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殊室随笔
1948年正中书局出版,梁启勋为中国二十世纪著名词学家。与夏敬观、刘毓盘、吴梅、王易、汪东、顾随、任讷、陈匪石、刘永济、蔡桢、俞平伯、夏承焘、唐圭璋、龙榆生、詹安泰、赵万里等并为朱、况一脉。“曼殊室”是梁启勋位于北京南长街的书斋名,《曼殊室随笔》是梁启勋1926年至1947年间的读书笔记,全书分为词论、曲论、宗论、史论、杂论五卷,内容横跨词学、曲学、史学、哲学、心理学、天文学、生物学、民俗学等领域...
浮想录
《浮想录》是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生前在授课、研究之余随时记录下来的片段性学术随想,以及对现实问题的一些看法。从1977年7月始至1988年,历时12年,记录有695条,文字简洁、思辨,且多有深刻警句令人拍案叫绝。 陈旭麓先生的“新陈代谢”史学思想影响深远,而《浮想录》对“新陈代谢”有着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的多种表述和使用,是这一史学思想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阅读此书,可以加深我们对于“新陈代谢”史学...
怀疑与学问
本书是著名学者、史学家顾颉刚的散杂文作品集,其中既有教导青少年立志、读书、为学等做人做事的散杂文,又收录其研究民俗文化、神话传说、历史事迹等方面的随笔。其中,《怀疑与学问》入选教育部新编初中语文教材。它集思想性、学术性与趣味性于一体,是一本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具有一定学术色彩的普适性读物。
写在人生边上
现代杂文集。钱钟书著。上海开明书店1941年12月初版。列入“开明文学新刊”。收作者《序》1篇,杂文10篇。钱钟书在《序》中说,“人生是一部大书”,他的杂文只能算是“写在人生边上”的“零星的随感”。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12月根据初版本重排,作者作了文字上的修订,列入“上海抗战时期文学丛书”第二辑。 《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意味深长。这个魔鬼,类似歌德笔下的靡菲斯特,常常在对社会人生的独特分析和批...
写作生涯回忆
民国三十八年(1949)1月至2月13日,《写作生涯回忆》在北平“新民报”连载。写的就是张恨水的创作过程,里面极少涉及他的家庭生活,可是说都是关于写作的,从他由识字到他写出一部又一部的经典小说。全书不但列举了他发表了和没有发表过的作品,还贯穿了他读书写作的思想,一个从小就是喜欢看小说的“小说迷”最后成为一个写小说的名家。 书中有一段关于青少年写作的心态,我觉得很真实“当年写点东西,完全是少年人好虚...
微神集
现代短篇小说集。老舍著。上海晨光出版公司1947年4月初版,列入“晨光文艺丛书”。收短篇小说17篇:《上任》、《牺牲》、《柳屯的》、《毛毛虫》、《善人》、《邻居们》、《大悲寺外》、《马裤先生》、《微神》、《开市大吉》、《歪毛儿》、《柳家大院》、《抱孙》、《黑白李》、《眼镜》、《铁牛和病鸭》、《也是三角》。前有《自序》一篇。 这是作者自编的短篇小说集,经过严格的筛选。这些作品含义严肃,思想深刻,或谴...
杂感集
许地山著。商务印书馆1946年11月出版。系作者遗稿的辑录,由作者夫人周俟松编辑。收入1935年至1940年所写文章15篇,另有周俟松《序》1篇。其中有演讲辞,如分别对北京大学、岭南大学学生作的演讲,强调中华民族必须拥有“维持正义与和平”的“充足的能力”,号召人们能奋起抵御强敌的侵略,从而“拯民众于水火之中”;有为报纸写的时评,呼吁“用血,用铁,用坚定的意志来抗战到底”,打击日寇的嚣张气焰。此外,...
忏余集
郁达夫著。上海天马书店1933年2月出版,为小说、散文合集。内收散文《忏余独白》、《钓台的春昼》等4篇,并《迟桂花》等小说。《忏余独白》即代序,回顾了自己各时期创作的动机与心理,并介绍了集内文章貌似隐逸循世、实则曲折释愤的格调之来由。特别是以抒情笔调忆述自幼养成的迷恋大自然、渴望空远与远游的个性,留学日本时期写作小说《沉沦》的背景与心境,十分真率痛切,颇为感人。《钓台的春昼》描绘严子陵钓台清幽颓荒...
对反民主的抗争
1946年7月出版。邹韬奋,近现代史上杰出的新闻记者、出版家,他的书写既是个人的历史,也是一段耀眼的新闻出版记事。《对反民主的抗争》收《美国政治顾问与中国政治》、《对苏联的态度问题》、《言论自由与民主政治》、《邓演达先生的精神不死》等27篇。以探讨民主政治为重点,间或论述当时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及国内抗战局势,以及中美和中苏关系。
国粹与国学
许地山著。1946年8月商务印书馆初版。内容涉及宗教、文物、语文等,共十三篇论文。是许地山在抗日战争时期所撰遗稿,由周俟松整理成集。本书收录了许地山在逝世前一年于《大公报》连载的13篇议论文章,涵盖宗教、文物、语文三个领域。宗教部分主要论述儒、儒学、儒教之间的关系;医学和道教的关系;宗教对妇女的态度等问题。文物部分既有对器物、制度等的考证,对礼俗的议论,也有对香港考古工作的记述。语文部分除《国粹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