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训译注
本书选编曾国藩家训139则,以光绪五年(1879)传忠书局本《曾文正公家训》为底本,以岳麓书社2015年版《曾国藩家书》为校本,并从中补入底本未收重要家训20余则,按时间顺序编排。全书遵循丛书体例,在每段家训原文后,依次按照今译、简注、实践要点的结构,全面解读曾国藩为官、持家、育子、处事的思想内涵和风格特点,重点揭示家训文本隐含的深层意蕴及其在当代语境下的实践价值。
左宗棠家训译注
本书以1920年左宗棠第四子左孝同编校整理的上海铅印版《左文襄公家书》为主要依据,参考《左宗棠全集》《左宗棠教子书》等著作,选编左宗棠写给儿子、夫人和侄儿的家书共计82则,按照写作时间的先后顺序编排,基本保持了家书原貌。少数篇目只选取精华部分,对无关主旨的部分做了删减。全书遵循丛书体例,在每段家训原文后,依次按照今译、简注、实践要点的结构,全面解读左宗棠修身、为学、齐家、处世的思想内涵和风格特点,...
性命古训辨证
傅斯年著,1947年商务印书馆版,分上下2卷,共22章。辨证了周代金文中生、令、命三字之统计及字义;《周诰》中性字、命字;《诗经》、《论语》、《左传》、《国语》中之性字、命字;告子、孟子、荀子,《吕氏春秋》言性之本原及区别;生字与性、令、命诸字之语言学关系;阐释了周初人之帝、天、天命无常之义;诸子天人论道源;自类别的人性观至普遍的人性观;《墨子》非命论;汉代性之二元说,理学之地位。本书是为辨证阮元...
古建新生
吴良镛主编的这本《古建新生(传统建筑与现代都市)》是林徽因在新中国成立后,就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在现代建筑设计规划中如何融合与应用给出了自己的选择和判断,其中也包括介绍部分国外经验,现代工艺手法,现代设计理念等篇章。
金明馆丛稿二编
古代文史研究论文集。陈寅恪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10月出版。该书列为《陈寅恪文集》之三,由蒋天枢整理校勘。收录作者有关文学、历史、佛学等方面的论文共计58篇。这些论文大致可分为3组。《论李栖筠自赵徙卫事》、《李德裕贬死年月及归葬传说辨证》、《元白诗中俸料钱问题》、《顺宗实录与续玄怪录》、《魏志司马芝传跋》、《元代汉人译名考》、《几何原本满文译本跋》、《高鸿中明清和议条陈残本跋》和《吐蕃彝泰赞...
阳明学派
谢无量著,1915年初版。全书分四编共二十章,分别介绍了王阳明的生平及其与陆象山的关系,王阳明的哲学、伦理学观点,还总结了王阳明对前人学术观点的评论。本书共分四篇,第一篇序论说明阳明略传、阳明与陆象山之关系;第二篇阳明知哲学,其有宇宙观、人生观、天地万物一体观;第三篇阳明之伦理学:性说、心即理说、知行合一论等;第四篇阳明关于古今学术之评论:三教评论、朱子晚年定论、五经臆说等。
金明馆丛稿初编
古典文史论文集,陈寅恪著。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此书为陈寅恪文集之二,共收文20篇。《天师道与滨海地域之关系》将天师道与政治社会有关者,如汉末黄巾起义,西汉赵王伦之废立,东晋孙恩作乱,北魏太武之崇道,刘宋二凶弑逆等事,悉用滨海地域观念加以解释,以匡前人所不逮,立论颇为独到。《读哀江南赋》有感于自来解释此文,或诠古典或引时事而忽略当日之实事与“今典”,遂就此论证庾信作赋之直接动机及篇中结语特...
训儿俗说译注
袁了凡著。了凡所作《训儿俗说》共有八篇,分别为:“立志第一”、“敦伦第二”、“事师第三”、“处众第四”、“修业第五”、“崇礼第六”、“报本第七”、“治家第八”。在书中,了凡以一位父亲的训示其子,谆谆教导,循循善诱,既严肃而又亲切,既庄重而又和蔼,时人沈大奎称赞说“自古家庭之训,见于记籍者,未有若是之详且晰也”,“将为天下后世教家之模范”。为完整体现袁了凡的学问脉络,附录《了凡四训》;又同时附录了袁...
闺范译注
一名《吕新吾先生闺范图说》,四卷。明吕坤撰。此书是吕坤为山西按察使时所作,共四卷。前一卷为嘉言,皆采六经及 《女诫》、《女训》诸文为之训释。后三卷为善行,分女子、妇人、母道各一卷。先叙其本事,并绘图于上方,末附以赞文。言词颇为浅近。通俗易懂。此书当时曾传入宫中,神宗看过后,将此书赐给郑贵妃,郑贵妃又重刻之。后所谓“妖书案”起.遂以此书为口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