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家注昌黎文集
韩愈撰魏仲举编宋魏仲举编。仲举,建安人。书前题庆元六年刻於家塾。实当时坊本也。首列评论、诂训、音释诸儒名氏一篇,自唐燕山刘氏,迄颍人王氏共一百四十八家。又附以新添集注五十家、补注五十家、广注五十家、释事二十家、补音二十家、协音十家、正误二十家、考异十家,统计祗三百六十八家,不足五百之数。而所云新添诸家,皆不著名氏。大抵虚构其目,务以炫博,非实有其书。即所列一百四十八家如皇甫湜、孟郊、张籍等,皆同时...
樊川文集
诗文集。唐杜牧撰。二十卷,外集一卷,别集一卷。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太和进士。曾在江西、宣歙等地节度使幕中任幕僚,后又任黄州、池州、睦州、湖州刺史,官至中书舍人。后人称“小杜”。有经邦济世抱负与忧国忧民情怀,其古诗多反映这类内容。在七言绝句创作上有独特成就,其七绝或咏史,或抒情,或写景,无不俊逸脱俗,爽朗清新。创作有多方面成就。诗文俱佳,诗成就尤高。诗多律体、绝句。内容...
欧阳文忠公全集
153卷,《附录》5卷,宋欧阳修撰。此为周必大所编定,然必大原序又称郡人孙谦益承直郎丁朝佐遍搜旧本,与乡贡进士曾三异等互相编校,起绍熙辛亥,迄庆元庚辰,则是非三异独校,亦非必大自辑,与振孙所言俱不合。包括《居士集》50卷(为欧阳修自定)、《外集》25卷、《易童子问》3卷、《外制集》3卷、《内制集》8卷、《归田录》2卷、《诗话》1卷、《长短句》3卷等。该集有宋刊大字本、北宋吉州公使库刊本、元周益公刊...
古谣谚
总集名。清杜文澜编。一百卷。搜集古籍中所引上古至明代的歌谣谚语,加上附录和解说。按各书所属四部分类编排,并注明谣谚出处及有关本事。为记录古代谣谚的一部较完备的总集。分三部分:卷一至八十五为正编,卷八十六至九十九为附录,卷一百为集说。辑集古籍中所引上古迄明代谣谚共三千三百余首,引书计达八百六十余种。所录谣谚皆注明出处与有关本事,按谣谚所出古籍类属,依经、史、子、集四部顺次编排。
明夷待访录
文集。清初黄宗羲(1610—1675)撰。一卷。宗羲有《南雷文定》已著录。此书因具有明显的民主主义思想,乾隆间列为禁书。全书分为原君、原臣、原法、置相、学校等十三目,二十一篇。“明夷”取自《周易》卦名,象征火入地中,昏主在上,明臣在下,不敢显露其明智,智能之士处于患难之中。“待访”,期待明君来访,故自称:“吾虽老矣,如箕子之见访,或庶几焉。”(《明夷待访录题辞》)有自况殷末箕子向周武王陈《洪范》的...
宋元学案
《宋元学案》,共100卷,最早为明末清初黄宗羲整理。康熙十五年(1676年)黄宗羲完成《明儒学案》后续修此书,仅成17卷并序而卒,其子黄百家续作,又成8卷,后由弟子全祖望、杨开沅、顾諟等人于乾隆十二年至二十年(1747年—1755年)补述,全祖望于逝世前一年完成,未刊刻而卒,后来底稿归鄞县卢氏抱经堂的门人卢镐(月船)保管,残本归宿愿蒋氏。宗羲六世孙黄征、七世孙黄直垕又补充为86卷,道光年间流入浙江...
东坡全集
150卷,宋苏轼撰。今考轼集在宋世原非一本。邵博《闻见后录》称,京师印本《东坡集》,轼自校,此本毁于靖康之乱。《书录解题》称有杭本、蜀本,又有轼曾孙峤所刊建安本,又有麻沙书坊大全集本。当时以苏州居世英刊本为善,今亦无存。苏辙作轼墓志,称轼所著《东坡集》92卷。与《志书志》、《书录解题》并同,与《宋史·艺文志》著70卷不合。其集收赋23篇:《秋阳赋》、《屈原庙赋》、《昆阳城赋》、《反杞菊赋》、《服胡...
陶渊明集
诗文集。东晋陶潜(365—427)撰。七卷。潜字渊明,又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著名诗人。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等。四十一岁任彭泽令,在任八十余日,毅然解官归稳田园,躬耕自资,卒,私谥靖节。或题作《陶靖节集》。始为梁萧统所编,凡八卷。北齐阳休之增《五孝传》及《四八目》,为十卷。南宋李公焕加以笺注,成《笺注陶渊明集》十卷,凡诗四卷,赋一卷,文三卷,《圣贤群辅录》二卷。有影...
曹子建集
诗文集。三国时魏曹植(192—232)撰。十卷。植字子建,曹操三子,封为陈王,谥日思,世称陈思王,谯(今安徽亳县)人。为汉建安时著名诗人。曹植诗文集,隋唐时传本有三十卷、二十卷本,其说不一,《文献通考》著录十卷,非隋唐旧本。是书后有“嘉定六年癸酉”(1213)字,断为南宋时刻本。凡赋四十四篇,诗七十四篇,杂文九十二篇,共二百一十篇。残篇断句,错出其间,植以诗歌成就显著,多为五言。有影宋大字本和明活...
唐代传奇
唐代文言短篇小说。晚唐裴铏有小说专集,题为《传奇》,宋以后人遂以“传奇”概称唐人小说。唐代传奇的兴盛和发展,首先是由于城市经济繁荣,新兴的市民阶层产生了对文化娱乐的要求,引起了唐代文人写作传奇的兴趣。其次,唐人“始有意为小说”(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唐代传奇从唐代变文、俗赋、话本、词文等通俗文学样式中,吸取了素材和手法;还借鉴了史传文学、古文、诗歌等其他文学体裁的传统,形成了诗歌与散文结合,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