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霸文纪
十三卷。明梅鼎祚(1553—1619)编。鼎祚字禹金,安徽宣城人。守德子,以古学自任,诗文博雅,王世贞尝称之,申时行欲荐于朝,辞不赴,归隐书带园,构天逸阁,藏书著述其中。有《才鬼记》、《青泥莲花记》、《梅禹金集》、《历代文纪》、《汉魏八代诗乘》、《古乐苑》、《书记洞诠》、《宛雅》诸书等。此书共十三卷,为梅鼎祚辑陈隋以前之文,编为 《文纪》,以配冯惟讷 《诗纪》,此编上起古初,下迄于秦,故曰《皇霸文...
后周文纪
八卷。明梅鼎祚(1549—1615)编。梅鼎祚仿冯惟讷《古诗纪》之意,辑陈、隋以前之文,编为《文纪》,此为其一。“后周”之谓,源于卢思道所作《兴亡论》;仅以史称,以别国号,固无实义。然清《四库全书》编撰者唯以令狐德棻《国史》但曰“周书”,而指梅鼎祚以“后周”名集为“失于刊正”,与古来史家有违。收中所录宇文氏一代之文,不过八卷;而庾信一人乃居五卷,次则王褒撰著尚十八篇。苏绰曾受命作大诰,宣示群臣,命...
古文苑
诗文总集。佚名辑。二十一卷。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谓“世传孙洙巨源(1032—1080)于佛寺经龛中得之,唐人所藏也。”所辑录诗赋杂文, 自东周迄于南齐,凡二百六十余篇,皆史传、《文选》所不载。其汉魏诗文,多从《艺文类聚》,《初学记》删节,石鼓文亦与近体相同,真伪难辨。南宋淳熙六年(1179)韩元吉(1118—1190? )加以整理,分为九卷。绍定五年(1232),章樵又加以增订,并为注释,重分...
古文集成前集
古代散文总集。78卷。南宋王霆震编。王霆震,字亨福。庐陵(江西吉安)人,余不详。此书收春秋至南宋散文522篇。在编排上以天干为序,甲集6卷,乙集8卷,丙集7卷,丁集9卷,戊集8卷,己集8卷,庚集8卷,辛集7卷,壬集8卷,癸集9卷,并标明为“前某集”,可能此书有后集失传,也可能计划续编后集而未果。每集又按文体分门别类编排,甲集为序,乙集为记,丙集为书,丁集为表,戊集、己集为论,庚集为铭和箴,辛集为封...
古文关键
文论著作。2卷。南宋吕祖谦编著。南宋前期,散文创作日趋繁荣,与之相应,以指点散文写作技巧为宗旨的各类文选、文论著作亦纷纷问世。祖谦为当时的著名学者和散文作家,于散文创作和鉴赏有独特而精深的见解,遂编此书,选录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张耒八家散文共62篇,一一标举其命意布局,评论其长短得失,以实例示学古文者以门径,故名“关键”。卷首有《总论》1篇,下分《看文字法》、《看韩文法》...
古文辞类纂
清姚鼐编古文总集。姚鼐字姬传,因室名惜抱轩,人称惜抱先生,桐城(今安徽桐城)人。兼方苞、刘大櫆之长,为桐城派“三祖”之一,是桐城派散文的集大成者。桐城派讲究“义法”,标举“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并重,以阳刚阴柔分析文章风格,提出“神、理、气、味、格、律、声、色”为文章精蕴。此书的编辑正反映了桐城派散文的标准和观点。全书分75卷,选录上自战国下迄清代的古文辞赋约700余篇,依文体分为13类,...
东汉文纪
三十二卷。明梅鼎祚 (1549—1615)编。梅鼎祚仿冯惟讷 《古诗纪》之意,辑陈、隋以前之文编为《文纪》,此为其一。他的 《西汉文纪》,根据 《史记》、《汉书》,多为典确。此编虽亦以正史为宗,而杂书之作盛于东汉,即刘珍、张璠诸记,著录正史者亦逾八家;沿及六代,小说繁兴,其时去洛京最近,故依托附会尤较西汉为多。至于集古、金石诸录,博古、考古诸图,以及隶释、隶续而下,搜括旧刻,争奇炫博者,弥不一家;...
崇古文诀
文论著作。35卷。南宋楼昉编著。楼昉为文汪洋浩博,对散文鉴赏和创作的见解与吕祖谦大体相同,故于兴化军任上,以吕著《古文关键》为基础而加以扩大,选录秦汉至宋代的散文作品200余篇,编为此著。因其书篇目较备,繁简得当,所作评论既承袭师说,又时出新见,阐述更为详密,故有裨于学者,颇得时人好评。《直斋书录解题》评此书:“大略如吕氏《关键》,而所取自《史》、《汉》而下至于本朝,篇目增多,发明尤精当,学者便之...
成都文类
地方诗文总集。五十卷。凡赋一卷,诗歌十四卷,文三十五卷。宋扈仲荣、杨汝明、费士威、何惪固、宋德元、徐景望、程遇孙编集。袁说友于庆元五年(1199)为四川安抚使。袁以为“益,古大都会也,有江山之雄,有文物之盛,奇观绝景,仙游神迹,一草一木,一丘一壑,名公才士,骚人墨客,窥奇吐芳,声流文畅,散落人间,何可一二数也”。于是“爰属寮士,摭诸方策,裒诸碑志,流传之所脍炙,友士之所见闻,大篇雄章,英词绮语,折...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医学类书。为《古今图书集成》的组成部分。五百二十卷。清陈梦雷等奉诏编撰。刊行于清雍正三年(1725年)。本书辑录自《内经》起至清初的医学文献一百二十余种,约九五○万言,其内容既有基础理论,又有分科治疗,取材广泛,内容丰富,论述亦较系统和全面,堪称为医学百科全书。是书卷一至卷七十为“医经注释”,主要包括《素问》、《灵枢》、《难经》三部医经之注释;卷七十一至卷九十二为“脉法”、“外诊法”,汇集三十四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