养方》、《食疗本草》。张鼎又在唐开元九年至二十七年(公元721~739年)间...
渊海子平
古代算命书。清人假托宋徐大升撰。与托名刘基的《滴天髓》及沈孝瞻的《子平真诠》、张神峰的《神峰通考命理真宗》、陈素庵的《子平约言》以及无名氏的《拦江网》(即《穷通宝鉴》)等,同为近世江湖术士挟术游食所常用之书,在民间影响颇大。
四圣心源
又名《医圣心源》。十卷 清黄元御 (详见 《周易悬象》)撰。黄氏尊崇黄帝、岐伯、秦越人、张机,将其称为四圣。此书成于乾隆十八年(1753),是黄氏为阐发《素问》、《灵枢》、《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诸书蕴义编撰而成。上述五书黄氏曾为之作解,又加以融贯其旨。卷一为天人解,阐述阴阳、五行、脏腑、精神、气血、营卫、经络等内容,计十六节;卷二为六气解,分六气名目、化生、偏见、衰旺等十一节;卷三为脉...
针灸大成
针灸著作。又名《针灸大全》。10卷。明·杨继洲撰,靳贤校正。刊于1601年。本书较全面地总结了明代以前针灸学的经验和成就。书中不仅汇辑了各种文献资料,也有作者的学术见解、针灸治法与医案。内容包括针灸理论、歌赋和腧穴图等。是针灸学中流传较广、影响很大的一部著作。作者在早年撰《卫生针灸玄机秘要》三卷(已佚)的基础上,又参考汇集了多种针灸文献资料编成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