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楞伽经梵本新译

《入楞伽经》是一部难读的经典。说他难读并非经中名相深奥,而是主旨难明。《入楞伽经》所贯串的,实为佛法修习的最高法门,以当下自解脱为目标。这法门亦即是文殊师利菩萨及维摩诘居士所演说的「不可思议法门」。译著者对本书有详尽的本译及导论,希望对研读该书的读者有所助益,破解疑难。另,WIKI《楞伽经》条:梵文原典的发现及谈锡永译本:梵文原典由一位英国外交官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偶然发现,1923年,日本人南条...

大集须弥藏经

二卷, 高齐乌苌国沙门那连提黎耶舍共法智译, 声闻品第一,功德天女请问禅波罗密。佛为说出入息念。次得入四禅,入三三昧,满菩提分。若国土中有此福田,得十可爱乐法。得十殊胜利益。菩萨禅品第二,复说菩萨不堕二乘定聚。如实观察,得一切法无语言空三昧。犹如地藏菩萨,自在出入。利益众生。灭非时风雨品第三,功德天为地藏述其往昔誓愿,及述过去因陀罗幢相王佛所,授作世水宅心陀罗尼。复求地藏起悲愍心,地藏令其请佛演说...

成唯识论译文

中国佛教论书。略称《唯识论》,又名《净唯识论》。唐玄奘采纳窥基建议,以护法注本为主,糅译“十家”,窥基笔受集成,10卷。中国佛教唯识宗依此而创宗。主要论述阿赖耶缘起,“实无外境,唯有内识”,通过“五位”而证唯识实性。按相、性、位分3大部分:(1)明唯识相,通过对三类能变识相及种子、现行、诸业习气等相以明生死相续之理,又释三性、三无性,以明一切唯识。(2)明唯识性,阐明胜义谛的真如,即唯识性。(3)...

圆觉经今译

《圆觉经》是佛为文殊、普贤等十二位菩萨宣说如来圆觉的妙理和观行方法。序分中叙述佛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与诸佛众生清净寂灭平等圆满不二所现净土,且有文殊师利等十二大菩萨为上首的十万大菩萨众,皆入此三昧,住于如来平等法会。正宗分中叙述佛因文殊师利等十二大菩萨次第请问。而依次宣说圆觉的义理和观行。

沙门袒服论

慧远撰,“袒服之辩”主要发生在慧远与何无忌之间。慧远专门有《沙门袒服论》作说明,在《沙门袒服论》一文中,慧远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了回答:第一,沙门袒服虽是方外之俗,但礼仪制度本是因时因地而设,不应定一唯一标准。现在中国没有朴素的古礼,在异邦风俗中或许可以见到,袒服本身并不能说明其不合礼制:“是以天竺国法,尽敬于所尊,表诚于神明,率皆袒服,所谓去饰之甚者也。”第二,分辨贵贱,以生进德尚贤之念。“佛出于...

安乐妙宝

范古农居士撰,大藏秘要云:依教中说,一切真言手印,必从师受。若未入灌顶轮坛,辄结手印作法,得盗法罪,所作不成。若于如来像前,诵大轮金刚陀罗尼二十一遍,即如见佛,即同入一切曼荼罗,所求诸法,皆得成就。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义

圆瑛法师讲述,照海法师敬录。妙法莲华经,此五字,是全经总题,本经是后秦弘始三年,龟兹国,鸠摩罗什法师所译,共七卷二十八品,此普门品,即二十八品中,第二十五品,品依于经,故先列经题,此题依古德七种立题中,是法喻立题,妙法是法,莲华是喻,乃释迦如来,金口亲自命名,譬喻品文云,是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

青龙寺轨记

青龙寺轨记,一卷,大正藏第 18 册 No. 0855

金刚般若疏

六卷。唐释吉藏撰。《金刚般若罗蜜经义疏》续藏经本作四卷,题名为胡吉藏法师撰,前有序一篇。卷一为玄义,有十重,即:一序说经意,二明部傥多少,三辨开合,四明前后,五辨经宗,六辨经题,七明传译,八明验,九章段,十正释文。是为鸠摩罗什译本作义疏。其科判全经为序正说流通三分,各分二段。正说之中,释须菩提问。取论议为四问,一问发心,二问应往,三问修行,四问降伏。魔说中分三大章。初门答问以明因,断疑以辨果。信受...

羯磨

羯磨一卷(出昙无德律),曹魏安息沙门昙谛译。

页次:(45/1000)
<< < 44 45 4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