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通义解题及其读法
文史通义解题及其读法,作者钱基博,1935年版,书中考镜源流、缕述变迁、介绍版本,尤其可贵的是指出书的具体读法,对于传统文化爱好者阅读经典,具有实实在在的指导意义。
国学文选类纂
作者钱基博。本书收录钱基博先生国学研究方面的代表性文章和著作,也有先生治学的心得和体会,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国学之一名词,质言其义曰:“国性之自觉”云尔!国于天地,必有与立。而人心风俗之所系,尤必先立乎其大,深造而自有得,相以维持于不敝。其取之它国者,譬之雨露之溉,土肥之壅,苟匪发荣滋长之自有具,安见不求自得而外铄我者之必以致隆治,扬国华也耶!是故国学之所为待振于今日,为能发国性之自觉,而俾吾人以毋...
经学通志
《经学通志》是钱基博的代表作,此书的特点:其一:体例上有独到之处,不是按朝代写经学史,而是按经书写。其二,在构架上有独到之处,不是写十三经,而是只选择了几部真正的儒家经典。钱基博认为十三经中,有的是子书,如《孟子》;有的是“经之贰”,如《论语》、《孝经》;有的是解经之书,如《尔雅》,所以在《经学通志》不写这些书。其三,在风格上有独到之处。其书的语言简洁,提供的信息量大。钱基博在经学的版本、目录、源...
古文辞类纂解题及其读法
钱基博著,上海中山书局,1929年,《古文辞类篹》 清姚鼐选编。共七十五卷。选录战国至清代的古文六百多篇,以《战国策》、《史记》等先秦、两汉散文和唐宋八大家、明归有光、清方苞、刘大櫆的作品为多。全书按文章体裁分为论辨、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等十三类,每类前有小序,介绍各类文体的特点、源流及义、例,书中有评点,反映了桐城派坚持儒家传统、强调文章规范的文...
广蚕桑说辑补
清代后期的著名蚕书。沈練撰,成书于道光二十年(1840)。沈練字清渠,江苏溧阳人。曾任安徽绩溪县教官 他在绩溪提倡蚕桑,除家中栽桑养蚕为绩溪农民示范外,并以其家人栽桑养蚕方法写成《蚕桑说》一书,在绩溪散发。后又参考其他蚕书加以增订,并改名为“广蚕桑说”。1875年和1907年先后由仲昴庭和章震福用按语的形式,逐段作了补充校订。此书自沈練初刊后,数十年间,一再增补传刻,是清代后期蚕书中流传最广的一种...
蚟孙鉴
清朱从延纂辑、乾隆四十一年林德垓、庄乐耕重订。蚟孙即蟋蟀。古南方方言。《方言》第十一:“蜻蛚,楚谓之蟋蟀,或谓之蛬。南楚之间谓之蚟孙。”《蚟孙鉴》显然沿袭了明谱的内容,又杂以他谱,兼及旧谱所无的新内容,以为增广。就篇幅而言,此谱为明清两代虫谱之冠。内容驳杂,有关色品类,虽照抄明谱居多,但亦有所发展。此谱也强调定色的基本原则,其《前鉴》中《辨蛩五色》继承并发展了《秋虫谱》的有关论述:“大都青蛩要白线...
老子道德经解题及读法
本书据大华书局1934年版影印。全书分四个部分,分别谈了老子,《道德经》及其版本。读法。作者首先根据《庄子》和《史记》等书的记载,慨述了老子的身世及孔子问礼和道于老子的情形。接着,作者概述了各家关于《道德经》的论述,介绍了《道德经》各种板本。最后.作者强调读《道德经》的方法:第一要通其指意。老子之观道,始于“知常”,终于。斟玄”,两义一贯,就可以通道纪。第二要审其篇章。诸家对《道德经》分章未可信,...
四书解题及其读法
近代,钱基博著,详细考证了《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以及《孝经》的作者、版本,隶属四书的始末,并归纳了研究方法。书中自序叙述了历代研究四书之源流、变迁;正文内附有参考书目。本书语言简洁,但其对经学版本、目录、源流等方面的研究广博而精深,令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