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文集
诗文别集。宋廖刚(号高峰)著。乾道七年(1171),邵武军军学教授葛元骘序云,尝请于刚子史君,刊刚文集。(十七卷明抄本卷首)咸淳七年(1271),有修补本,吴邦杰为之跋(《善本书室藏书志》卷三○)。均不明卷数。《宋史·艺文志》著录《高峰集》十七卷。钱曾《绛云楼书目》卷三著录“宋版《高峰先生廖刚文集》八册”。宋本未见。今有明、清抄本《高峰先生文集》十七卷藏福建、浙江省图书馆。通行本为《四库全书》本,...
高常侍集
诗文集。唐人高适撰。十卷。适字达夫,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少贫寒,潦倒失意。后客游河西,为哥舒翰掌书记。历任淮南、西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旧唐书》本传说:“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原集二十卷,已佚。今有《四库全书》所收影宋钞本,存诗二百余首。或反映个人早年坎坷遭遇,如《别韦参军》、《蓟中作》等;或反映人民苦难,如《封丘县》、《东平路中遇大水》等;而最为世人称道者则为边塞诗,...
覆瓿集
七卷。《附录》一卷。明朱同撰。朱同,字大同,自号紫阳山樵,又号朱陈村民,安徽休宁人。翰林学士升之子。《明史》附见升传末。著有《覆瓿集》。是集末有范檩跋,称洪武中以人材举,为东宫官,寻进礼部侍郎。而同时范准作《云汉归图》跋,则云其由吏部员外郎升礼部侍郎。范准字平仲。尝受业于升,与朱同交至契,所记宜得其实。《明史》只载朱同坐事死,而不著其详。蒋一葵《尧山堂外记》乃称朱同以词翰受知,宫人多乞书便面。一日...
松雪斋集
诗文别集。又称《松雪斋文集》、《松雪斋诗文集》。元赵孟頫撰。元诗人杨载作孟頫《行状》,称所著有《松雪斋诗集》,不详卷数。孟頫生前即将自己诗文辑成《松雪斋诗文集》若干卷,戴表元作序,但集未刊行。元顺帝至元五年(1339),孟頫子赵雍请湖州总管何贞立为文稿作序,湖州沈璜(伯玉)据赵雍所藏诗文稿辑成《松雪斋集》,并增加《外集》刊行,计赋五,古诗一百八十四,律诗一百五十,绝句一百四十,杂著五,序二十,记十...
泪与笑
梁遇春著。上海开明书店1934年6月初版。为作者去世后由友人编成之随笔体散文集,收入作品22篇。前有废名、刘国平、石民作的三篇序,后有叶公超所撰跋。集内文章,多剖析内心矛盾痛苦,亦表现对于人生理想境界的热烈追寻。从首篇《泪与笑》始,即反复表述自己感悟人生的两种矛盾的情感:由对黑暗社会之愤慨而引发的各种笑声中感到的是无限的生之悲哀,而称“泪却是肯定人生的表示”,“眼泪真是人生的甘露”,并引果戈理的“...
春醪集
梁遇春著。上海北新书局1930年3月初版。收入随笔体散文并文学论文、作家评传共13篇作品。题名“春醪”,见自序所引《洛阳伽蓝记》游侠语:“不畏张弓拔刀,但畏白堕春醪。”作者虽觉得“我们年青人都是偷饮了春醪,所以醉中做出许多好梦”,但仍愿陶醉在人生的幻梦里,“高举盛到杯缘的春醪畅饮”。表述了一种在愤世的感伤中积极探索人生的执着与悲壮。集内文章多以博闻强识为根基,注重独立思辩、敢于标新立异,努力阐发自...
闻一多散文集
作者闻一多。本书收录了闻一多先生的十五篇散文精品。闻一多,现代著名诗人,开创格律体的新诗流派,是中国现代诗歌历史进程中重要的阶段性人物之一。闻一多的作品。炽热的情感、完整的意象、和谐的音律凝聚成一种不可多得的沉郁的美,犹如一张张重彩的油画,耐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