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庵集
元代诗文别集。36卷。姚燧撰。《牧庵集》原本久已亡佚,今存36卷本,是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卷首有至顺三年(1332)吴善序、泰定元年(1324)张养浩序。张养浩序是为江西省臣准备刊印姚燧文集而作。吴善序是为江浙行省所刊印姚燧文集而作。据吴序,50卷本《牧庵集》收入赋3篇,诗222篇,序38篇,记53篇,碑铭墓志140篇,制诰58篇,传2篇,赞15篇,说11篇,祝册10...
严陵集
古代诗文总集。9卷。宋董弅编。此书所收皆题咏严州以及严陵山的诗文。卷1至5为诗,卷6有诗有赋,卷7至9为杂著、碑铭、题记。始于东晋谢灵运,终于南宋之初。此书为董弅任严州知州时所辑。董氏在《序》中称:“弅与僚属修是州图经,搜访境内断残碑版及脱遗简编,”“因得逸文甚多,”又得郡人喻彦先家藏书与州学教授沈愫广求备录,遂成此书。书中所收诗文多为题咏严陵山、七里滩、桐庐江、严陵钓台等名胜古迹之作,其中不乏写...
明太祖文集[四库本]
文集。 明朱元璋(1328—1398)撰。二十卷。元璋幼名重八,又名兴宗,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风阳东)人。为明代开国之君,尊为太祖。1368—1398年在位。出身贫苦农家,少时在皇觉寺为僧。元至正十二年(1352)参加郭子兴部红巾军。他先后击败陈友谅,杀韩林儿,俘张士诚。攻克大都(今北京)灭元建明。力主强化皇杈,分封诸王,并大量赐田,而加强了土地的兼并。普查户口,丈量土地,兴修水利,加强屯田,...
梦泽集
明代诗文别集。王廷陈(字稚钦)著。旧刻于家塾,嘉靖四十一年(1562)其弟王廷瞻刻于淮阳,嘉靖四十四年(1565)其侄王同道又刻于吴中,均为17卷。诗赋11卷,文6卷。万历十八年(1590)王追伊重新翻刻,万历三十年(1602)王追淳又加以修补本,为23卷。《四库全书》以此刻本为底本著录。《四库全书总目》评其集说:“其诗意警语圆,轩然出俗,则不得不称为一时之秀。王世贞《艺苑卮言》称其如良马走坂、美...
天下同文集
四十四卷。元周南瑞撰。周南瑞字敬修,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乡贡进士。生卒年、事迹均不详。吴澄《支言集》有《赠周南瑞序》,称安成周南瑞敬修,匾“濂溪”二字于室,或者议之。又称敬修之文词,固已早冠于乡儒之上,自濂溪视之则陋也。盍暂舍其所学,而勉其所未学云云。当即指其人。至称其欲为濂溪后人,当知其门户、路径。是明以冒称周子之裔而诮之,其人好趋附高名者。观其目录末标“随有所传录,陆续刊行”九字。其体例与清...
勉斋集
诗文集。南宋黄榦撰。40卷。凡讲义经解3卷,书15卷,记序题跋4卷,启1卷,奏状2卷,策问1卷,札状5卷,判语2卷,杂著2卷,行状志铭3卷,祭文1卷,诗1卷。榦,世号勉斋先生,因以名集。其集宋代初刊于衡阳,仅选编10卷,后增刊为40卷。宋刊40卷本今存,并有附集、语录、年谱各1卷。元延祐二年(1315)重刊,亦存。清康熙中又刊,卷数虽仍40之旧,但前后编次迥异,且13篇中各阙十余字至数百字不等,如...
蒙川遗稿
宋代诗文别集。4卷。刘黻著。系其弟刘应奎于元初收集的残存遗稿。《四库全书总目》谓“黻危言劲气,屡触权奸,当国家板荡之时,琐尾流离,抱节以死,忠义已足不朽。其诗亦淳古淡泊,虽限于风会,格律未纯,而人品既高,神思自别”。他的《率太学诸生上书》一文,能从国计民生立论,揭露官僚机构的腐朽和统治集团内部的重重矛盾,笔锋犀利,议论激昂慷慨。其诗多抒江湖隐逸之志,如《渔村杂诗》:“苜蓿村中卜钓矶,临流构屋不嫌低...
渼陂集
十六卷。《续集》三卷。明王九思(1468—1551) 撰。王九思,字敬夫,号渼陂,酃县(今陕西户县)人。明弘治九年 (1496)进士,授检讨,因依附刘瑾而官至吏部郎中。瑾败,降为寿州同知,后勒其致仕。著有 《渼陂集》。是编正集十六卷,系嘉靖十二年(1533)由九思门人王献所刊。续集三卷,系九思晚年罢官以后所作,由翁万达续刻于嘉靖二十五年(1546)。钱谦益曾评价九思,称“敬夫馆选试《端阳赐扇诗》,...
梅野集(楳埜集)
南宋徐元杰撰。12卷。凡杂文11卷,诗词1卷。其集宋诸书目不载。据其子直谅跋,集本25卷,景定二年(1261)直谅刊行。原本久不传。今本为清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出,作12卷,《四库全书》著录。有《乾坤正气集》本,作11卷。所存虽仅十之五、六,然校之本传所列奏议条目,则尚得其大概。元杰曾从真德秀游,在朝以正直敢言著称,尝力劾史嵩之。其奏疏多关朝政,可补史传之阙。
梅溪集
五十四卷。宋王十朋撰。王十朋,字龟龄,号梅溪,温州乐清 (今浙江乐清县)人。绍兴二十七年 (1157)进士,授绍兴府签判,除著作郎。孝宗即位,知严州,除侍御史。上疏论史浩八大罪,使浩出知绍兴府。张浚北伐失利,主和者乘机攻击,十朋上疏劝孝宗勿为群议动摇。后出知饶州、夔州、湖州、泉州等。颇有政绩,人绘而祠之。累官太子詹事,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卒谥文忠。十朋政治上反对和议,主张恢复。每以诸葛亮、寇准、范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