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藻行
短篇小说。完成于1936年2月26日,最初由日本作家山上正义译成日文,发表于1937年5月东京《改造》杂志19卷5期。原文发表于1937年6月15日上海《月报》1卷6期,署名茅盾。这是茅盾唯一的一篇先在国外发表的小说,先后收入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7年出版的《烟云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出版的《茅盾文集》8卷、1980年出版的《茅盾 短篇小说集》、1985年出版的《茅盾全集》9集。作品截取江...
手的故事
短篇小说。最初发表于1936年12月“开明书店创业10周年纪念专刊”《十年续集》上,署名茅盾。先后收入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7年出版的《烟云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出版的《茅盾文集》8卷、1980年出版的《茅盾短篇小说集》与1985年出版的《茅盾全集》9集。讲述张不忍、潘云仙这对青年教师夫妇回故乡正赶上备战风,他们义务为民众做有益于战备的事的遭遇。豪绅奸商官僚相勾结诬陷这对夫妇为汉奸,罪证竟...
石碣
短篇小说。最初发表于1930年9月《小说月报》21卷第9号,署名蒲牢。先后收入大江书铺1931年5月出版的《宿莽》及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3月出版的《茅盾文集》第7卷与1980年4月出版的《茅盾短篇小说集》。截取《水浒》里玉臂匠金大坚刻石碣的情节演义而成。主要通过金大坚与圣手书生萧让的对话,表现军师吴用策略的奥妙——利用暗刻石碣计谋把梁山众多出身不同、阶级有异的人团结起来。同时也从侧面说明了农民...
诗与散文
短篇小说。写成于1928年12月15日,发表于同年12月《大江》第1卷第3期。署名茅盾。先后收入大江书铺1929年7月出版的《野蔷薇》、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3月出版的《茅盾文集》第7卷与1980年4月出版的《茅盾短篇小说集》。写儿女私情,作品塑造了体面人家的少寡桂奶奶的形象。她刚毅,狡诈,一旦打破了贞操观念即无所顾忌地向封建礼教宣战。
色盲
短篇小说。写于日本,1929年3月3日完成,连载于同年3、4月《东方杂志》26卷第6、7号,署名M. D。先后收入大江书铺1931年出版的《宿莽》、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3月出版的《茅盾文集》第7卷与1980年4月出版的《茅盾短篇小说集》。作品通过林白霜的恋爱、苦闷、压抑、斗争等心理变化,解剖了大革命失败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思想情绪。林白霜曾在时代的巨浪中滚过,但他看四面是一片灰黑,辨不清方向...
大鼻子的故事
短篇小说。完成于1936年5月27日,最初发表于同年7月1日《文学》7卷1号“儿童文学”专号上(预告题目为《流浪儿》),署名茅盾。先后收入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7年出版的《烟云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出版的《茅盾文集》8卷,1980年出版的《茅盾短篇小说集》与1985年出版的《茅盾全集》9集。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散文特写式小说,真实而生动地塑造了流浪儿的典型形象。通过他的生活经历描写了他的卑贱...
残冬
茅盾著。《农村三部曲》之三。发表于1933年《文学》1卷1号。写农民在秋收以后又遭到地主官僚的压迫,生活濒于绝境,终于要求改革社会,纷纷起来抗争的故事。黄道士胡诌“真命天子”出世,他在屋里供着三个“草人儿”,又弄出十一岁的孩子,充当“真命天子”。由于农民迫切要求改革现实,不少人信以为真,幻想“真命天子”能够解除他们的苦难生活。地主武装出于政治上的需要,把那个“真命天子”抓走,引起了一部分农民的忧乱...
秋收
茅盾著。《农村三部曲》之二。发表于1933年《申报月刊》2卷5期。写谷贱伤农的故事。老通宝经历了春蚕丰收的悲剧,落得白赔桑地又负债,还生了一场大病,全家只好吃南瓜和芋头过日子。但老通宝并没有因此失望,他把希望寄托在水稻秋收上。先向吴老爷赊了三斗稻种,后向小陈老爷借债购买肥料。于是水稻猛长,田水不足,老通宝又借债租洋水车,指望丰收后好还去一半债。可是老通宝的希望很快破灭,水稻收成虽好,米商不断压低粮...
春蚕
短篇小说。茅盾著。写于1932年11月。连同以后发表的《秋收》、《残冬》,合称为《农村三部曲》。《春蚕》描写浙东一户普通的蚕农老通宝一家在春蚕季节紧张、艰辛、充满希望与焦虑的劳作,通过他们赢得春蚕的空前丰收反而进一步负债、卖地的结局,反映了30年代初期农村经济凋敝、农民丰收成灾的残酷社会现实。老通宝是旧中国受尽三座大山压榨的老一代农民的典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不仅把他逼向破产,也给他的思想带...
创造
茅盾的第一篇短篇小说,1928年2月完成,最初发表于同年4月,《东方杂志》25卷8号,署名茅盾。先后收入大江书铺1929年7月出版的《野蔷薇》、天马书店1933年4月出版的《茅盾自选集》,及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3月出版的《茅盾文集》第7卷、1980年4月出版的《茅盾短篇小说集》。叙述父亲已死、且小有财产的青年君实要亲自“创造”一个半新半旧——继承中国五千年文化传统而又是解放了的女子——的理想夫...