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敦煌五千文本]
老子道德经(敦煌五千文本)。二卷。汉魏六朝至隋唐时期道教徒传授诵习之《老子道德经》文本。其文删定《老子》经文为五千字,故又称《五千文》,或称系师(张鲁)定本。又因经文前有吴道士葛玄所撰《老子道德经序诀》,故称葛本。现存敦煌唐人残抄本《五千文》后,又附録有道士传经盟誓词,或附録《十戒经》。今删去序诀及盟文戒文,仅録经文。底本出处:上卷P・2584号抄本、下卷S・6453号抄本1。参校本:P・2329...
老子道德经序诀
道教经典。原题“太极左仙公葛玄造”。葛玄为三国时东吴道士。《隋书·经籍志》著录作《老子序诀》一卷,盖原为单行本。《正统道藏》未收,但有不少《老子》注本前节录此经以为序文。敦煌道经《老子五千文》、《老子河上公注》、《玄言新记明老部》等亦取此经为序文,或作单行本一卷。S.75,P.2370、2407、2584,S.1585,P.2596、2435、2462,贞松堂藏本,P.2329,Дх.2761。各...
佛点头脉诀
《佛点头脉诀》为西府名医王秀春(1884-1954)所传,概寓意诊病速效和济世活人之功,开始只在师徒和家内传承。受中医政策的号召,王氏第二代王效,第三代王周兴已特将该脉诀公诸于世,以供传习。
太上洞玄灵宝升玄内教经[敦煌本]
道教经典。十卷。成书于南北朝。《正统道藏》所收残本,仅存其第七卷《中和品》(有注)。(1)P.2990。卷五《善胜还国品》,存五十四行。(2)P.2560。卷六《开缘品》,存一百行。(3)P.3341。卷七《中和品》,存二百三十三行。(4)S.6310,P.2474、2326,S.3722。卷八《显真戒品》四件,除重复共约二百三十七行。(5)P.2750、2430,S.4561、9523。卷九《无...
无根树解
张三丰著,刘一明解。《无根树》是张三丰道长当之无愧的杰作代表。千百年来道家理论玄奥,文字晦涩,不能为社会所广泛接受,从而阻碍了道教的深入传播。张三丰采用歌词的体裁、通俗的文字把玄奥的修真理论化为脍炙人口的曲词《无根树》。这篇无根树共24首,包含了张三丰的全部修真理论和方法。只要细细领悟他的《无根树》,就会打开通玄路,就能步入仙道门,正如他在《自题无根树词》中所说的那样“要知端的通玄路,细玩无根树下...
达摩洗髓易筋经
本书分原理源流、功法、辅助功法及附录功法三篇。洗髓易筋经内容丰富,熔释、道、儒三家之说于一炉,赅性命双修,内外兼备,刚柔相济于一法。对此功法如能勤而习之,恒而持之,锲而不舍,气功功力和气功境界,必能由浅入深,由低而高。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固然可期。《达摩洗髓易筋经》,原作周守儒, 少林空悟禅师嫡传。原书约十万字,插图五百多辐。除洗髓易筋经外,还收集了洗髓易筋经支流功法,为十二大劲、韦驮十二劲、操...
会心集
《会心集》包括《会心内集》和《会心外集》,大约完成于嘉庆六年刘一明68岁时。在《会心集》开篇序言中,刘一明介绍了其基本内容和写作缘由:余自得仙留龛谷之旨,实会的盈天地间者,皆是阴阳之象;盈天地间者,皆吾性命之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可以一道而贯无穷之道,可以一心而统无数之心,纵横逆顺,左右前后,黄芽满地,白雪飞空,信步走去,头头是道。故生平因物书怀,就事写意,无非会之于心,发之于言,故将吟咏拙句,...
道德经[唐易州龙兴观碑本]
龙兴观道德经幢,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龙兴路附近龙兴观遗址内。建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唐玄宗李隆基亲注《道德经》,并颁布于全国,以供当时人们学习,为存世的道德经幢中形体最大、年代较早、保存最完整者。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兴观是中国唐代北方道观,现仅存道德经幢及三通石碑。经幢通高约6米,由幢座、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幢顶青石质,余皆汉白玉质。幢座是八角形石基上雕束腰仰...
阴符经注
一卷。清刘一明撰。刘一明,号悟元子、素朴散人,清代道教全真派高士。《阴符经》,又称《黄帝阴符经》,全文仅三百余字,为道教重要的经典之一。全真道十分看重《阴符经》,祖师重阳真人有言:“理透《阴符》三百字,搜通《道德》五千言”(见祖师《全真集》)。素朴刘先生认为历代传下来的《阴符经》版本杂乱,更有假托神仙或圣贤之名注解去迷诳读者的伪书,因此他于1779年在今陕西省凤县南台山对《阴符经》做了仔细的校正,...
太上灵宝老子化胡妙经[敦煌本]
简称《灵宝化胡经》。唐《化胡经》传本之一。S.2081。一卷。首残尾全。有标题,存一百三十八行。此经与十卷本《化胡经》不同之处,在于将讲说道法、教化胡人者,由老君改为天尊,行文用语亦接近道教灵宝系经典。《正统道藏》未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