鹄湾文草
《鹄湾文草》是明末著名文人谭友夏之《谭友夏合集》中的文集部分,以明崇祯初年沈春泽刻本为底本。《鹄湾文草》是其创建的“竟陵体”的代表作之一,其文体杂书信、序、游记、墓志铭、文传等。“竟陵体”倡导一种“幽深孤峭”风格,文风求新求奇,不同凡响,刻意追求字意深奥,雕琢字句,求新求奇,语言佶屈,形成艰涩隐晦的风格。
黄梨洲文集
明清之际黄宗羲著。由近人陈乃乾据《南雷文案》、《南雷文定》、《南雷文约》、《南雷余集》分类重编,又据黄宗羲手写残稿校正而成。本书共分为:传状类、碑志类、哀祭类、赋类、序类、记类、书类、杂文类、寿序类等,共三百三十一篇。其中《明州香山寺志序》、《阿育王寺舍利记》、《读葬书问答》等篇,表现了无神论、反迷信的思想。《与陈乾初论学书》、《陈乾初先生墓志铭》等,保存了明代陈确的思想资料,也从中反映了黄宗羲自...
刘子骏集
诗文集。西汉刘歆撰。一卷。歆字子骏,后改名秀,字颖叔,沛(今江苏沛县)人。刘向子,成帝时为黄门郎。河平中,受诏与父总校群书。向死,任中垒校尉。新莽时为国师,后谋诛王莽,事泄自杀。所撰《七略》为我国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为《汉书·艺文志》之蓝本。原集久佚,明张溥辑本收赋、书、议、奏、说等十二篇,附洪范五行传,本传列于后。赋以《遂初赋》为代表,是见摈放外任时所作。经历故晋之域,感今思古,叹往事而寄己意,...
荀侍中集
汉代文别集。1卷。荀悦著。荀悦曾任秘书监侍中,世称荀侍中。荀悦字仲豫,故其集亦名《汉荀仲豫集》。此集系后人所辑,明人张溥刊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所收文章,分“序”、“论赞”、“著述”3类。“序”收《汉纪序》、《后序》;“论赞”收《郦食其谋立六国论》、《家令说太公论》、《贯高张敖论》、《高祖赞》等39篇;“著述”仅收《申鉴大略》3则。书末附《后汉书》本传。荀悦长于论赞,所作特多,有些见解也比较高...
王司空集
诗文集。北周人王褒撰。一卷。褒字子渊,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北周文学家。本传称他“识量渊通,志怀沉静,美风仪,善谈笑,博览史传。尤工属文”工书法。梁武帝喜其才艺,以弟鄱阳王萧恢之女妻之。梁元帝时官吏部尚书,左仆射,江陵陷落后入北周,历官司空,出为宜州刺史,卒于位,时年六十四。梁元帝时,常侍宴赋诗论文于左右,曾作《燕歌行》。妙尽关塞寒苦,梁君臣文士,竞而和之,多为凄切之辞。入周之后,因长于文学,为...
谢光禄集
诗文集。南朝宋人谢庄(421—466)撰。一卷。庄字希逸,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文学家。文帝(刘义隆)时历太子中庶子,孝武帝(刘骏)时累吏部尚书,领国子博士,明帝(刘彧)初,转中书令,加金紫光禄大夫。能文,善诗赋。原集已佚。今本系明人张溥辑成。收所著诗文四百余首。主张收复北方,反对与北魏议和,要求不限门阀,广泛任用人材。《怀园引》抒怀念中原欲归不得的悲愁,寓元嘉北伐失败之哀痛。又《游豫章西观洪...
蔡中郎集
汉代诗文别集。10卷;外集4卷。蔡邕著。蔡邕于初平元年(190)拜左中郎将,故世称“蔡中郎”。《后汉书》本传称其“所著诗、赋、碑、诔、铭、赞、连珠、箴、吊、论议、《独断》、《劝学》、《释诲》、《叙乐》、《女训》、《篆埶》、祝文、章表、书记,凡百四篇,传于世”。《隋书·经籍志》著录为12卷,注曰梁有20卷,录1卷,《旧唐书·经籍志》仍作20卷,《宋史·艺文志》仅著录为10卷。原集久佚,今存皆后人辑本...
钟惺集
又名。《钟伯敬合集》。诗文集。各本卷数不一。明钟惺(1574—1625)撰。惺有《名媛诗归》已著录。是集天启间成书。钟氏论诗注重表现人的真情实感,强调独创性,但对诗情理解得过于狭隘,认为只有表现“幽情单绪”、“孤行孤诣”的作品才富于诗意。故其诗多咏物记游之作,善用瘦硬雄健之笔画奇山异水、幽谷险境,以抒发作者与世寡和,孤芳自赏之情,其中有些是托物言志、以物喻人,表现了作者不肯趋附权贵的崇高情怀。
殷夫选集
殷夫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殷夫(1910年6月11日-1931年2月7日),原名徐祖华,笔名白莽,浙江象山人。现代诗人。本选集收诗歌35首诗,选自鲁迅所保存的殷夫的 《孩儿塔》手稿(全部共65首);小说和速写4篇。
经史百家杂钞译注
总集。清代曾国藩选编。这是从清末到民国,在社会上流传很广,影响较大,继《古文辞类纂》之后又一部有名的古文选读本。全书26卷,选录自秦至清代的文章700余篇,分为11类:论著、词赋、序跋、诏令、奏议、书牍、哀祭、传志、叙记、黄志、杂记。“词赋”类凡五卷(卷三至卷七)。编者在《序例》中,表明了他关于词赋分类的观点:“词赋类,著作之有韵者,经如《诗》之《赋》、《颂》,《书》之‘五子之歌’皆是;后世曰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