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浅释
法华经、楞严经与华严经并称经中之王。不入法华,不知佛恩之浩瀚。法华经共有二十八品,前十四品是说一乘之因,后十四品是说一乘之果;也可说前十四品是开权显实,后十四品是开近显远,都是说最上乘法。 这部妙法莲华经浅释,是由宣化上人在美国万佛圣城讲演,以最浅显的方式,解释经中的每一字句,非常适合初中学人藉由此经浅释,一窥法华经成佛之殿堂。
珍珠之鬘
《珍珠之鬘(冈波巴大师全集)》是冈波巴大师在法会上,对大众的普遍训道开示,内容涉及显密教法的各个部分,但主要还是阐释大师独特的“道次第”思想,以及甚深的般若正见——“大印”教法。比中不以引用经论为主,处处都是尊者内心证悟和体验的精华与结晶、表白与流露,因为是曲弟子记录后流传于世,所以更增加了现场的亲切感,相信每个喜欢参究“西来之意”及“般若心法”的东土佛子,都会爱不释手,受益匪浅!《珍珠之鬘》由智...
唯识札记
唯识思想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在包括中国和印度的东方各家学说中,能与西方哲学的组织化、系统化相匹敌,从一个观念而导引出许多连锁观念、系统观念,可说唯有佛教的唯识学最具此种精神。 《唯识札记》作者惟贤老法师早年曾先后分别在四川南充龟山书院和重庆汉藏教理院师事过国学和佛学大师王恩洋先生及著名佛教思想家和改革家太虚大师。王先生和太虚大师二人在唯识学等方面的精深造诣,在他们的高足惟贤老法师身...
佛法在人间
惟贤法师的《佛法在人间》一书除了涵括长老北京弘法周的全部讲演、开示外,还辑录了长老其他时间来北京开会时在宾馆里给弟子们所作的方便开示,以及截至2008年7月所整理出来的所有问答。这些开示和问答,对于未入佛门、初入佛门、入佛门修行多年仍不得其要旨者均有指导意义。佛教究竟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与封建迷信的区别是什么?什么样的见解才是佛法中的正见?什么样的修行才是正确的修行?如何处理信仰与家庭事业的关系,...
法华经说什么
《法华经》全称是《大乘妙法莲华经》,共七卷,二十八品,姚秦弘始八年(406)鸠摩罗什三藏所译,属于大乘实相法,是直指佛乘,开权显实,指示诸法实相的微妙法门。这是说明三乘、五乘都是方便,只有一乘即佛乘才是真实的经典,为天台宗立说的主要依据。 惟老通过深入浅出、幽默风趣的语言告诉我们,《法华经》是佛为了度众生,令众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因机施教,因病与药,并用了很多比喻,如...
如来藏之研究
印顺法师,当代著名高僧、百科全书式的佛学泰斗。1930年出家,追随太虚法师投身中国近现代佛教复兴运动,在当时便以学问精深享誉佛教界。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赴台湾,创建了多所著名佛学院。我在『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的写作过程中,附带集录些有关如来藏佛性说的资料。拿来整理一下,再补充些后期大乘经论的抉择,题为『如来藏之研究』,作为从前想写而没有写的『如来藏学探源』,补足了从前的一番心愿!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
大乘佛法的渊源、大乘佛教初期的开展情形、大乘是否佛说, 是佛教史上互相关联的、根本而又重要的大问题。本书详尽论述了大乘佛教发展的起源——兴起的背景与动力,大乘佛教初期法门的发展情形,初期大乘经典的集出与持宏,并对平川彰《初期大乘佛教之研究》的论点提出有力评破,实为研究初期大乘佛教的巨著。
空之探究
释印顺,当代佛学泰斗,博通三藏,著述宏富,对印度佛教、中国佛教的经典、制度、历史和思想作了全面深入的梳理、辨析与阐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学术成果,成为汉语佛学研究的杰出典范。同时,他继承和发展了太虚法师的人生佛教思想,建立起自成一家之言的人间佛教思想体系,对二十世纪中叶以来汉传佛教的走向产生了深刻影响,受到佛教界和学术界的的高度重视。“我在『中观今论』中说:「在师友中,我是被看作研究三论或空宗的」。...
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
《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是研究佛典成立史的专著,书中对原始佛教时期的经典形成状况做了详尽探讨,并从原始圣典一再结集的历史中去细致考察佛法形成的真实过程。本书的重要意义还在于,作者认为,惟有能理解圣典集成的实际情形,才能理解巴利圣典及与之相当的华文圣典的真正意义;而代表不同部派的经律——华文圣典,比之单一的属于一派的巴利圣典,应有更多的比较价值和意义。这一观点对西方学界“巴利圣典为佛教原始圣典说”的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