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读经典
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的文学评论集,全书收录36篇评论文章,围绕《奥德赛》《鲁滨逊漂流记》等31位经典作家及其作品展开。作者提出经典是“每次重读都带来新发现”的文本,剖析《疯狂的奥兰多》的叙事框架、《老实人》的叙述速度等技法,解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现实主义与卡夫卡的荒诞性特质。通过梳理个人阅读谱系,勾勒跨越地域与时代的文学图景,展现兼容并蓄的文学观与对文本诗意的多维探索。
神谱
古希腊诗人赫西俄德写的一部史诗。记述了关于奥林帕斯诸神的神话,将诸神列成世系,企图将他们归属于同一祖先。这部长诗主要分3个部分:(1)宇宙谱,叙述宇宙的演化过程;(2)神谱,叙述以宙斯和克罗诺斯为代表的神的谱系;(3)英雄谱,叙述半神半人的英雄的谱系。在宇宙演化方面,它将世界的起源和诸神的降生结合在一起阐述,实际上已经以幻想的神话形式,对宇宙的生成和演化作了素朴的猜测,有了对自然现象总体作某些理性...
工作与时日
亦译《劳动与时令》、《农作与日子》、《田功农时》。古希腊诗人赫西奥德著。史诗。分三个部分,反映公元前8世纪的希腊社会生活。内容分别为对农民的道德劝诫,对劳动生活和创造性劳动的歌颂,对耕作季节和日常劳动生活的记叙。作品赞美劳动,把劳动视为人类生存的基础和社会的主要美德,“劳动的人才能得到神的爱护。”斥责氏族贵族不劳动,霸占土地和财产,骄奢淫逸。抨击当时社会中的欺骗和暴力、贫困和道德堕落等弊端,留恋原...
法国文明史
本书系作者根据1828-1830年间在巴黎大学授课时的讲义加工而成,主要论述:法国文化的特征;五至八世纪高卢的行政组织、社会状况、异教和基督教的文学;五世纪、六世纪的宗教社会;关于灵魂性质的讨论;日耳曼人对欧洲文化的影响;日耳曼入侵后的高卢状况;中世纪的罗马法律和各蛮族法典的性质;六至八世纪高卢的主教团,西方僧侣的特殊性质;六至八世纪的世俗文学;墨洛温王朝的社会状况;查理曼治下高卢的精神状态;查理...
摩根信札
内容源于摩根家族不愿公开的私人信札,原以遗嘱形式密藏。该书收录金融家约翰·皮尔庞特·摩根写给儿子的信件,涵盖企业家素养培养、领导力提升及职场策略等主题。书中提出的信用管理、资本积累原则等商业哲学,被可口可乐、通用等企业列为内部培训教材。
古代社会
副题《人类从蒙昧时代经过野蛮时代到文明时代的发展过程的研究》。世界民族学重要著作。路易斯·亨利·摩尔根著。1877年在美国出版。共4篇26章。第1编,各种发明和发现所体现的智力发展。概述了人类经济文化的发展。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把原始时代按发明发现为标志,分为蒙昧、野蛮时代,又各分为初级、中级、高级阶段,把阶级社会划入文明时代。第2编,政治观念的发展。指出人类社会有两种组织方式:原始时代是以氏族...
伦敦夜行记
8篇短文均出自《家常话》和《非商务旅客》。这些短文或浓墨重彩、或轻描淡写地展现了19世纪中期英国社会的斑驳万象:夜幕下伦敦城中的罪恶与堕落、充满冒险的发财梦、浮躁的下层民众、庞大的海军工业、贫困的伦敦东区、恶劣的工作与生活条件、诈伪的彩票店、狂热的彩民、铺张的葬仪……不一而足。
建筑的七盏明灯
《建筑的七盏明灯》是英国艺术评论家约翰·罗斯金于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撰写的建筑理论著作。该书诞生于美术与工艺运动背景下,以哥特式建筑为研究对象,系统阐述建筑保护的核心理念。 全书提出建筑的七大原则:“牺牲”“真理”“权力”“美”“生命”“记忆”与“顺从”,从伦理、美学和社会维度探讨建筑本质。作者认为建筑承载着历史记忆与文化延续性,应如实反映建造者的精神面貌与社会境况。书中强调建筑作为连接过去与未来...
有效工作与无效劳动
19世纪英国作家威廉·莫里斯创作的社会科学著作,作者以工艺美术运动先驱与社会主义者的双重身份,反思工业化社会对劳动本质的异化。该书通过区分创造价值的有效工作与压抑人性的无效劳动,批判维多利亚时代机械化生产对劳动者创造力的剥夺,主张复兴中世纪手工艺传统以实现劳动尊严。莫里斯强调艺术应融入日常生活,成为各阶层共享的普遍权利,并提出以工艺美术运动重塑社会生产关系,其思想融合了社会主义理想与艺术革新理念。
论内心生活
《论内心生活》是由德意志修道士托马斯·厄·肯培创作的基督教灵修经典,该书将神学思考与宗教实践相结合,围绕"精神生活的劝言""内心生活的劝言""论内心安慰"三大核心篇章,系统阐述了通过效法基督实现灵性升华的修行路径。作为《伟大的思想》丛书第四辑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书延续了企鹅经典选段编译模式,被视作《圣经》之外翻译传播最广的宗教著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