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皖存牍
《吏皖存牍》是姚锡光1899—1901年任职安徽时期的治政文书汇编,主要以官府的日常公牍为主。公牍类型主要有禀、示、函、判等,内容涉及行政事务和司法案件等多个方面。从文书的具体内容可以看出姚锡光面临政务问题时,在教育、农业、民教纠纷、团练保甲、水灾治理等方面采取的措施颇具前瞻性和开创性。通过对文书的动态流转研究,可以看出姚锡光救灾、团练筹款途径的多样性。除了官府介入,中外士绅亦是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
莅蒙平政录
在昔孟子以亚圣之才。当七雄之世。崇王抑霸。行仁讲义。尝以君子平其政为谆谆。余读书至此。未尝不叹士之生也。处为大儒。出为名臣。大则平其政于天下。小则平其政于一邑。斯上不负乎。朝廷。下不误乎百姓。而臣子之职。庶几可告无罪焉。廼若身膺民社。尸位素餐。既不能就事为建白之筹。复不能独断为绸缪之计。碌碌无所短长。则亦甚负此简书矣。
柳氏叙训
又名《柳氏训序》或《柳氏序训》《柳氏家训》,一卷,唐柳玭撰,记叙其祖父柳公绰以下内外事迹,宋以后佚。《新唐书·艺文志二》、《宋史·艺文志二》“史部·传记类”均有著录,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亦有著录。
平平言
清方大湜著。作者于咸丰五年(1855年)入胡林翼幕中,同治八年(1869年)任宜昌知府,光绪初,官至直隶按察使、山西布政使。本书四卷,主要为记载作者在四川为州县地方官时治理吏民的心得。内容包括“造福莫如州县”,“造孽莫如州县”、“立法求其可行”及“阅文稿”“拆公文”等居官必读之类的官制经验。此书在清末颇有影响,多次翻刻,并被收入王文韵主编的《牧民宝鉴》中。
事宜须知
袁子才由翰林散知县留别诗云行来官礼我犹生纪实也盖外官礼节非止翰苑诸公不知体例即部曹各衙门司员亦多欠理会所以然者京官只有堂司之分无问品级如六部郎中正五品昔年多有加至三品衔者而八品笔帖式则视若同官无差等也若外官道四品府亦四品正从之分判若霄壤此事之大可笑人者也会典一书繁重难觅而由京外用者往往获咎于无心上游量大者或可原谅否则有因一言一动而自误名程者由是观之则我长白 寿峯观察之惠人不浅也是虽满与汉小有异昔与...
筮仕金鉴
周公仪休相鲁嗜鱼一国争市鱼献之休不受其弟曰夫子嗜鱼而不受何也曰夫惟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 周董安于治晋阳问政于蹇老蹇老曰曰忠曰信曰敢安于曰安忠乎曰忠于上安信乎曰信于令安敢乎曰敢于不善安于曰此三者足矣
司牧宝鉴
一卷。清李容撰。康熙时,李目睹社会风俗颓敝,生民阽危,于二十八年(1689)录辑此书,作为“千古父母斯民者之宝鉴”(王心敬《序》)。初名《牧民须知》,友人改题为《牧民宝鉴》,后又改为《司牧宝鉴》,约在康熙四十年前后刊行。本书录有宋真德秀、明吕坤等人的谕属之文,其中,真德秀谕属有四事:律己以廉、抚民以仁、存心以公、莅事以勤,十害:断狱不公、淹延囚系、惨酷用刑、讯滥追呼、招引告讦、重叠催税、科罚取财、...
停琴馀牍
刻本,1册,罗迪楚撰。1900年武昌刊行。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藏。是书全文约2万余言,为作者任监利县令时之文牍。其中《开折通呈任内办理各政情》禀文中,有记述天主教与耶稣教互讧及聚众械斗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